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烙哲學你和效益主義者有溝通問題嗎

發佈時間 2022/11/21 13:00:18
最後更新 2022/11/21 13:00:19
圖/烙哲學提供

圖/烙哲學提供

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在台灣早期被翻譯成「功利主義」,這讓它出現在日常言談裡的機會大幅增加:

雄哥:雖然我滿喜歡美術的,但是念工科還是比較容易找工作。

小文:你這樣想實在是太功利主義了!

雄哥:這塊地位置這麼好,偏偏有排老房子,徵收它建商場,市民買東西就方便了,利大於弊。

小文:你這樣想實在是太功利主義了!

當然,接下來這些對話會怎麼進展,就看個人造化。然而有一種滿常出現的後續大概長這樣:

雄哥:蛤?做決定當然是要看結果好壞啊,不然你想怎樣?

稍微退後一點想,會發現這兩人的衝突癥結,至少在目前而言,很可能是對於「怎樣才算好」的解讀不一樣。小文不見得真的反對「看結果總體而言的好壞來做判斷」,而是想要強調:

1.雄哥沒注意到某些值得發展的「好處」,例如追求精神生活的價值。

或者

2.雄哥忽視了某些人的利益。

換句話說,在這類爭論裡,有時反對方並不反對「追求總體而言的好結果」,而是想釐清怎樣的結果應該列入考量。而這個想法,其實也是哲學史上效益主義內部爭論的重點。

效益主義?效益?

效益主義的基本精神,跟雄哥最後補充的想法類似:

對的行為,就是能造成最大多數人的最大效益的行為。

然而,這個原則要在技術上能操作,有兩個必要前提必須先達成:

前提一:決定結果中哪些部份算是「效益」和效益「有多大」

前提二:知道怎麼把效益總合算出來

前提二常常被當成主張效益主義「只是理論,無法應用」的理由,但其實就如同效益主義有效益難以計算的問題,本務論(主張不計算後果,而是使用道德原則來決定該怎麼做)也會有各種道德原則或理由難以權衡的問題。這兩類問題,很大部分是來自於人類的各種道德理由本來就很難排序。

前提一不但在小文和雄哥的討論裡呈現得很清楚,也是許多哲學爭論的焦點。例如快樂主義者邊沁會說,效益就是快樂,而快樂只有量的差別,沒有質的差別,所以如果讀詩跟玩尪仔標能帶來一樣強度一樣持久的快樂,那它們就一樣好。而對約翰彌爾來說,效益就有質的差別,這也是他的名言「不滿足的蘇格拉底勝過滿足的笨蛋」的來由。

社會上對「效益主義」相關論調的批評,常常來自於認為「效益主義者」忽略了某些值得注意的好處,或者忽略了某些人的權益。然而首先,對於哲學家討論的效益主義來說,哪些東西能產生效益,是值得討論的,再來,不管是邊沁還是彌爾的效益主義,都主張我們應該對任何人的效益一視同仁。(雖然我沒有辦法讀完效益主義的所有版本,但我相信能被當代哲學家接受的效益主義,也不可能獨斷地將某群人排除在效益計算之外)那些一邊主張效益主義(利大於弊!?),一邊明目張膽忽視某些族群權益的人,只是把效益主義拿來說嘴而已,並不真的能算是效益主義者。

當然,這並不是說效益主義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問題,也不是說可以直接拿來隨意使用。但對於批評和沿用的理論有公平認識,應該可以作為良好討論的起點。

本文原於 2015 年 02 月 06 日刊載在鳴人堂,作者為朱家安。

註解

  1. 當代倫理學理,效益主義多半是在討論道德問題,並不常把那些只關乎個人的問題(例如科系選擇)列入,但是對於古代的倫理學家來說,他們期望倫理學的討論不但能讓我們知道對錯,也能對個人的生活帶來指引。
  1. Scarre, Geoffrey 1996 《Utilitarianism》 Routledge. p.76
  1. Mill, J.S. 1859 《On Liberty and Other Essays》 p.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