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重大災難或戰爭來襲如何應對心理衝擊

發佈時間 2024/2/5 08:58:04
最後更新 2024/2/5 09:06:51

重大災難或戰爭往往對人造成心理衝擊與壓力,容易帶來緊張、焦慮、恐懼、害怕等情緒,進而引發壓力反應。如果發現自己或親友出現類似情況,請別過於擔心,這是人們面臨非常時刻會出現的自然反應。每個人都具有承受壓力的韌性,也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復原能力,而且我們還可以認識並學習舒緩壓力的方法,幫助自己和親友渡過最難熬的時刻。

常見的壓力反應

如果自己或身旁的親友出現以下情況,有可能是災難事件造成的「壓力反應」

  • 對災難事件的記憶、想像或感受不斷重複侵入腦海
  • 逃避記憶、感受和刺激,情緒麻木
  • 心情和思考變得比較負面
  • 對外界刺激顯得過度警覺,反應過於激動

「壓力反應」並非疾病,而是人面對重大災難時的正常現象。但是如果壓力反應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例如超過一個月),而且沒有減緩的跡象,或者壓力反應已經影響日常生活,這時就必須尋求醫療或心理諮商專業人士,評估是否已達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程度。

哪些情況可能引起壓力反應?

戰爭跟地震、颱風等天然災害一樣,都具有難以預測、違反原本預期,並且可能造成強烈情緒及壓力的特性。如果人們不幸經歷下列情境,便有可能出現壓力反應:

  • 親身經歷重大傷害(生理及心理)、性暴力或人身安全威脅
  • 目睹暴力事件發生、旁觀他人遭遇威脅
  • 家人、親朋好友經歷傷害事件或遭遇威脅
  • 經由他人轉述或透過媒體得知災難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沒有親身經歷或目睹傷害事件,聽聞他人描述傷害事件經過,或過度觀看新聞媒體、網路上流傳的災難相關影片,也可能引起壓力反應。這就是為什麼每當發生重大災難之後,政府部門或心理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常常會提醒大家注意資訊接收頻率,避免過度瀏覽觀看戰爭或重大災難相關資訊,以免過度擔憂、焦慮或害怕。

重大災難發生後,應注意相關資訊接收頻率,過度瀏覽災難影像,有可能引發壓力反應。圖為1999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倒置台中市民宅大樓倒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David 75610 - CC BY-SA 3.0)

重大災難發生後,應注意相關資訊接收頻率,過度瀏覽災難影像,有可能引發壓力反應。圖為1999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倒置台中市民宅大樓倒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David 75610 - CC BY-SA 3.0)

