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中國不斷透過金錢攻勢收買全球媒體,或是直接在國外成立官媒分公司,偽裝成「外國媒體」,撰寫讚揚中國政府的報導,替中國內外部矛盾猜脂抹粉,而這樣花錢「大撒幣」干預媒體的行為,已經引起國際媒體警覺。《沃草》以英國《衛報》12 月初(7)的專題報導為主,並綜合《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新聞,告訴讀者中國如何滲透全球媒體和民間智庫。
利用全球媒體「講好中國故事」
根據英國《衛報》專題報導,中國為了實踐在全球宣傳「銳實力」的野心,北京正在收購媒體和對大批外國記者進行培訓,為的是實現「講好中國故事」計畫。而「講好中國故事」也是在 2016 年 2 月 19 日,習近平視察央視、人民日報社和新華社時提出的談話內容,並成為中國積極在海外擴張話語權計畫的一部分。
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開出相較於西方媒體更為優渥的誘人待遇,吸引大量外國記者前往應徵,讓他們為「講好中國故事」服務。CGTN 是中國中央電視台(央視,CCTV)旗下的國際部門,在 2016 年時開播。CGTN 的成立被視為中國在全球迅速擴張媒體影響力的里程碑,成立目的就是為了習近平所說的「講好中國故事」,為中國的國家意識形態服務,替中國官方宣傳。
在過去十幾年,中國不斷試圖在國際媒體上擴大影響力。他們利用龐大資金,用下廣告或是贊助的方式,左右外媒的報導走向和對中國的態度,有計畫性地傷害新聞自由來獲取利益。
在美國,受到中國金援的遊說團體,成為中國的傳聲筒,並努力動搖歐美國家對「中國佔據西藏」的看法。與此同時,中國大舉招待世界各地記者參加全額贊助的旅遊活動,甚至以給予大量獎學金和免費授與傳播相關學位的方式,每年訓練大批年輕的外國記者來「講好中國故事」。中國為此也訂下了計畫目標:到 2020年,每年培訓五百名中南美洲和一千名非洲記者。
用金錢攻勢「讓外國服務中國」
從毛澤東時代起,「讓外國服務中國」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策略。在 1930 年代,美國記者 Edgar Snow 獲得授權寫的《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版在當年為了順利發行更名為《西行漫記》),就成功讓共產黨人得到西方世界的同情。八十年過去了,「讓外國服務中國」更進一步,開始利用聘雇外籍員工的媒體,為黨的利益服務。
2012 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記者會上,政府官員一再點名一位年輕澳洲白人女記者 —— Andrea Yu 發問,她則以流利的中文,提出像是中國官媒央視或新華社記者的問題。
其實,Andrea Yu 在一家名為 Global CAMG Media Group(CAMG)的媒體工作,該公司總部位於澳洲,公司老闆是中國人 Tommy Jiang。該公司由北京一家名為國光世紀媒體諮詢公司的集團擁有60%的股權,後者又隸屬在官媒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旗下。CAMG 和 Tommy Jiang 的另一家公司 Ostar,在澳洲至少擁有11家廣播電台,他們會將 CRI 製作的內容置入自家節目中,並出售給其他針對澳洲龐大華語居民的社區廣播電台。像 CAMG 這樣在中國境外播送 CRI 製作內容的公司現在遍佈35個國家,總共營運著58個電台。美國副總統 Mike Pence 也在最近的演講中指出,光是美國就有超過30個機構在播放這些內容。
在 Andrea Yu 被指責是為中國政府工作的「假外媒」不久之後,她就離開了 CAMG,但兩年後在中國全國人民大會上,一樣的事再次發生。中國將僅有的外媒提問機會,給了一位講中文的澳洲記者 Louise Kenney,他同樣為 CAMG 工作。
