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天然獨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董思齊籲認識歷史才能建立台灣主體性

發佈時間 2023/8/25 10:42:07
最後更新 2023/8/25 10:42:08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反服貿運動十年後,隨著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提議重啟服貿,又掀爭議。曾擔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的經濟學者、現任公平會委員洪財隆認為,服貿其實涉及民生、國安等各行各業,但柯文哲卻是採取隨便講講的態度,對於左右島嶼重大命運的議題卻當作不在乎,痛批柯文哲比壞或笨更嚴重。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董思齊也感嘆,在三一八運動後,很多人以為未來臺灣就是「天然獨」世代了,但從服貿議題發現,所謂「天然獨」仍需要更多歷史的重新回顧及跨世代討論,才能建立這種臺灣主體性。

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董思齊(攝影/廖昱涵)

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董思齊(攝影/廖昱涵)

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勵志協會、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及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於本(8)月 9 日舉辦「 Z大於B了嗎?從服貿爭議看台灣的經濟安全」講座。邀請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董思齊、經濟專家洪財隆、民進黨立委范雲、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民進黨中和立委參選人吳崢、正常國家文化基金會政策中心主任黃郁芬、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與談,由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代秘書長吳瑟致主持。

「貿易和貿易協定是兩回事!」洪財隆指出,貿易是種「鄰居」的現象,尤其過去中國經濟崛起下,臺灣是個開放自由的經濟體,免不了兩岸經貿會蓬勃發展。但他要強調,貿易分工和貿易協定簽署是兩回事。

洪財隆也舉例,過去 2008 年的江陳會有簽署過「海峽兩岸海運協議」,看起來兩邊的待遇是一模一樣,但其實臺灣吃了大虧。由於由於兩岸政經體制不一樣,臺灣是自由的經濟體,大多採取報備制,中國航運就是高度管制的報備制,大家根據表面的內容在爭執到底誰讓利,這都說不準,而服貿也是同理。

洪財隆說,服貿跟關稅的特質不一樣,會涉及到國內市場的開放。當時服貿是連港口經營、地理探勘等各行各業都要開放,他痛批時任中國國民黨籍總統馬英九:「實在膽子很大」。

經濟專家洪財隆(攝影/廖昱涵)

經濟專家洪財隆(攝影/廖昱涵)

「我生活在威權過,我這輩子不想要再生活在威權下!」范雲指出,不對稱的貿易依賴是危險的,不管跟哪個國家。更何況服貿想依賴的國家是想要侵略你的敵國。

十年過去了,范雲說,臺灣內部對於中國依賴下降,外部國際情勢也警覺到,不再幻想透過經濟交往可以改變中國民主,國際社會也對臺灣越來越友善。

范雲指出,近年來,臺灣對中依賴逐漸降低。馬政府時代 2010 年,中國投資佔對外投資比重高達 84%,總統蔡英文上任後推動新南向政策,也開拓歐美市場,2021 年時比重下降到31.8%。

范雲也以中國最愛「懲罰」的臺灣農產品為例,蔡英文剛上任時,2018 年的外銷中國比重是23.2%,將近快 1/4 的農產品外銷中國,到了 2022 年只剩下 12.9%,而銷往美、日兩國的金額,更是遠遠超過銷往中國。

范雲也分享,自己過去在學校教書時常常有機會跟研究臺灣的歐美學者交流。過去這些學者都認為,一但臺灣開始和中國貿易了,這個貿易未來一定會讓臺灣人想被統一,但她反駁臺灣人並不是這麼想,這些學者就覺得她是個一相情願的獨派。因為對他們來說,經濟的整合一定會帶來政治整合。但經歷三一八運動以後,這些學者就不再這麼認為。

范雲也提醒,當臺灣在做多元經貿的接軌國際之外,也要注意國內的趨勢,預防「民粹法西斯主義」興起,尤其現在中國國民黨和民眾黨還是對服貿議題相對友善。她以學術研究來看,歐洲的民粹主義興起基礎,是來自經濟上被剝奪的弱勢者,就是都市勞動者和農民,這兩群人如果被剝奪,就會去想像法西斯所吹捧的美好未來。

民進黨立委范雲(攝影/廖昱涵)

民進黨立委范雲(攝影/廖昱涵)

范雲指出,當臺灣接軌國際,也要接住國內這些受傷的人。未來關於改善低薪和過勞,以及居住正義、長照幼托等國內民生議題,還是要繼續加強。

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董思齊也感嘆,在三一八運動後,很多人認為未來臺灣就是天然獨世代了。但過了十年,從服貿這個議題發現,發現所謂「天然獨」,其實仍需要更多歷史的重新回顧及跨世代討論,才能建立這種主體性。

董思齊指出,其實做民調時就發現有趣的現象,像是馬英九赴中和蔡英文訪美支持度是一樣的。重點是,很多年輕一代不知道過去發生什麼事情,藉由回顧歷史,也讓沒有參與的人知道當年發生什麼事。他強調,沒有所謂天然獨世代,還是要建立對於過去歷史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