第 30 期
2020-05-21

臺灣參與國際組織 別再用主權換門票

5 月 18 日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年度大會(WHA),雖然臺灣在對抗武漢肺炎取得國際肯定佳績,但在中國干預和世界衛生組織的不作為下,臺灣仍叩關失敗,無法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

不過,這是否代表臺灣政府應該不惜一切參與國際組織呢?

2009 年至 2016 年,臺灣以「中華臺北」之名成為 WHA 觀察員,代價是接受「一個中國」,默認自己為「中國的一省」。事實也證明,即使短暫參與了世衛會議,只要讓中國不開心,隨時會被拔掉參與資格,蔡英文政府 2017 年起就再也無法參與 WHA,只是因為不接受「九二共識」,默認台灣屬於「一個中國」。

推動臺灣加入國際組織,除了讓臺灣能第一時間獲得關鍵資訊,並能跟國際夥伴交流外,更重要的是證明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有權利代表自己說話。如果為了參加國際組織而自我矮化主權,那無疑是本末倒置、削足適履,走上馬英九政府「外交休兵」的死路。

Let Taiwan be Taiwan. 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切記別再用主權換門票。

參與世界衛生組織 臺灣應該怎麼做?

臺灣今年又無法參與世界衛生大會,這也給了我們機會冷靜思考,臺灣該用什麼名義加入國際組織。《沃草》訪問到過去曾多次至日內瓦叩關的前民進黨立委林靜儀,說明過去是如何爭取門票,又如何不掉入矮化陷阱。

觀點/WHO 年會前夕,別再用主權換門票、掉入「中華臺北」的一中框架

作者/賴昀

前立委林靜儀世衛經驗:參與 WHA 不能被矮化,擺脫一個中國、國家正名是必要解方

作者/蕭長展

中國全球大佈局:中國籍高官遍佈各大國際組織要職

作者/賴昀

為何 WHO 總是維護中國?《沃草》幫解答!

從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世界衛生組織(WHO)就不斷被抨擊過度維護中國,近日甚至被許多國家要求要展開獨立調查。不過,當權者本來就會向其權力來源負責,主掌 WHO 的秘書長譚德塞是如何奪得席位,他過去又有哪些不堪事蹟呢?請看《沃草》以下整理。

為何世衛總是維護中國?法國智庫:中國不是靠捐錢給 WHO,關鍵是「一帶一路」大撒幣

作者/賴昀

世衛武漢肺炎「舔中」時間軸大整理:WHO 淪為 CHO、75 萬人要譚德塞下台

作者/廖昱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