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對台灣有好處中國 600 萬青年失業學者林展暉中國惠臺政策目的是救自己

發佈時間 2023/6/28 10:37:40
最後更新 2023/6/28 11:31:19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9 年前已被臺灣民意否定的「服貿」又死灰復燃,2024 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和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近日都將重啟服貿作為政見。但開放中國來台灣經營服務業,真的對台彎有幫助嗎?還是將使大量中國青年來臺工作,衝擊臺灣就業市場?據中國的最新官方統計,中國目前有 600 多萬的失業青年。研究臺灣青年赴中國創業的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林展暉認為,中國面臨經濟衰退,救臺灣不如救自己重要,現在惠臺政策不僅有過去「口惠而實不至」的問題,更要配合中國的產業政策,像是臺灣中小企業「隱形冠軍」等專精的小企業才會被利用,做的好更會被中國政府要求入股,全面監控並竊取關鍵技術。

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林展暉(攝影/廖昱涵)

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林展暉(攝影/廖昱涵)

台灣智庫、台灣公共策益、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央廣、新頭殼於 14 日舉辦「潤出?西進?青年前進中國還有機會嗎?」座談,探討中國在「潤學」的移民出走潮下,臺灣青年是否還有西進機會?

林展暉指出,曾有臺商跟他分享「去中國創業的人,有 9 成會失敗!」他不解的看著這名已經財富自由的臺商,才驚覺原來要在中國創業賺錢的,就是要「賣創業」。就像是美國西部大開發時,很多人到西部挖金礦,幾年下來沒挖到金子,反而紛紛破產,反而賣鏟子的人賺了大錢。

林展暉表示,中國經濟很慘,但人口紅利還是相對多,14 億人口還是個市場,但也面臨結構性因素的挑戰。像是青年失業率高達 20%,尤其六月底的畢業潮,將會有 1158 萬的人力釋出,恐淪為「畢業即失業」。

即使就業市場已如此嚴峻,中國在六月中旬的海峽論壇,國台辦仍宣稱要釋放 1200 個職缺、1000 個實習計畫給臺灣青年。但相比中國龐大的失業人口,中國僅釋放這麼一點名額,林展暉直言「對臺灣就業市場根本是沒意義。」(編按:台灣光 104 人力銀行6月最新的職缺數就有 107.8 萬,其中更有 56.6 萬個全職工作機會歡迎新鮮人,都是史上最多)

相較於中國,臺灣目前青年失業率僅 8%。林展暉指出,臺灣與中國就業市場的薪資差異也不大,薪資可能僅有 1.3-1.5 倍的漲幅,甚至還要面對中國政策隨時可能改變的失業風險。

林展暉認為,中國的新「習李體制」上任後,中國對臺的經濟統戰與人才吸引採取和過去不同路徑,像是過去對臺商採取「特事特辦」模式已不復以往,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上任後對台商採取盡可能「大量吸納」原則。

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蔡明芳(攝影/廖昱涵)

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蔡明芳(攝影/廖昱涵)

但林展暉說,其實中國現在救自己的經濟比較重要,惠臺政策基本上都要配合中國的產業政策,已經不太可能直接給一個關鍵基礎建設的大項目標。目前中國更鎖定一些自己需要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吸納利用。

林展暉說,臺商如果去中國創業,做不好那就離開,但如果做得好,又會面臨其他大問題,像是中國官方會想要入股、入權,關鍵技術也因為決策權跟監督權被中國拿走,很有可能被竊取掉。

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蔡明芳也指出,當一個社會慢慢變有錢、環境變好,年輕一代自然會想要往工作環境比較好的服務業走。然而,近來像是「螞蟻金服」、「滴滴打車」都被中國強制下市,整個數位平台的產業面臨很大的發展瓶頸。

蔡明芳質疑,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中國還可以創造更多的青年人就業市場嗎?青年人的失業率本來在世界各國就都很高,但是中國又高出許多,他認為這跟中國近年來大力打壓國內數位平台產業關聯性很大。

註解

  1. 潤,意即英語「run」的諧音,為中國流行用語,指移民離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