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上,保守主義是政治哲學裡的重要陣營,保守主義者重視社會的延續,面對某些重大改變時會傾向保存現有事物,認為傳統、權威、偏好等等相當重要。
比方說,美國哲學家布魯姆(Allen Bloom)擔心文學經典在現代美國大學教育中的比例逐漸降低;而共和黨政治人物高華德(Barry Goldwater)則強調我們不該只關心人的物質面向(能否在社會中過得好),而失去對於人作為整體(Whole Men),對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等等面相的關照;左派學者萊考夫(George Lakoff)則藉由家庭的比喻指出保守主義者的理想社會圖像:一個嚴格的家父長制度,有著代表權威、負起照養並守護家庭責任;打理家中日常、撫育孩子並遵守父親權威的母親;孩子們遵守家規、尊敬父母親的權威,並藉此建立自制(self-dicipline)與獨立(self-reliance)的性格,此性格協助他們在成熟後獨立生活,並在自己成立的家庭立下權威。
在這篇文章裡,我會介紹英國哲學家柯恩(G. A. Cohen)關於價值的看法,柯恩利用這個看法建立一種保守主義的觀點,被稱為「柯恩式的保守主義」。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回應這個問題:為什麼保守主義者喜歡維持現狀呢?
現代臺灣社會雖然沒有對保守主義的明確定義,但我們依然會用「保守」來描述群體:比如說某些宗教團體或政黨(國民黨、新黨等等),這些群體或許都保守,但他們保守的面向可能有所不同。在政治哲學上,保守主義也有許多種類,他們提出的許多哲學論證或許都可以和台灣的議題銜接,只是目前尚無人引用或引介。
柯恩生前是牛津大學哲學家,以開創「分析馬克思主義」(Analytical Marxism)聞名——這也是柯恩式保守主義特別的地方:他的保守主義主張並不完全訴諸傳統、權威,而是著眼於現存事物的價值。柯恩式保守主義的基本精神是:
改變不一定是好事。我們實際上並不知道事情會不會在改變之後變得更糟、減損了價值。因此,面對任何的改變,我們都有一個保守主義的理由保存舊的事物。換句話說,任何改變都需要夠好的理由支持。
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
柯恩的保守主義奠基在價值上:我們應該保守地評估改變,因為我們不想不小心減損了價值而無法挽回。然而什麼是價值?事物要怎樣才算是有價值?一些哲學家認為,當我們說某事物具有價值,我們的說法其實可能有兩種意思:
- x具有工具價值:因為x能夠帶來其它好處。
- x具有內在價值:x本身就有價值,不依賴其它東西。
比方說,我們可能都會同意美是有價值的。但是,美具有的是什麼價值?一方面,美可能具有工具價值,因為欣賞美的事物能夠帶來愉悅;另一方面,美也可能具有內在價值,因為美就其自身就具有價值。
保守主義不傾向於改變,柯恩進一步指出,這種傾向是為了維持符合以下兩個條件的事物:
- 既存的事物。
- 具有內在價值的事物。
根據保守主義,一個東西只要既存並具有內在價值,那麼我們就有理由保存那個東西。如此設定的好處之一,或許是避免我們流於純粹的工具價值考量,做出錯誤的決策。例如說,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父母雙亡、沒有任何親戚。這個嬰兒的生命或許沒有辦法為任何人帶來好處,但我們卻依然認為應該盡量維持它,對於這個直覺,一種可能的解釋或許就是:人的性命就其自身而有價值,因此值得保存。
保守主義追求謹慎
柯恩強調,保守主義者之所以偏好保存既存的事物,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改變會不會帶來更好的結果:我們可能在改變的過程中,破壞了事物的價值、或減損了事物的價值而不自知,等到我們發現,已經無法挽回。(想想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例子)保守主義者反對這種行事方式,他們強調:若我們更保守一點,就不會因為誤判事物的價值,而造成社會上不可挽回的損失。
身為保守主義者,柯恩不反對創造一些有價值的新東西。但是,他會強調說我們有理由不藉由摧毀舊東西來創造新的——比如說,他可能會反對拆掉古蹟來蓋新的豪宅。同樣的,他也反對改變既存的東西以增加一點點的價值——比方說,把林家花園的一部份拆掉重建。當然,即便我們有理由保存既存的有價值事物,我們還是可能同時有更強的理由丟棄或摧毀它。比方說,S生日時收到朋友送的馬克杯。直覺上我們都會認為這個馬克杯除了漂亮、好用之外,還具有某種不依賴其功能的內在價值,值得S好好保存它。可是,如果有一天因為地震所以杯子掉到地上摔碎了、無法修復,即使這時候S依然有基於內在價值的理由保存碎片,他依然可能同時有其它安全或實用上的理由丟棄它們。
內在價值哪來的?
如果內在價值是我們決策時應該關注的重點,我們似乎有理由了解一下它通常會因為什麼而出現、出現在哪些地方。
對保守主義者來說,內在價值的來源很多元:文化、歷史、習慣、對於個人而言具有特殊意義,都有可能讓事物負載內在價值。比如說,若人認為繁體字具有內在價值而值得被保存,很可能是因為文化及歷史的原因;而我爺爺送我的原子筆對我來說具有內在價值,是因為它對我而言具有特殊意義。
你可以看到,內在價值不見得關於個人,也可能關於公眾,甚至關於社會。例如,當我們認為友誼有價值,這個價值通常就包含內在和工具兩種:一方面,友誼就其自身值得我們擁有、追求,因此就其自身具有價值;另一方面,友誼能夠替我們帶來某些其它有價值的東西——陪伴、愉悅、歸屬感等等。類似的分析也可以用來談社會制度,例如教育。教育制度的工具價值可能是培育足夠良好的人才,使其能回饋社會、使社會更好;另一方面,教育制度就其自身值得我們追求、就其自身而有價值。
基於以上的考量,保守主義者會認為,就如同你會需要新的強力理由,才能說服自己改變一段友誼,社會也會需要新的強力理由,才能合理地改變教育制度,以及其它任何重要制度。
小結
保守主義者關心社會的延續、既存權威與價值的維持,面對決策時,保守主義者建議我們謹慎處理、非不得已不要變動。在這篇文章裡,我使用柯恩從價值出發的思路,來說明為什麼保守主義者有這種「保守」傾向。
在這篇文章裡,我回應了「為什麼保守主義者喜歡維持現狀」的問題:因為保守主義者想要維持已經存在的價值。藉此,希望能協助讀者,在保守派「守舊」、「不進步」的刻板印象背後,理解他們的堅持和基本精神。
本文原於 2017 年 04 月 14 日刊載在鳴人堂,作者為張正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