應對災難事件的調適技巧

碰到災難事件而產生壓力反應很正常,我們可以透過學習「安、靜、能、繫、望」五項應對技巧,增加自己的心理韌性,舒緩並調適重大災難或戰災帶來的壓力。

  • 安:建立安全感,減輕對災難的恐懼
  1. 空間安全:做好居家防災避難準備,熟悉生活圈內的避難地點與相關知識,確保自己與家人在危急時刻能夠處在安全的空間。
  2. 組織安全:與一同避難的親友、民眾建立伙伴關係,彼此互相照應;建立並遵守避難收容處所的生活公約規範;參加民防團隊;確保取得食物、飲水、醫療資源或是協尋親友的管道。
  3. 訊息安全:謹慎防範假消息,透過政府官方網站、可信賴的媒體或訊息來源接收資訊,不盲目接受未驗證的訊息,以免引發不必要的恐慌。
  • 靜:保持平靜,避免過度刺激
  1. 情緒管理:盡可能維持規律生活作息,搭配適度的運動或伸展放鬆訓練,可以幫助我們維持自我控制感;透過閱讀書籍、聆聽音樂、唱歌、舞蹈等休閒活動抒發身心狀態,避免注意力過度集中在災難事件上;節制觀看戰爭或重大災難的相關影像或報導;談論災難事件時,注意周圍旁人的心情與情緒反應。
  2. 解決擔憂:與其擔心害怕,不如衡量自身能力範圍,採取實際行動解決眼前的需求和困難;嘗試將遇到的困難拆解成「小,但能解決」的問題,一步一步處理當下能夠負擔的部分。
  3. 安心資訊:預先瞭解如何面對壓力的衛教資訊,嘗試將正確的資訊分享給身邊的人;戰爭造成生活巨大變動,可能會有很多憤怒與挫敗感,避免將這類情緒朝向自己或親友,而忽略了傷害源自於開啟戰端的敵人。
  • 能:增加自我效能感
  1. 個人或集體效能感:加入社區民防團隊,幫助受災民眾,以具體行動面對災難情境;參與團體生活,與伙伴共同改善困境,可以促進自信心,增進自身與團體的效能感。
  2. 主動因應:做好面對戰爭情境的應變計畫,提升心理、技能與物資的準備;主動面對問題,增加對環境和壓力的控制感,列出問題優先順序,如果遭遇大目標或大問題,可以嘗試區分階段或分割成數個小問題,逐步克服的過程將會帶來解決問題的信心。
  3. 合理期待:務實衡量眼前的環境,重新評估當下對生活的期待和目標;戰時與承平時期,對自己的目標達成與能力展現,應有不同的期待和標準;設定能力範圍內可達成的目標,踏實完成目標,並累積成功經驗。
  • 繫:維持社會聯繫,避免陷入孤立無援狀態
  1. 親友連結:維持與家人、朋友的聯絡,像是預先約定避難集合地點,共同面對災難情境;可使用「消防防災 e 點通」APP、「災區親友現況查詢平台」確認失聯聯繫親友;適時適宜對親友表達支持與關懷。
  2. 社區互助:加入在地民防團隊,與社區鄰居共同保衛家園;協助住家被摧毀或需要幫助的人,尊重不同背景、性別、年齡、族群。
  3. 團結對外:戰爭很可能帶來憤怒感或其他負面情緒,不過我們必須記得,戰爭來自侵略者,應該將憤怒指向敵人,而不是身旁的同胞。
  • 望:抱持希望,苦中作樂
  1. 自我肯定:不要吝嗇給自己和他人掌聲,哪怕是小小的成功,都會帶來正面助益;苦中作樂,注意現實生活中美好的小地方。
  2. 放眼未來:不要糾結於戰爭何時結束,避免徒增煩憂,但可以思考和平到來時要做些什麼?保持對未來的期望。
  3. 不要放棄:克服困難、勇敢前行,不僅可以為自己、也能為家人親友帶來溫暖與力量。

如何幫助他人?該注意哪些事項?

在重大災難與戰災中,人與人彼此的扶持協助相當重要,學習聆聽、尊重他人感受,接納他人感受,有助於共同度過最難熬的時刻。然而,過度干涉與給予主觀價值評價可能會引起反效果,因此幫助他人時,我們應該謹記以下原則:

  • 多陪伴多聆聽,避免強勢指導、介入
  • 記得不要將自身經驗強加在他人身上,避免主觀評斷他人經歷
  • 同理心接納他人感受,避免檢討、否定受害者
  • 提供受助者平時熟悉的物品,例如布偶、毛毯、抱枕、小玩具等,在遭受劇烈變化的環境下試著建立與平時日常生活相似的連結,能夠為受助者(尤其是兒童)帶來撫慰感與安全感。
多聆聽、多陪伴,人與人彼此的扶持協助是渡過災難時期的重要助力。圖為《沃草積極行動指南》介紹助人時合宜的言行。

多聆聽、多陪伴,人與人彼此的扶持協助是渡過災難時期的重要助力。圖為《沃草積極行動指南》介紹助人時合宜的言行。

幫助他人時,應避免過度干涉對方,或給予主觀價值評價,以免造成反效果。圖為《沃草積極行動指南》介紹助人時不合宜的言行。

幫助他人時,應避免過度干涉對方,或給予主觀價值評價,以免造成反效果。圖為《沃草積極行動指南》介紹助人時不合宜的言行。

戰爭帶來的影響,除了生理與物質層面的風險,心理衝擊同樣不可忽視。當人們面對重大災難或戰爭,出現緊張、不安、焦慮等情緒,或者壓力反應都是正常現象,學習「安、靜、能、繫、望」五項應對技巧,增加自己的心理韌性,調適舒緩戰災帶來的壓力,並且藉由人天生具備的復原能力,幫助自己與家人親友渡過艱難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