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智庫 CSIS美國一中政策已不足以嚇阻北京

發佈時間 2022/7/12 06:46:56
最後更新 2022/7/12 08:41:01

【沃草特約編譯劉以正編譯】

「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已無法嚇阻北京對臺動武!」美國著名戰略智庫 CSIS(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日前刊載《一中政策的崩壞》(The Collapse of One China)評論文章,內文明指過去美國靠著一中政策建立起的外交空間即將崩塌。如今中國軍隊具備全面入侵臺灣的能力,美國與其盟友應該停止其對於一中的閃躲立場,而是採取強化措施來對北京造成有效嚇阻。

華府智庫:美國一中政策已不足以嚇阻北京。圖片來源:美國國防部(CC BY 2.0)

華府智庫:美國一中政策已不足以嚇阻北京。圖片來源:美國國防部(CC BY 2.0)

在 CSIS 智庫擔任資深研究員的文章作者 Ivan Kanapathy 會提出這個警告,是因為臺、美、中三方的態勢都已和過去美國提出一中政策時的時空背景脈絡大不相同。臺灣方面,是臺灣主體意識增長、民進黨持續執政,且國民黨再起困難,中共失去在臺的統一代言人。中國方面,則是隨著解放軍軍隊的現代化與軍事能力的增長,讓北京真的有自信用軍事手段處理臺灣議題。美國則是將中國列為唯一一個有能力整合其經濟、外交、軍事以及技術能力來持續競爭的對手,而不是以共存為目的。綜合多方的態勢轉變,讓過往透過美國的一中政策所撐出的中美共存空間逐漸減少,也讓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更有動機用武力行動改變臺海現況。

中國解放軍過去沒有以軍事手段吞併臺灣的能力但現在情勢已不同。為了提高中共犯臺的成本與有效嚇阻,作者認為華盛頓應該放棄美國一中政策的閃爍言詞,並加強嚇阻的力道,在外交、軍事和經濟領域上表達可讓盟友信賴的護臺承諾。

人事已非—臺獨意識、現代化的解放軍與美中競爭

作者 Ivan Kanapathy 分析,在支持獨立的民進黨於 2020 年連任後,重視臺灣主體性的蔡英文維持了他對選民的承諾,延續主流選民廣泛地支持保持獨立的現狀。支持保持現狀,既不統一,也沒有正式獨立。2024 年賴清德如果當選,較無可能在統獨議題上與蔡總統產生差異。目前臺灣政治場域中只有國民黨仍然認為九二共識可以做為兩岸對話的基石。但除了這個兩岸政策難題外,國民黨還必須考慮到臺灣人對中國共產黨普遍厭惡,特別是看到香港一國兩制的下場之後。

中國共產黨過去一直聲稱大部分的臺灣人民渴望回歸中國,但目前看來,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過去國民黨和共產黨一搭一唱的兩岸政策,在未來將很難同時維持中國共產黨以及國民黨的政治需求。作者認為,在未來習近平將會難以維持他對於臺灣人民渴望回歸的虛假宣稱,因此導致習近平自身判斷上會拋棄和平統一的選項。

過去國共兩黨一搭一唱的兩岸政策,未來很難同時維持兩黨的政治需求。圖片來源:總統府(CC BY 2.0)

過去國共兩黨一搭一唱的兩岸政策,未來很難同時維持兩黨的政治需求。圖片來源:總統府(CC BY 2.0)

解放軍經過多年來的經費增加、技術積累和組織重組,大部分的美國專家都會同意,中國經過過去 30 年的軍事現代化後,已快讓中國擁有侵略臺灣的能力。可以想像,習近平正在不斷增強自己軍隊的自信,同時降低他對於侵略台灣行為的風險評估。習近平有比過去中國領導者還要更強大的軍事實力,他也清楚了解: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軍事實力,要強迫台灣服從將是紙上談兵。

長年以來,華府官員太常忽略中國意圖取代美國的意志,而且不斷地延遲與忽略對於台灣安全問題的相關處置,好換得跟北京的互動機會。但從結果看來,中國跟美國的互動並沒有造成北京在人權、智慧財產權保護、環境污染、還有南海的軍事化上做出改善,反而是加速中國在經濟和科技上的成長,進而促成解放軍的現代化。

為了矯正過往的錯誤,美方其實已經公然踩下某些北京介意的紅線:例如公開宣稱有美國海軍陸戰隊部署在台北,或者是出售先進的戰鬥機以及攻擊性武器給台灣。同時在公關操作上,儘管經歷了長期的戰略模糊,但身為自由世界領導者的美國總統拜登卻至少三次提及美國有承諾要在軍事上防衛台灣,側面揭露了美國軍事領導階層的共識。

美方其實已公然踩下某些北京介意的紅線:如出售先進戰鬥機給台灣。圖片來源:總統府(CC BY 2.0)

