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公投倒數 23 天,面對核四的斷層疑慮,挺核方強調核四機組下 S 斷層非活動性,只要補強設施即可,這個說法遭今(25)日三名參加過專家會議的地質學者召開記者會打臉。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以其地質工程專業強調:核四「沒有辦法補強!」研判斷層往下延伸至少 10 公里,這麼厚的地殼一錯動,就算上面的水泥再厚都是直接剪斷,根本「螳臂當車」。目前 S 斷層的活動性調查因封存停擺,但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陳文山強調,即使不屬於活動斷層,也可能受外來「地震波」影響,讓上方的管線、廠房位移,核四重啟真的「太危險了!」
專家會議同意:核四海外多段「線性」就是相連的同一條斷層
陳文山指出,過去二、三十年來在海岸線外圍 50 公里外已做過很多地質調查,海域斷層不是新資料,國際期刊 2018 年就有相關發表。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於 2009 年彙整過去臺灣東北海域的斷層研究,指出核四海域的斷層會繼續朝東延伸,長度可達約 90 公里,台電有引用在自己核四地質調查報告中,也經過會議中 10 位專家委員同意。
陳文山說,過去台電在報告中將這些外海的「線型」分成不相連接的 3-4段,每段僅 10 幾公里,讓地動值看起來落在最大只有 0.02g,小於核四耐震係數的 0.4g。但專家群告訴台電,必須要連接起來,因為從地質的角度來講,在相近距離當中相同性質的斷層,雖然在地表呈現斷斷續續的線型,在地底下其實會連接成為一條更大且更長的斷層。從 2019 年美國規模 6.4 的加州地震、2016 年紐西蘭規模 7.8 的大地震就可得知,地表雖然看起來是破裂斷續的,但是地震後結果證明是同一條斷層。
陳文山回憶,台電最後也同意以前評估值太低,要重新估算,最終評估值約 0.56-0.68g,都遠大於核四本身設計的 0.4g。
李錫堤也補充,在福島核災後,聯合國要求各國地震風險高的核能電廠應重新檢討地震安全。經過最先進的「美國地震危害分析資深委員會第三級程序(SSHAC Level 3)」專家團隊認定後,結果顯示核四的地動加速度竟超過 1g,遠超過核四的 0.4g。他強調,核四是否適宜在那邊,要思考。
斷層上的核四若重啟,建造時間和危險性都是問題
針對廠內 S 斷層,陳文山說明,台電以前報告完全不願意寫出「斷層」二字,僅使用「低速帶」等名稱。不過 2012 年的專家會議明確指出,它的確是一個斷層,長度至少 2 公里、橫跨核四廠址、是寬達 6-10m 的破碎地形。
李錫堤說明,其實早在 1992 年就有立委質疑,核四鑽勘結果地質非常破碎。但台電調查,一直僅視為「破碎帶」,直到 2014 年廠房大範圍開挖,才讓整個斷層顯露無遺。當時做了地質調查和測繪,很清楚這是「斷層」,地層被錯開、扭曲,絕對不是台電聲稱的「破碎帶」而已。
但目前 S 斷層的活動性還有待研究。李錫堤指出,核四機組蓋好、混凝土回填後,有做一些鑽勘,顯示這條 S 斷層兩側礫石層厚度不一樣,疑似有被錯開可能。他強調,這條斷層是南北向,但地殼是東西向拉長,意即兩側地殼是一直被拉開的,所以斷層有活動性是「很有可能」。目前認定的 2 公里,也是現在已知的長度而已,到底多長要進一步研究。至於是否有活動性,要做地層開挖、定年仔細研究才知道,台電也同意調查,但因封存後預算不足停擺。
李錫堤說,台電當初挖掉這些破碎帶,但不代表底下就安全。他認為,底下更不安全,未來若要重啟,不只是時間問題,危險仍存在。
活動斷層相較一般斷層究竟危險性何在?李錫堤指出,活動斷層是本身就會動。別的地方震波強過來,對一般斷層而言是「公分級」的位移,但活動斷層一錯動是「公尺級」的位移,規模完全不一樣。
李錫堤說,專家會議也提到,即使這條斷層不活動,根據過去工程經驗分析,當一個地震波傳過來,斷層上下盤仍會產生位移。
李錫堤以美國知名的拱霸工程—Auburn Dam 為例,當時施工到一半發現壩基有斷層,鄰近地區則發生規模 7 的地震,被質疑跟壩基下方的斷層是一個系列的斷層。地震學家因此做了模擬,發現就算壩基下方的斷層不是活動斷層,若震波傳來還是造成 20 公分的位移。這讓工程師沒辦法設計安全的混凝土壩,工程因此停擺。
美國沙漠核廢處理廠被評估不安全 專家:憑什麼要隨便挖洞埋核廢?
