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防衛韌性 需要全民共同建立
二戰思維《全動法》已過時 災防專家馬士元:國防太重要,不能只給國防部處理!
已實行 22 年、攸關臺灣應對緊急狀況並規範政府權力的《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有迫切修法必要,但國防部公告修法草案時,就遭抹黑為「讓學生上戰場」、「箝制媒體」,在親中媒體與親中政黨刻意扭曲下被淹沒。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馬士元提醒,在分工越來越細的社會,二戰思維的《全動法》並不適合現代環境,建議國防部平時就應針對軍事行動所需的後援系統,建立夥伴關係去合作適應,而非戰時才搞徵召動員。他強調「國防太重要,絕不能只交給國防部處理」臺灣的戰爭是「防衛作戰」,最重要的就是「維持社會穩定」,戰爭時便利商店等各種設施都要照常營運。
缺少動員法源,無法因應中國威脅 律師謝良駿:《全動法》修法有必要!
攸關臺灣應對緊急狀況並規範政府權力的《全民防衛動員法》,在修法預告期就飽受批評,然而現行《全動法》真的不需要修改嗎?東吳大學法院暨法律系講師、律師謝良駿指出,從國防部的草案中可見國防部意識到現行《全動法》問題,將動員時期干預人民權利的規範,全部補進法律中,可防止非常時期對人民的權益侵害。他指出,若缺少動員法源,在中國威脅日益嚴峻下,如何傾全國之力度過難關?呼籲國防部儘速提出新版草案,若因過去威權陰影去避談非常時期法治,會是國家災難。
只談民生避談國安,就是國民黨話術!苗博雅:一旦失去民主、主權,就沒機會討論社會進步
相較於與民眾切身相關的民生議題,國家安全議題顯得比較遙遠,但這表示它不重要嗎?若有政治人物常講「人民已經很苦了,不要再講什麼國家尊嚴」,這樣的說法有什麼問題?臺北市議員苗博雅表示,中國國民黨常用的話術,就是以應該關注民生議題為藉口,叫人不要談國家安全議題,但國家安全其實是個體安全的基礎,若一旦失去了民主、主權,大家就沒有機會再來討論,如何讓社會更進步。
前文化部長鄭麗君籲強化社會支持:打造「民主讓人安身立命」的臺灣模式
面臨中國威權,臺灣民主該如何永續?屢次被點名為 2024 民進黨副總統人選的前文化部長鄭麗君,日前受邀參與台灣智庫論壇。她建議,臺灣應效法北歐,擴大社會投資及支持體系,讓臺灣不僅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更證明民主能夠讓每個人安身立命。她說,臺灣產業西進中國後,造成薪資停滯。民進黨執政 7 年來低薪雖有改善,但物價、房價齊漲壓力下,也讓年輕人不免因失落而懷疑民主。她強調,透過深化社會支持體系,每個公民不管收入是多少,都保有一定的生活品質及人權,這樣的國家,民主才能永續。
烏克蘭如何戰勝俄羅斯資訊戰?臺大新聞所教授張錦華:封鎖親俄電視台、網路媒體、政黨
面對俄羅斯的資訊戰攻勢,烏克蘭怎麼抵擋?知名傳播學者、台大新聞所榮譽教授張錦華表示,根據烏克蘭事實查核機構《Vox Check Svitlana Slipchenko(斯里普琴),烏克蘭政府面對俄羅斯資訊戰的方法,是在俄羅斯入侵三個月後,就封鎖親俄的電視台、網路媒體、政黨,使得俄羅斯在資訊戰上節節敗退,也因為電視台提前示警,讓投降假影片立刻被識破。張錦華也指出,在面臨戰爭或緊急狀況,對於新聞自由、媒體自由、言論自由立刻被受限,必須要有心理準備。
中國切斷海纜總算有法可罰!行政院提 22 項修法,保護關鍵基礎設施
台灣透過海底電纜與世界連接,但過去《電信管理法》僅規範破壞登陸站、機房等陸上設施,卻未規範破壞纜線本身的罰則,2 月馬祖海纜遭中國商漁船切斷,再次提醒台灣關注這種並非軍事行動,但足以造成相當破壞的「灰色威脅」。對此,行政院院會 4 月 6 日通過 22 項修法,提高破壞關鍵基礎設施的罰則,最高可處無期徒刑併科 1 億罰金,也終於納入海底電纜。
國防大學教授馬振坤籲:嚴防共軍假借演習「由演轉戰」,突破 24 浬鄰接區
總統蔡英文日前訪美歸國後,中國突宣布展開「環臺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國防大學中共軍事研究所教授馬振坤分析,去年 8 月美國前眾議長裴洛西訪臺後,中國發動「圍臺軍演」否定「海峽中線」建立新常態,這次則進一步將臺灣海峽「內海化」,直言要譴責「中國片面以武力改變臺海現狀」。馬振坤指出,中國此次採取的「戰備警巡」具備隨時「由演(習)轉戰(鬥)」的能力,也較不會干擾到臺海國際水道,可降低國際反彈,或將成為未來對臺軍事遏制措施的常態,我方則應嚴防共軍藉由戰備警巡突破 24 浬鄰接區。
郭台銘當總統共機不擾臺?國安局長:勿對中共威脅掉以輕心,別選出配合中國佈局者
積極角逐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資格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日前拋出只要他當選,共機就不會擾臺的論述。國安局局長蔡明彥 4 月 26 日被問及看法表示,看待中共威脅不能掉以輕心、過分樂觀,尤其中國仍不斷宣示臺灣主權,認為臺灣還是要加強自我防衛、爭取國際連結來嚇阻戰事發生。他也擔憂,假如在中國爭取區域強權的過程中,臺灣明年選出一個配合中國對外戰略佈局的領導人,就會符合中共戰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