美方其實已公然踩下某些北京介意的紅線:如出售先進戰鬥機給台灣。圖片來源:總統府(CC BY 2.0)

嚇阻力道必須升級:四個建議

Ivan Kanapathy 認為,上述種種例子都顯示,除非臺美中三方之一的政策發生重大變化,否則按照目前臺美中各自的政策和政治現況,都無法形成彼此都能接受的替代方案—而這只給北京留下一條解決途徑,那就是武力解決臺灣問題。

面對這樣的可能,美國應該要接受威權中國打算剷除民主臺灣的事實,並停止閃爍其詞、模糊不清的戰略方向;不該已經為了保存和中國的對話空間,而損害嚇阻中國的力道。

Ivan Kanapathy 更建議採取下列四點外交政策變革,以表達民主國家能夠防衛自身的意志:

一、華府應強調是北京未能履行追求和平統一承諾,獲得輿論鬥爭的主動權美國如果真的要塑造戰略環境的主動權,就不應該在論述鬥爭上讓位給北京。美國外交官和發言人和中國互動時,被訓練成要試圖舒緩跟北京之間的論述衝突,而學會一整套答非所問的技巧,例如常見的:「我們會根據我們的一中政策而……」。但今非昔比,美國不該再姑息中國的外交論述。美方應該做的,是要求北京重回八一七美中聯合公報的和平統一立場,同時要求北京放棄《反分裂法》,並移開針對臺灣的飛彈和其他進攻性武器。如果中國不從,則美國和其盟友將表明:是因為中國的侵略姿態才導致兩岸關係緊張。

二、美國在台協會應宣傳美國軍方與臺灣軍方之間的培訓和互動美國軍方應該要把臺美的國防合作相關公關給正常化。舉例來說,在 2018 年和 2019 年之間臺灣軍方就曾經招待過超過千人的美國代表團。美國在台協會應該要倡儀更多軍方對軍方的互動。不論是公開的聲明、記者會、網站,還是社群媒體的互動,都能表現出更明確的美國領導性地位,也展現和台灣的安全合作。只要美國這麼做,其他盟國也會更有意願參與這類型的合作模式,增加習近平衡量是否侵略臺灣時的疑慮。

三、拜登總統應明確授權,在台灣受到攻擊的情況下對中國實施金融、貿易和移民等制裁「所有的嚇阻都應該發生在衝突之前,而不是之後」。2021 年,拜登就給財政部長更高的權限,讓他可以限制美國對中國軍工複合體的投資,特別是這些經濟活動行業可能涉及到違反人權的舉動時。這些潛在的威脅會給全球的穩定性和發展帶來的風險,拜登應該要主動地擴大這些相關監管權限,好能夠給予對兩岸和平造成危害的人制裁。

四、應確保美國有能夠及時回應臺海衝突的政府組織體制總統拜登和美國國會應該要確保有適當的機制存在,以能夠及時對抗中國即將採取的一系列衝突行為。在《臺灣關係法》下,如臺灣人民的安全或社會經濟制度遭受威脅,因而危及美國利益時,美國總統應迅速通知國會。總統和國會將依憲法程序,決定美國應採取的適當行動。對某些人來說,臺海局勢早已經達到危險標準。但不論是否已經達標,美國的行政權應該要有相對應機制處理緊急性的危機,特別是現代軍事衝突範圍已經延伸到隱蔽性的秘密行動,甚至是在太空、網路或是海底的衝突型態。

臺海局勢已達危險標準,美國行政權應要有機制處理緊急性的危機。圖片來源:國防部即時軍事動態

臺海局勢已達危險標準,美國行政權應要有機制處理緊急性的危機。圖片來源:國防部即時軍事動態

姑息一中、恐送出錯誤訊號給習近平

在美國一中政策剛剛出現的 1980 年代,「一中」的空間讓華府和北京有辦法先放下對臺灣主權的爭議,並且專心在莫斯科所造成的威脅上。在 1991 年後,雙方又因為意圖在全球化以及氣候變遷、健康普及和反恐作戰等議題中採取更多合作,而把臺灣議題的衝突延後。

但是在見證到臺灣人逐漸崛起的自我意識守護民主的決心,一個快速成長的解放軍,還有中國逐漸強硬的威權體制,美國和其他的自由世界必須清楚的認知到所謂的「維持臺海現狀」(Status Quo)並不穩固。 美國對烏克蘭的猶豫態度以及沒有對俄國的天然氣採取經濟制裁,都給普丁送出了錯誤的訊號,讓普丁低估了美國與西方盟國的決心。如果今天美國也在臺灣議題上送出了同樣的錯誤訊號給習近平,恐怕將會有毀滅性的後果。

劉以正

台大社會所碩士,現職是政治工作者。本來研究教育的多元化,但後來發現連國家都快保不住了,怕台灣等不到教育變革的那一天來臨,於是開始研究國防議題,為粉專「台灣國防政策研究會」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