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烙哲學提供
愛滋病是部分反對同性婚姻的團體常用提到的說法,並且通常伴隨著以下三個前提:
- 愛滋病在台灣造成重大傷亡。
- 愛滋病消耗大量的醫藥資源。
- 同性婚姻合法後,會爆發愛滋病大流行。
乍聽之下好像有點道理:直覺上我們好像可以肯定那些事實和因果關係,而它們宣稱的結果若真的出現,確實很糟糕。不過,最大的問題是:
" 這三個前提,都是錯的。 "
愛滋病致死率被誇大
根據統計(表1),2015年國人十大死因首位是惡性腫瘤(癌症),全台有近五萬人因癌症往生,而排名第二至五位的分別是心臟、腦血管疾病、肺炎和糖尿病,使近一萬名台灣民眾因病過世。然同年,愛滋患者死亡人數僅369人。其實,在現代醫學控制下,愛滋病已成為慢性病,那個必死無疑的年代,早就不在了。

表1. 2015年死亡人數統計統計(註:愛滋患者以全死因為統計,意指不論死因,全數列入統計) 圖/作者提供
癌症和洗腎比愛滋病更花錢,而且花很多
和其他重大疾病相比,愛滋病所占的經費亦非首重(表2)。以2015年為例,洗腎和癌症的經費都比愛滋病多出3~9倍左右。反同人士強調愛滋病患者消耗大量的醫療資源,但跟其它重大疾病相比是小巫見大巫。這當然不是說,愛滋病花掉的成本不需要省,但是如果一個人是以節省醫療成本的關懷出發,恐怕不會只把注意力放在那些跟性行為有關的疾病上。

表2. 2015年各項經費統計 圖/作者提供
沒理由相信同性婚姻合法會加劇愛滋疫情
台灣不是第一個尋求婚姻平權的國家。反同人士常暗示南非和美國麻州就是因為同性婚姻合法化而導致愛滋疫情爆發(圖1),不過事實和反同人士的論調剛好相反,南非和麻州婚姻平權合法化後,新增患者的人數是逐漸變少!從國外的例子來看,同性婚姻合法化,並不會造成愛滋病的大爆發。

圖1. 南非和美國麻州每年愛滋病患者新增人數。 圖/資料來源:聯合國、美國麻州衛生部;中文資訊:本文作者
或許反同團體關心的並不是疾病本身
上述推論和證據不但顯示,婚姻平權和愛滋病之間並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負面關聯,也進一步指出:若基於疾病嚴重性、醫療成本的考量,我們的首要關心標的不應該是愛滋。也不禁讓人懷疑,散佈這些言論的團體其實並不真的關心台灣的防疫,也不關注那些因歧視或誤解而隱藏在社會裡的「黑數」,愛滋病議題只是一個工具,用來反對他們不喜歡的做愛方式和同性婚姻。
當反同團體強調「男同性戀=愛滋病患者」和「肛交=不正常性行為」這種汙名化言論時,不僅加深社會對立,更讓大眾錯把關注焦點集中在男同性戀,可能讓異性戀和女性誤判感染風險,導致防疫的偏差。
以事實和證據論,愛滋反同論的前提幾乎都難以成立;以推導過程論,也可以發現他們犯下「過度簡化」和「滑坡謬誤」的謬誤。
過度簡化:愛滋病=只有同性戀會得的病?
對愛滋病毒而言,不論性別、宗教、性傾向的人,都是感染的對象。換言之,感染愛滋的途徑非常多元,並非僅有同性性行為才有風險(圖2)。然而反同言論卻錯誤地過度簡化,暗示著「只有同性戀才會得到愛滋病」,試圖將「同性戀=愛滋病」的錯誤觀念烙印在民眾的心理。
錯誤宣傳會讓民眾錯判染病風險,在許多國家裡,女性的感染者甚至比男性更高。而從台灣的數據裡可以看到,女性的主要感染途徑是不安全的異性間性行為和吸毒;男性是不安全的同性和異性間性行為(圖2),愛滋病從來都不是只有同性戀才會感染的疾病。

圖2. 台灣女、男性感染愛滋途徑歷年變化。 圖/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繪圖:本文作者
滑坡謬誤:阻擋同性戀結婚就能消滅愛滋病?
而反同論點裡,總會導向「通過婚姻平權,台灣愛滋就會氾濫成災」的結論,這種論調犯了「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的錯誤。
「滑坡」確實可能存在,成立條件也很明確:事件A引發事件B,最終導致C事件:「A→B→C」。在這裡,A、B和C事件必須要有明顯的因果關聯,並且,這種因果關聯必須難以阻止。換言之,若我們沒有好理由主張事件之間的因果關聯,或滑坡之間可以有中止點,我們就不該判斷滑坡現象會發生。
然而在這裡,反同團體的推論是:「愛滋病多由不安全同性性行為傳染→同性婚姻合法化會讓民眾開始進行同性性行為→因此我們不該支持同性婚姻」。他們沒有提出足夠理由說明「A→B→C」之間的因果關係,也幾乎不討論設立中止點的策略。所以我們並沒有理由相信這樣的滑坡真的會發生。
或許反同團體並不真的關心台灣的愛滋病
在愛滋防治的領域裡,不論從任何角度來看,反同團體都沒有道理特別關心別人的性偏好。而反同團體的錯誤資訊加深了歧視和對立,反而讓高風險族群畏於出面檢驗,成為潛在風險的「黑數」,反而進一步促成台灣防疫威脅。
本文原於 2017 年 02 月 24 日刊載在鳴人堂,作者為蔣維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