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期
2025-10-31

阿共打來怎麼辦?台灣人守護台灣的一百種方式

台僑是台灣「第二條生命線」!當台灣被攻擊,海外台灣人如何守護台灣?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已經近 4 年,在這段時間內,有大量海外的烏克蘭人,藉由募款、安置難民、遊說居住地國會等方式,從海外為母國盡一份心力,維持烏克蘭社會的正常運作,讓俄羅斯當初想快速拿下烏克蘭的計畫破滅。

在臺灣這方面,隨著中國對臺灣侵略的威脅加劇,當「臺灣有事」時,旅居外國的臺灣人,又要如何支援、守護臺灣?而海外的資源要進入時,又會遇到哪些要克服的問題?《沃草》9 月 14 日舉辦「國際民間援助如何守護臺灣?」講座,邀請具有國際民間外交、串連及合作經驗的專業人士,從分享自身經驗,以及烏克蘭近年抵抗侵略的實例,說明跨越國際的民間力量,如何在守護自己的國家上發揮關鍵作用。

如果你是總統,中國打來怎麼辦?臺大學生兵推角色扮演模擬戰時決策困境

萬一解放軍來襲,臺灣周邊海空域被封鎖、軍事設施遭攻擊,內部又有第五縱隊1破壞發電廠、港口、道路,此時面對外敵侵略、國民恐慌,又要爭取國際盟友支援,那總統、行政首長、軍方等單位,要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運用有限的資源來因應?

臺大國家安全暨戰略研究社在 9 月 9 日舉辦兵推活動,由臺大大學部學生擔任主要參加者。活動採用由安全臺灣學會中國防務研究計畫副研究員湯廣正設計的「兩岸戰事 2.0」兵推,讓不具軍事專業的參加者扮演「臺灣隊」,與「解放軍」在限定時間內攻防,以對兩岸情勢和政府危機決策有更深刻的理解。

湯廣正表示,這項兵推重點在於「科普」,與一些國外智庫所做的兵推目的不同,不是要強調推演結果的政策價值,而是要讓參與者、社會大眾可以更加理解臺海在防衛作戰時的決策情況,包括參與者怎麼去協調、溝通的過程。

中國精心打造「台灣失敗論」: 入侵台灣不如唱衰台灣!

台股加權指數近日突破 2 萬 6 千點,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市值也突破 3 兆美元,甚至超越德國股市,成為全球第 8 大市場。即使台灣各種經濟、民主指標成績亮眼,還是很多人在說台灣經濟很差、政府獨裁。你聽過這些唱衰台灣的「台灣失敗論」嗎?這很可能都是中國認知作戰的一環!

資訊戰智庫 IORG 9 月 23 日公布最新研究報告,共同主持人游知澔指出,近 6 年台灣瀰漫 300 多項「台灣失敗論」,長期配合時事議題借題發揮,建立台灣弱小、無法自主的印象,說服台灣人自我放棄。

IORG 透過民調也發現,國族認同偏向「中國人」或「同時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雙重認同者、討厭民進黨、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沒辦法改變政治、對中國經濟樂觀的台灣人,較容易成為台灣失敗論的受眾。

游知澔警示,「台灣失敗論」呼應接受中國統治為最終解方,為中國併吞台灣創造有力條件。他強調,以可信資訊、嚴謹邏輯推論的合理批判,是台灣民主進步的核心,但「台灣失敗論」以不合理或帶操弄特性的論述,加深對台灣民主治理的不信任、妨礙講道理的公共討論,台灣人應加以拒絕。

為什麼海纜斷了會是境外資訊操弄入侵的最好時機?

滑手機、訂外送、追劇,你的一天有多少時間離不開網路?這一切其實都靠海底纜線的運作,海纜就像隱形的數位高速公路,傳輸全世界近 99 % 的資訊,因此被視為「數位生命線」,更是各國的關鍵基礎設施。

但在 2023 年初,台灣連接馬祖的兩條海纜同時遭到中國船隻破壞,導致長達 50 天的斷網。馬祖的居民開始仰賴中國電信公司提供的網路服務,形同變相被迫「接受中國統戰」。

如果海纜被接連切斷,帶來的影響卻可能不只是「網路變慢」?海纜斷了之後,境外資訊操弄(Foreign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and Interference,FIMI)會如何趁虛而入?不只要創造資訊真空,助長錯假訊息傳播,還可能會藉著封鎖對外求援來達到「被迫接受中國控制」的目的?

二〇二五年九月收支概況說明

九月份沃草總收入為 1,512,071 元,其中會員的定期定額共 153,277 元,另有刺蝟丘丘收入 21,043 元及其他收入。總支出為 1,190,521 元,包含人事、業務及辦公室維運,與全民防衛推廣和對抗境外資訊操弄相關費用。

註:因各項收入入帳日期不一,各項收入加總和月總收入略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