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方位滲透入侵,開放的民主台灣要怎麼建立心理防線?
【沃草】研究員陳俊宇
編按〈當「光復大陸」沒用以後,台灣需要怎麼樣的心防?〉一文討論威權統治時期,兩蔣獨裁者運用國家暴力進行高壓統治,強制灌輸教條主義式的政治教育。本文將延續先前的討論,說明即使是在民主化之後,我們仍有可能在符合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及人權保障的前提之下,發展出著根於台灣土地,自然而然產生的愛國心。
憲政愛國主義在台灣
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之後,逐步建立穩定的民主政治運作模式,經過三十多年持續努力,台灣人享有的人權保障和社會福利制度,在亞洲國家中名列前茅;相較之下,中國政治體制不僅沒有走向民主化,更從一黨專政寡頭領導,大幅轉向為一人獨裁統治。
當台灣越落實自由民主憲政體制,建構出基於民主與人權保障的政治文化,台灣人逐漸習慣各種思想、言論並陳,多元且開放的民主體制與公民社會;反觀中國人至今依然沒有言論與思想自由,也無法透過民主機制選舉政府官員與民意代表,更遑論參與公共政策制訂,中國人民至今仍持續接受黨國體制灌輸的意識形態政治教育。台灣與中國,雙方憲政體制與政治文化差距越來越大,生活於其中的民眾,理所當然逐漸產生不同的認同感與愛國心。
「民主台灣」與「獨裁中國」成為強烈對比,台灣民眾自然而然意識到,若要繼續享有自由民主生活環境,就必須捍衛台灣的主權國家地位,拒絕接受中國提議的一國兩制「統一」方案,以免淪為下一個香港。從民調數據也可發現,經歷民主轉型之後,「台灣人」認同呈現上升趨勢,其中又以 2013 年馬英九政府強行推動服貿協議,加速台灣與中國經濟整合,以及2019年香港發生反送中抗爭運動,兩度引發台灣人反對中國侵略的社會運動風潮,同時也讓「台灣人」認同達到高峰。
若從憲政愛國主義(Constitutional patriotism)的視野來看,台灣民主轉型之後開啟包含總統直選在內的一連串政治改革,隨著台灣越落實民主制度,民眾就越能瞭解台灣與中國在政治制度、政治與社會文化之間的差異,基於支持民主制度與人權保障,自然而然產生的愛國心就會更加強烈,進而形成台灣民間自發性拒絕、反對外來侵略的心理防衛機制。
公民參與凝聚心防意識
當代參與式民主的另一項特徵:公民參與推動公共事務,同樣具有凝聚民眾認同感,喚起愛國心的效果。如同前述,「台灣人認同」在太陽花運動、聲援香港反送中兩波大型社運風潮推動下達到高峰,台灣民間豐沛的社運能量,不僅從解嚴前就持續推動民主發展,民主化之後,議題性公民團體始終是催促政府部門提出更進步的政策與修立法的關鍵力量。
如同本文開頭所述,台灣民間有感於中國對台灣軍事威脅逐漸升溫,過去由軍方或政府主導的民防議題,近年來也有民間組織自發性投入倡議推廣。民間組織開設民防課程,提供包含認識地緣政治風險、認識現代戰爭型態、避難疏散準備、基礎急救概念及技術等課程;也有民間組織參考國外經驗推出民防手冊與防災避難書籍,致力於觀念推廣工作。台灣民主發展歷程中,這種「民間先行,催促公部門跟上」的模式,近年來在民防方面發同樣揮了正向的影響。例如,內政部消防署開始加強與民團合作培訓防災士、社區緊急應變隊(T-CERT),積極邀請民眾參與社區防災救災事務,在官方的消防體系之外,培力民眾應對大型災難的自救力量。
如果說,憲政愛國主義提倡以民主制度與人權價值作為建構認同感與愛國心的核心基礎,略顯抽象或陳義過高;相較之下,民眾自發性參與社區防災、救災與民防工作,以實際行動守護家園、維護社區鄰里安全,可說是最實際、最具體的公民意識(citizenship)展現方式之一;公民投入民防工作的準備過程,從自我鍛鍊、學習防災知識做起,逐步擴及參與社區民防組織,最終則是拓展到守護國家與整體社會的最高層次,既是一種求生自保的培力過程,同時也是公民意識與愛國心的培養過程。
有別於過往威權時期黨國體制強迫民眾參與,民主時代推動民防工作是基於保衛家園與守護家人的自然情感,鼓勵民眾自發性學習防災避難相關知識,提倡自助助人的公民情操,鼓勵民眾參加地方民防組織與公民團體,這些非壓迫性的作法,都能培養民眾的愛國心,促使人們加入守護台灣的行列,也符合民主台灣以人權保障作為大前提,重新建構一種由下而上,自願而非強迫灌輸的愛國情操。
民主與民防建構心理防衛,守護台灣的雙重力量
1977年,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推廣反共愛國歌曲《莫等待》,其中一句歌詞「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呼籲民眾投身保衛國家的行列;時至 2014 年,三一八(又稱太陽花)運動期間,聚集在立法院的年輕學生,高呼同樣的口號,試圖阻擋過度親中的經貿政策。儘管口號相同,但是在不同時空脈絡下,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威權時期與民主化後的台灣,推動民防、心防有著相同的目標:抵禦中國入侵,然而,民主化之後,如何重新建構台灣民眾的心理防衛,必須避免重蹈覆轍,不可沿用威權時期獨裁者的老方法。
台灣民主轉型之後,過去的心防模式已然不可行,但是中國侵略風險卻不減反增。民主國家該如何在不侵害言論與思想自由的前提下,重新建立民眾抵禦外敵入侵的心防意識?無疑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大哉問。
憲政愛國主義提倡以人民對於民主制度與人權保障的熱愛,取代意識形態灌輸,作為當代公民愛國心的核心基礎。放眼台灣身處的東亞地緣政治情境,民主台灣與獨裁中國,兩種截然不同的憲政制度與政治文化,足以凸顯保衛台灣、拒絕接受中國統治的重要性。就具體行動層面而論,鼓勵民眾學習民防知識,參與地區民防團隊,自我培力成為一位有能力保護家庭與社區的「積極公民」,能夠凝聚公民對於家鄉土地的認同感,培養守護家園的愛國情操。從學術界的討論,以及民間團體推動民防工作實務經驗來看,提倡憲政愛國主義、鼓勵公民自發性參與民防工作,或許是民主時代,台灣重啟心防工作的最好解答,也是現階段台灣面臨中國侵略時,除了強化軍備、改革國防制度外,能為台灣帶來守護的內在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