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處境世界都在看!美國智庫關注台灣防衛
中國海警船侵入金馬海域創新高 美國智庫:解放軍演練封鎖金門馬祖
美國智庫「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CSIS)所屬專案計畫,研究分析亞洲海洋安全資訊與政策交流的「亞洲海事透明倡議」(AMTI),近日發表專文,藉由分析 2020 年至 2024 年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數據,進一步統計中國海警局(CCG)所屬船隻侵入金門、馬祖禁限制水域次數,結果發現中國海警船越界頻率越來越高,今年每週平均侵入次數是 2022 年的三倍,達到近年來的新高峰。
美國智庫:強化台灣防衛力,關鍵在民間有無抵抗決心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近期發布〈強化台灣韌性〉研究報告,分析台灣面對外部威脅(尤其來自中國)之下的社會韌性。報告指出,儘管台灣在過去幾年中積極加強自身韌性,但考量台灣所面臨的短期和長期安全威脅如此巨大,迄今為止強化韌性的努力還不足夠。該報告指出,台灣在建立韌性方面還需要處理的問題包括:部分關鍵基礎設施老舊且防護不足、人民面對侵略的抵抗意志是否夠堅定,以及備戰準備程度是否充足,而且以目前所得資料看來,前述問題都令人感到擔憂。
「脅迫以上、戰爭未滿」美國智庫 AEI 推演三大情境:中國如何不出兵就拿下台灣?
中國是否會對台灣出兵,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問題。但美國華府智庫 AEI(美國企業研究院)一份報告指出,中國更可能「用民主推翻民主」,利用台灣「內部」的民主機制來造成動盪,讓台灣被迫簽下「和平協議」。
如此一來,中國甚至不需要動用一兵一卒就能拿下台灣,將主權雙手奉上、讓渡給中國。
早在今年 5 月「藍白國會擴權法」爭議時,就引起 AEI 注意,當時 AEI 便指出,若「國會擴權法案」真的通過,台灣內部的政治鬥爭將「對中共有利」。
隨後,AEI 更和專門研究國防外交政策的智庫 ISW(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共同發佈了一份研究報告,推演出中國如何步步進逼台灣「簽下和平協議」的三種可能情境。
台灣抵抗中國侵略應採取不對稱作戰,還是維持重型武器?美國智庫:兩種都需要!
首批 M1A2T 戰車在 2024 年 12 月抵達台灣,全球最先進主力戰車正式加入台灣防衛行列,引起許多軍武迷討論關注。然而,網路上也有不少許多人提出相反意見,認為在無人機肆虐戰場的時代,與其購買主力戰車,不如把預算用在發展不對稱作戰。
難道傳統的重型武器建軍思維,跟新興的不對稱作戰理念,兩者之間必然是互斥的零和關係嗎?新時代的戰場環境,真的可以用不對稱作戰取代傳統軍事武力?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資深工程師 Scott Savitz 近日發表評論專文 〈How to Succeed in Deterring an Invasion of Taiwan Without Really Trying (Hard)〉 ,主張台灣應該繼續強化不對稱作戰能力藉以嚇阻解放軍入侵,然而,不對稱作戰有其界限,雖然能夠有效擾亂、拖延、削弱解放軍,但是無法打敗入侵者;台灣仍要戰機、船艦、飛彈與地面部隊等海陸空全套傳統武力發動反擊,才有辦法讓中國侵略部隊失去戰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