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 2020 大選結果出爐,面對中國的強力介入,總統蔡英文拿下破紀錄 817 萬票連任,被國際輿論視為是「民主勝利」。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日前(17)在一場論壇指出,雖然臺灣大選結果看來像是擋下中國威權銳實力的入侵,但臺灣人不應低估中國滲透的程度、不能太過樂觀。林宗弘表示,臺灣近年來面臨中國發動「假新聞」資訊戰、深入基層鄰里和宮廟的組織戰,社會像是處在「臨戰狀態」,雖然中國沒能左右這次大選結果,但不代表他們的滲透失敗,只要臺灣社會存在分歧,攻擊就不會停止。臺灣人要有準備,將會長期面對這種「臨戰狀態」。
針對 2020 年大選後局勢,臺灣守護民主平台今年度年會以「2020 選後的臺灣新局與挑戰」為主題,邀請專家學者進行解析。長期從事中國研究、深入觀察中國社會的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受邀,在其中一場「民主防衛的政治正當性基礎與民主政治敵我化的挑戰」論壇中,發表看法。
民主國家難用逆向滲透對抗中國 面對不對稱戰《反滲透法》有必要
林宗弘指出,中國不斷對包括臺灣等民主國家輸出的「威權銳實力」,可理解為「由威權國家對民主國家發動侵略性或顛覆性的政策」,主要透過兩種途徑造成影響。其中一種是「媒體銳實力」,主要是藉由散佈假新聞、貼文帶風向、買媒體或買廣告進行宣傳、操控他國選舉。另一種則是「實體銳實力」,由中共對臺統戰組織發動,涉及龐大的組織網絡、利益與動員。
其中,中國運用「媒體銳實力」攻擊臺灣,對臺灣人最熟悉的,莫過於近年來以散播假新聞為主要方法的「資訊戰」。林宗弘指出,中國對外發動資訊戰的方法,也是拿來對國內進行網路管制的手段,包括將官方宣傳包裝成國際輿論的「大外宣」,發動所謂「五毛黨」製造支持中共政策的輿論、帶風向、「把樓蓋歪」,甚至還會用看似跟政治無關的「心靈雞湯」或內容農場文,來刺激或平緩受眾的情緒。這些方法在中國對臺灣的攻擊中,「全部都用上了」。
林宗弘指出,像是中國、俄羅斯等威權國家都是針對民主國家發動資訊戰的原因在於,當這些威權國家對上其他威權國家時,因為政體類似,資訊戰效果有限,策略會導向「不是幹掉你、就是收買你」。但威權國家對上民主國家時,「顛覆民主」就是最主要目的,資訊戰是可以達到效果的方法。
中國發動資訊戰,對臺灣或其他受影響的國家而言,都是場「不對稱」的戰爭。林宗弘以中國「網路長城」為例指出,因為有網路長城屏蔽、民主國家難以對中國逆向滲透反擊,加上前面提及的各種網路管制方法,這場資訊戰形同單向的攻擊,尤其是開放社會的民主國家更只能挨打。林宗弘強調,面對這種單向、以顛覆其他國家現狀為目的的網路攻擊,臺灣在無法反向攻擊的情況下,雖然《反滲透法》訂立的過程是否周延可以討論,但的確有立法的必要。
不止資訊戰!中國對臺「組織戰」滲透深入民間
中國對臺灣施展「實體銳實力」,則展現在針對臺灣各年齡、社會階層,民間團體進行攏絡、滲透的「組織戰」。林宗弘援引吳介民、蔡宏政、鄭祖邦等學者的研究發現指出,中共由中央政治局連同其下的共青團、國台辦、統戰部等機構展開「一代一線」戰略,包括針對臺灣青年「一代」釋出赴中國就學或創業等誘因、進行挖角,以及用利益吸納幫派、宮廟、夜市、村里長等基層「一線」並加以組織整合。林宗弘認為,收編青年「一代」的策略,基本上算是失敗,但滲透基層「一線」,中國的戰略則相當成功。
林宗弘強調,中國對臺灣祭出混合組織戰、資訊戰的滲透戰略,發動不見血的攻擊與戰爭,就是瞄準臺灣內部存在的分歧,這也讓臺灣社會好比不斷地處在「臨戰狀態」。臺灣面對這樣的「臨戰狀態」,除了制定例如《反滲透法》這類能夠嚇阻滲透的法令,未來政府更要著重於打造能接住基層民眾的強大社會安全網、發展福利國家政策,才能化解中國混合戰攻勢。
香港展示「自由社會被攻擊」 臺灣人應引以為戒、做好長期對抗準備
針對臺灣 2020 年大選結果,林宗弘表示,雖然選舉結果看來像是臺灣人暫時擋下中國威權銳實力影響的威脅,但不能太過樂觀、低估未來可能的危機。林宗弘以過去曾留學香港的經驗和近年的觀察指出,他認為香港近十年來退化得很快,「那是自由社會被攻擊的狀態」,如果臺灣不設防、引狼入室,未來就會變得跟香港一樣。總統蔡英文在這次大選能以破紀錄高票連任,不是因為制定《反滲透法》衝高了得票數,而是臺灣人看到香港退化而激升的「亡國感」。
林宗弘強調,他在研究中國威權銳實力的過程中發現,中國對臺灣的滲透很深、很廣,雖然這次臺灣大選的結果像是中國的滲透遭遇挫敗,但這不代表中國對臺灣的滲透就是失敗、或就會停止。他認為,臺灣面對中國以各種方式入侵的「臨戰狀態」短期內不會終止,臺灣人必須有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