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今年3月的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記者會上,在外媒提問時獲得點名發問的美國全美電視台(AMTV)執行台長張慧君因提問時敘述冗長、語意不清,被旁邊的第一財經電視記者梁相宜翻了個白眼。這一幕被央視直播,瞬間在網路上爆紅。根據公民記者事後的追查,發現「美國全美電視台」沒有電視台信號、沒有實際辦公地址,官網內容乏善可陳,大多是粗製濫造的業配新聞,在臉書上的讚數也只有 30 個,註冊時間是 2017 年,於是就被質疑是為該年度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和之後的第十三屆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而設的「假外媒」。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主席將此類利用外國傳媒名義播報中國官方產製獲批准內容的策略,稱為「借船出海」。中國政府運用相似的方式影響實體刊物。中國國營英文報紙《中國日報》與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和《每日電訊報》在內的至少 30 家外國報紙達成協議,以每月四到八頁的「中國觀察」版面來為中國進行樣版宣傳;最近出現的新聞包括「西藏在 40 年來取得輝煌成就」、「習近平透露對外開放措施」,以及最不意外的「習近平讚揚中國共產黨員」。
2017 年以來,《中國日報》已經在美國花費了 2080 萬美元來增加其影響力。在英國,中國官方以每年支付 75 萬英鎊(約台幣 2900 萬元)讓《每日電訊報》在每個月刊出「中國觀察」,《每日郵報》也與中共喉舌《人民日報》合作,刊登來自中國的聳動新聞來換取高點擊率。「借船出海」戰略同時也利用讓中國報導出現在國際知名媒體上,為這些報導內容提升了可信度。
美國民間智庫「收錢辦事」 撰寫報告讚揚華為
中國的金錢攻勢還入侵了美國著名民間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e)。《華盛頓郵報》在7日的評論文章中指出,儘管華為已被美國政府視為有國安威脅的公司,Brookings Institute 仍收了華為公司的贊助,撰寫讚揚華為科技的報告。
其實華為早就被美國政府視為國家安全威脅,2012 年美國國會就已指控華為試圖竊取美國企業的機敏資料;近日,甚至逮捕了人在加拿大的華為財務長孟晚舟。但是,從 2016 年 7 月至 2018 年 6 月間,華為仍透過在美國的子公司,給了 Brookings 至少 30 萬美元(約 927 萬台幣),贊助「政府治理研究」計畫。
負責撰寫這份讚揚華為報告的 Darrell M. West,也是 Brookings 的副總裁,卻在美國政府對華為提出國家安全疑慮時,在華為舉辦的會議中稱「美國政府對華為並不公平」。《紐約時報》也在上個月底(25)的報導中,揭露習近平的姪子(或外甥)過去在唸書時,在 Brookings 實習。
中國解放軍的媒體戰爭
在 2003 年時,人民解放軍已在官方文件將「媒體戰」明確定調為軍事戰略的一部分,目的是影響海外輿論,以促使外國政府制定有利於中共政府的政策。前美國中情局分析師、現任詹姆斯敦基金會中國計畫研究員 Peter Mattis 直指中國政府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可能不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策決議」。
除了一貫的審查制度:恐嚇異議者、打擊可能的異議平台,或者大肆收購媒體平台,中國政府還透過民營公司增加對全球數位基礎建設的控制,包括非洲地區的電視衛星和光纖電纜,利用「數位絲路」掌控來自全世界的資訊。經由這種方式,中國不僅控制新聞產製和內容,也逐漸掌握傳播工具。
現在,中國正無所不用其極地增強其「國際話語權」,利用自由市場的力量來影響媒體,批評的聲音不是被收買就是噤聲,新聞市場被正面的中國新聞淹沒。屬於中國的「媒體帝國主義」正在興起,媒體不只是這場「全球資訊戰」的戰場,更是打擊「西方新聞價值觀」的武器;而他們的最終戰場,可能不只是掌控「新聞的製作方式」,而是整個「新聞產業」。
原文刊於 2018/12/17
首圖合成自 JeffChristiansen CC BY-SA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