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在地深蹲協會
一群新北市年輕人,想回到地方,找尋自己與土地的連結。 唯有縫起世代間的隔閡,才能共同面對當前社會所處的困境。

關於侯友宜上任100天的有感事件(新北在地深蹲協會整理/沃草製圖)
侯友宜去年從副市長升級市長,市民期待市政跟著升級,然而12月25日上任至今,侯市長卻彷彿被朱前市長附身,執政百日沒有明確政績,至今最多的新聞居然是慰問和選舉站台,不禁讓人懷疑,侯市長究竟有沒有魄力讓新北升級,還是只是「代管」新北而已?
侯友宜過去跟隨朱立倫,擔任新北市副市長7年多,在市政的腳步上朱規侯隨可以理解。但是連卸任的朱立倫一舉一動都緊跟在後,就讓人懷疑現在的市長到底是姓朱還姓侯。上個月朱立倫訪美回來後,一改過去反核的立場,直白地表示「若當選總統願意重啟核四」。消息一出侯市長立刻尬廣跟上,說自己從來不反對核電。似乎忘記自己曾強硬拒絕核廢料放置新北、不支持核電廠延役的態度。
新北市境內的三座核電廠,核一已進入實質除役計畫、核四則在封存與重啟的爭議中搖擺。面對擁核派的反撲,核電廠是否延役或重啟,甚至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的選址,都將牽動新北市的未來發展。不久前在地深蹲協會就對66名市議員發出意向調查,詢問各議員對於新北市核能議題的態度。在回收的14份問卷中,壓倒性地反對核一、核二廠延役;反對重啟核四;反對新北作為最終處置場選址。
或許朱立倫為了競選總統大位,必須在重大議題上鋌而走險。侯市長是現在進行式,不必再顧慮前老闆的態度,應勇敢走出自己的路,才是新北市民之福。

在地深蹲協會針對新北市66名議員重大議題表態的問卷調查結果(圖片來源:新北在地深蹲協會)
都更三箭射到誰
競選期間唯二的政見:「都更三箭」、「三環六線」。只說了要加速都更、捷運蓋到哪,都更就做到哪。這樣拆舊蓋新的都更模式,對於新北市為數眾多的危老建築,固然有強大的吸引力,人人期盼著自己的房子有昭一日可以「一坪換一坪」,老宅變新房。但這樣的單點式操作,只是滿足了少數持有房屋者,以及見獵心喜的營造業者。對於整體的都市規劃來說,卻可能造成一場災難。
侯市長要做的都更著重在「捷運沿線」,周遭原本就屬於交通便利的發展區域。把老舊矮房原地重建後,原本4到5層樓的小公寓,變成20層以上的大型住宅,容納人口增加數倍。與此同時,周邊的交通容量卻沒有改善,造成人口不斷往核心集中,區域發展更顯失衡。
細究侯市長喊出的加速都更,只有不斷重複要「更有魄力」、「更有效率」,對於具體的配套措施,還是停留在「提高獎勵」、「放寬認定」。
都更本來應該納入整體的都市計畫,在大區域的長遠架構下,執行細部的都市再生。但無限上綱的都市更新,在實際推動上卻打算繞過上位的都市計畫,在欠缺都市發展規劃、環境容受力的考量之下,對個別的小區域給予超額的容積獎勵,窄巷蓋高樓的情況將層出不窮。「有計劃的開發」成為都市傳說,拆老屋賺獎勵才是發財之道。
已經被扭曲的都市更新、被忽視的都市計畫,再碰上侯市長的「放寬認定、加速都更」,畸形的市場模式將導致「有增值空間的地區被預期心理炒高價格,該重建的老舊區域卻乏人問津」。
三環六線夢中再見
政見中喊得震天價響的三環六線,活脫是過去朱立倫三環三線的2.0加碼版。增加的三線深坑輕軌、八里輕軌與五股泰山線,都不是近年才出現的點子,只是長期卡在運量評估、施工方式還有路線規劃上的爭議,可行性評估數度被退件。在侯市長上任後的百日,三環六線最大的進展,就是可以在原本三環三線的網站上,查詢到「+3線」,只是點開內容仍然是停留在「可行性研究」。
在台灣的選舉中,從數十年前開始,捷運就成了選票萬靈丹。不論是雙北、桃園或台中高雄,也不管什麼適地性或需求考量,一窩蜂地先喊先贏。反正從評估、規劃、建設到通車至少十年以上,完工後的成效如何、能不能回收成本,早就已經卸任。
缺乏通盤考量的城市規劃,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解了眼前的問題卻衍伸更多問題。
一個詳盡又負責任的都市計畫,必須嚴謹地考量人均居住面積、未來生活機能、人均綠地、學區劃分、交通負荷與環境乘載,對都市總量有明確的掌控,來確保一定的生活水準。
)](https://bunko.watchout.tw/content/images/2019/04/newtaipei004.jpg)
新北市三環六線進度(圖片來源:三環六線進度公開專頁)
百日成績,留校察看
從核能安置的重大議題表態,到交通、都更等新北整體都市計畫,公民團體只看到「朱前市長說了算」;除了滿滿的慰問、站台行程,一般市民也完全感受不到侯市長升級新北市的魄力和執行力,侯市長執政百日成績恐怕得留校察看。新北市在地深蹲也要呼籲侯市長,勇敢做自己,任期還有三年半多的時間,我們期待侯市府執政一週年的成績單可以不要再被留校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