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專家賴怡忠各國介入臺海後若主張維持現狀恐限制臺灣未來選擇

發佈時間 2021/7/8 10:35:00
最後更新 2021/7/8 10:51:50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臺灣不需再論述自己的重要性,已被世界認為很重要!以研究臺美關係見長的國際關係專家、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於日前公民團體「經濟民主連合」系列講座指出,武漢肺炎後,中國試圖改變民主為王道的世界秩序,因此壓迫力道更強,讓臺灣戰略位置被突顯。他指出,這次疫情因為臺灣的民主防疫成功,在晶片供應鏈上也顯示重要性,是首次在地緣政治、民主政治、經濟價值都成為要角,臺灣更是美國印太戰略及民主力量未來十年是否勝出的關鍵。但他也擔憂,當各國都成為臺海的利害關係人,進而出現「維持現狀」的主張,將限縮臺灣本身政治和外交的自由度,也限制臺灣未來的民主選擇。

臺美關係專家、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圖片取自:經民連 2021島嶼的世界瞭望系列講座直播)

臺美關係專家、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圖片取自:經民連 2021島嶼的世界瞭望系列講座直播)

賴怡忠表示,疫情後各國對中國態度變得強硬。中國過去的戰狼外交及軍事活動,在 2020年 5 月後引反彈。像是歐洲開始檢視對中態度,去年由德國主導、中國在後緊催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已被束之高閣,顯示雙方關係出現變化。

賴怡忠也說,拜登上台後,剛開始沒有所謂「印太戰略」,日、澳、印對美的戰略有很多疑慮,也一直私下運作勸誡拜登團隊。所以拜登上台後,改變競選時代作為,雖然還不說是「新冷戰關係」,但是開始把中國說是「敵手(Adversary)」,這是即使在川普時代也不會用的語言。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 Kurt Campbell 在史丹佛大學胡佛中心的演講,也明講與中國交往結束,進入「全面競爭時代」。

賴怡忠指出,對臺灣而言,去年疫情控制良好帶來的歲月靜好,也是臺灣國際威望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中國利用疫情大量宣傳「民主體制無法控制疫情」,臺灣的成功抗疫經驗,屢次被西方展示成民主也能控制疫情的典範。

此外,疫情造成資通科技(ICT)產業的供應鏈問題,讓晶片供應鏈被重視,台積電「護國神山」封號也出現。賴怡忠說,這次疫情因為民主防疫成功,經濟上也突顯重要性,這是首次臺灣在地緣政治、民主政治、經濟價值上都佔據重要的地位。他說:「臺灣不需要再論述自己重要,世界已經體認臺灣很重要。」

戰略清晰不言而喻,內容講不清的「九二共識」已不會被國際承認

中國國民黨籍前總統馬英九一直是「九二共識」的堅定支持者(資料照,攝影/何宇軒)

中國國民黨籍前總統馬英九一直是「九二共識」的堅定支持者(資料照,攝影/何宇軒)

賴怡忠強調,臺灣的重要性提升,可從臺海議題由過去的雙邊爭議,變成民主與專制對決的價值爭議看出。他指出,拜登不僅延續川普政策,甚至主動開始讓國際主要國家參與臺海的和平與穩定,讓臺海穩定成為國際共同主張。一方面,多邊化、國際化進行同盟動員,不僅美國自己主導,也讓日、澳、印、歐等國開始在臺海間有角色。他說,過去美中臺的「三角關係」不再適用,未來各國角色也越來越突顯。

「多邊的角色進來,讓臺海的等式出現變化。」賴怡忠說,臺海議題國際化導致「戰略清晰」與「戰略模糊」的性質改變,更傾向清晰與對臺支持。他舉例,像是過去中國國民黨主張連實際內容都講不清楚的「九二共識」,這種唏哩呼嚕運作就能變成共識、雙邊私下談談的方程式,未來不會被其他國家肯認。更多國家進來參與臺海議題,他們也需要立場清楚、文字毫無疑義的基準。

賴怡忠認為,未來戰略模糊弱化、傾向清晰,即便公開語言上不會使用戰略清晰,但實質上已經是如此。但他也擔憂,另一方面,當國際各國都成為臺海的利害關係人,可能會需要出兵或投入軍事佈置,對於臺灣本身政治和外交作為的自由度也會形成限制,出現「維持現狀」的主張,而這似乎也可能限制臺灣未來的民主選擇。

既然臺海維持和平成為共同主張,賴怡忠指出這背後代表擔憂臺海戰爭出現可能性。國際上出現可能 2-6 年內開戰的聲音,戰爭時間表開始被討論。他指出,正因為中國認為能彎道超車、自信更強,可能採取冒進作法的期待也變高。雖然很多國家積極在介入,甚至變成國際公認重要的戰略共識,這也代表認為臺海可能發生危機的可能性大增。但他強調,臺灣本身能力也是在增加,更是未來印太戰略及民主力量是否勝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