李昭興則質疑,其實 1966 年美國奇異公司為臺灣核一廠選址時,一開始就是選在貢寮及五股,但後來這兩地都出局,最後 1970 年變成在金山蓋核一。但為何核一選址被剔除的貢寮,最後又變成核四的位置?幾年後明明也沒做新的調查或改善,又突然可以當場址?
李昭興也說,核四廠一號機反應爐跟二號機反應爐中間,當初的地質調查報告指出有「低速帶」,世界上沒有蓋在低速帶間的反應爐。核電廠內有如此寬的斷層帶通過,核四可能是唯一的例子,「為何要讓國人生活在不穩定中?」
李昭興也以美國的 Yucca Mountain 核廢料儲存廠為例指出,美國花了這麼錢和時間,選了在沙漠中間的儲存廠,但最後還是評估為不安全。他大嘆:「憑什麼認為隨便在臺灣挖洞就能埋核廢料?」
地質疑點重重 專家批:台電核能部門過去完全不重視地質工作
重新地質探勘,是核四公投萬一通過勢必要做的事情。陳文山表示,他和李錫堤是國內古地震研究唯二的專家,這需要挖開斷層,但現在上面是核四機房,所以這是為何台電過去不挖的原因。假設要重啟,就是整個汽機房打掉,把斷層帶、中間的低速帶挖開去研究。
陳文山說,他以前曾挖過 10 公尺深的坑做地調。不可能挖很窄不然會崩塌,所以至少要 V 字型,裡面工作的人才會安全,當時取出來的廢土就放滿一個操場大。所以他認為核四要探勘,大概廠房就是打掉,不然不可能。
陳文山評估,整個廠房打掉至少要花 4-5 年以上時間。當初台電委託的中興工程顧問公司建議,要挖一個垂直的坑下去探勘地質,但真的很困難,因為看到東西有限,尤其當初破壞了地形,要整個挖開才可以看到大面積。他強調,核四建廠最初的地質調查,到現在為止都沒看到實際報告,僅看過一些照片說有做過海域調查。但這些調查方法更讓他疑惑,質疑為何僅調查淺層地形?
李錫堤也補充,當時核四機組開挖的時候,地質層應該是看得清清楚楚才對。但台電當時僅委託的中興工程顧問公司,派地質師每一個禮拜去做地質測繪,畫出很詳細的 1:100 圖,整個斷層帶畫的非常清楚。但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到底礫石層是否有跟斷層錯開卻是一片空白,這很可惜。
「台電對地質的錯誤認知,我真的覺得不可思議!」李錫堤說,他是翡翠水庫主要設計者之一,蓋的時候自己就常駐工地,且整個工程要經過三方的檢驗。他指出,依照核能法規,核電廠施工期間要全天候派駐地質師,一有開挖面就要檢測,並在混凝土鋪下去前都要簽字確認。
這個工作重要在於,設計時都是根據有限的地質資料做的假定,真的挖開的地質情形又是一回事,有任何變動都要做設計檢討。
李錫堤說,但這件重要的事在核四廠沒有做,未派駐任何地質師全天候在現場,只委請顧問公司的地質師一禮拜去一次,而且是去繪製,也不是做檢驗。另外,一週才去一次,很多東西可能被混凝土蓋起來,就看不到。他批評,目前種種的地質癥結,就是過去台電核能部門完全不重視地質工作。以他自己設計的翡翠水庫工程而言,總共就有 12 位地質師,但核四的興建工程竟完全沒有派駐地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