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烙哲學搶救國文護家盟制服守舊派與偽善

發佈時間 2022/11/21 13:13:08
最後更新 2022/11/21 13:13:09
製圖/<a href="https://www.facebook.com/citizenedu?fref=ts">沃草烙哲學</a>

製圖/沃草烙哲學

虛偽做假、心口不一是偽善。偽善多半令人厭惡,不過在這邊我打算討論一種相對之下比較好的偽善。既然是談比較好的偽善,中國國民黨政府教育部式的偽善自然不在的討論範圍之內。

前任部長有本事就勇敢承認對學運漠不關心,別假裝關心卻從來沒到過現場;現任部長有本事就勇敢承認強行推動新課綱,別發了公文要求學校選新課綱,等選書作業完畢後才說「不干預學校選書」。我不會說教育部式的偽善讓我們「不知道怎麼教小孩」;把教育部當成負面教材就好。

▎偽善的文明化之力

有一種比較好的偽善,政治理論學家瓊‧伊斯特(Jon Elster)稱之為「偽善的文明化之力」(the civilizing force of hypocrisy)。在審議民主社會中,公共討論的基本期待有兩個:首先,任何被影響到的人都有發言權;其次,任何提出的理由都必須是公共理由(public reason)。我將聚焦在後者。根據伊斯特的觀察,正好是後者,正好是對公共理由的期待,造成了一種好的偽善。

當代社會由價值觀多元的個體組成,不同的人來自不同的宗教、文化、傳統、歷史背景。任何影響到眾人的決策,如果要顧及對彼此的尊重——特別是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就必須基於「公共理由」:眾人可以聽得懂而且接受的理由。

舉例來說,不同宗教背景的人思考如何和平共存時,就會暫時停止訴諸各自的宗教誡命,轉而使用「傷害」、「福祉」、「權利」等大家都聽得懂的語言;利益彼此衝突的人在公共領域中協調時,會放下「這對我有利」這樣的說詞,改說「這樣比較公平」、「這對大家都好」等眾人都可以接受的考量。

當然,人不是沒有私心。總是有些人希望公共領域中做出的決策對自己有利,或者符合自己的價值觀。由於討論的脈絡不允許訴諸個人利益或私人價值觀,出於私心的人便會尋找並提出對自己有利的公共理由,企圖讓決策結果符合自己的私心。這就是「偽善的文明化之力」:即便是出自私心,討論者提出的理由都必須是公共理由。以下我將藉由常上新聞的「搶救國文」、「護家盟」、「制服守舊派」說明這個現象。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

每年五月四號總是有一群自稱「搶救國文教育聯盟」的人跳出來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增加國文時數、增加文言文比例甚至推動兒童讀經。他們總是會找一些理由支持這些訴求,但坦白說,他們提出的理由都很爛。當然,很爛也有等級之分,而有些爛理由比其它的爛理由更爛。

身為中國人我們有義務要傳承中國的文化傳統。

這是我認為比較爛的爛理由。之所以爛,用一句話來說就是:

誰跟你中國人?

這個「理由」,如果對任何人構成理由,只限於自認是中國人的人。但我不是中國人,我身邊一堆人不是中國人,憑什麼強迫我們配合你們,傳承你們的文化傳統?要傳承就自己去傳承啊,又沒人阻止你們。這個理由就跟「你們不配當中國人」一樣可笑

就此而言,國文教育的擁護者就必須開始找理由,找一些大家都聽得懂,而且有機會願意接受的理由。在文化傳統之外,最常見的理由就是:

多讀古書會變聰明,不讀古書就不會思考。

以及:

多讀國文品格卓越,不讀國文道德淪喪。

這些理由至少我們聽得懂,不過先放著,之後回頭談。

▎護家盟

另一個經常召開記者會指控社會道德淪喪的組織,是由一群儒教基本教義派,以及基督教基本教義派構成的「護家盟」。這群人提出了一堆理由反對同性婚姻,但當中有許多理由根本就進不了公共討論的脈絡,比方說:

一夫一妻是中國人偉大的文化傳統。

以及:

聖經如此說。

前者是爛理由,畢竟「誰跟你中國人」。至於後者,對基督徒來說「聖經如此說」當然是最核心的理由;但是別忘了再怎麼算,台灣的基督徒人口也不到 10%,憑什麼拿教義去約束異教徒?更進一步來說,好的基督徒應該要像耶穌一樣,除了關心貧富差距、所得與財富分配不公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人「自願」放下一切跟從耶穌,並且斥責、厭惡「從天上降下來燒滅拒絕接受福音的人」這類的偏激思想,而不是企圖動要強制力把聖經的誡命套到異教徒身上。

或許是知道訴諸傳統與信仰等非公共理由,對於多數非基督徒的台灣人毫無說服力,即使是護家盟這樣的組織也懂得設法提出公共理由,比方說:

同性婚姻領養會對兒童造成傷害。

這是一個大家都聽得懂、而且關心的理由,所以至少搬得上檯面。同樣,晚點回頭再談。

▎制服守舊派

台中女中體育褲事件與武陵高中的三分鐘兩小過一警告佔據了近幾天的新聞版面。為什麼學生一定得穿制服?為什麼女學生制服就一定得是裙裝?

學生該有學生的樣子。

老實說這個理由真的爛透了。什麼是學生該有的樣子?如果只是在談外表的服裝搭配,那只不過是「你覺得」而已。甚至講難聽一點,對部分的人來說「學生該有的樣子」不過就是不敢說出口的制服控幻想。但「你覺得」以及「你的性慾」都不是公共理由,沒理由要求別人配合。

撇開這些不入流的理由,也是有人會企圖提出一些乍看之下比較合理的說詞,比方說:

穿制服比較安全。

或者:

穿制服成績會比較好。

確實,大家都關心學生的安全,很多人也都希望學生的成績好棒棒。安全與學業確實是大家聽得懂而且願意接受的理由。我下一段就會回過頭來談這些理由。

▎偽善的好處

語言與思考能力、品格卓越、兒童福祉、學生安全、學習效率確實是眾人可以聽得懂而且願意接受的理由,而偽善的文明化之力迫使出於私心的人必須轉向這些公共理由。我們可以進一步藉此觀察到這種偽善至少有兩個好處:

首先,這些理由是大家都聽得懂而且願意接受的理由,是我們眾人都追求的東西。當我們有這個共通基礎之後,就可以進一步追問國文與古文能力是否真的跟思考能力或品德相關;可以研究比較同性或多元家庭、「正常家庭」、孤兒院各自對兒童福祉有哪些影響;可以思考制服跟安全、學業到底有沒有關係。至少對於這 三個問題來說,答案都很明顯,因此我就不多做說明。由於原本彼此對立的人,可以藉由公共理由的共同遊戲規則,找到相同的立足點,如果我們把證據攤開,一一檢視各個理由,或許有機會達成有效的溝通甚至共識。促成溝通,讓共識成為可能,是偽善的第一個好處。

其次,由於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私心,因此會各自把符合自己私心的公共理由搬上檯面。雖然這不見得是基於良善的意圖,但是至少這樣讓公共領域更為豐富, 讓原本一些可能被忽視的盲點得以端上檯面。如果我們認為更為全面的考量有利於做出較為正確的決定,那麼這也就是偽善的第二個好處:有助於審議民主社會做出品質較佳的決定。

本文原於 2015 年 10 月 23 日刊載在鳴人堂,作者為賴天恆。

註解

  1. 關於偽善的文明化之力可參考 Elster, J. (1998). Deliberation and constitution making. Deliberative democracy, 97-111.。
  1. 關於民主社會要讓任何受到影響的人都有權參與決定,可參考 Kolodny, N. (2014). Rule Over None I: What Justifies Democracy?. Philosophy & Public Affairs, 42(3), 195-229. 以及 Kolodny, N. (2014). Rule Over None II: Social Equality and the Justification of Democracy. Philosophy & Public Affairs, 42(4), 287-336.。
  1. 關於公共理由,可參考 Rawls, J. (2005). Political liberalism.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不過記得跟所有的哲學理論一樣,公共理由本身也有所爭議,舉例來說 W. Galston就在 Galston, W. A. (1995). Two concepts of liberalism. Ethics, 516-534. 中指出即使是科學也不見得每個人都願意接受。最後,關於公共理由不能只基於自身的利益,可參考Gutmann, A., & Thompson, D. (2009). Why deliberative democrac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 想想看為什麼講出「你們不配做中國人」會被恥笑,不正是因為他的聽眾根本就不覺得自己是中國人嗎?依照同樣的道理,台灣人聽到「身為中國人……」只會疑惑這句話到底是在跟誰講,或者回說「你去找你們中國人去講吧」。
  1. 當然,這不是在說你啦。不過仔細想想你在網路上有沒有看過各種把制服與性慾連在一起的留言,再思考一下這種態度是否「剛好」與一些人對制服的堅持同時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