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日前罷免案過關。昨(27)日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蕭育和在相關講座指出,這次「刪Q」其實是顏家「慘勝」,在全力動員及抹黑下,只以些微差距獲勝,這次超過七萬多不畏顏家投「不同意罷免」的選民,能量會延續到補選:「絕不會讓顏家好過!」同場的台灣基進秘書長王興煥(筆名格瓦推)也宣示,補選將以「不讓顏家繼續當土皇帝」為最高考量原則,若能讓雙方都受全國檢驗、打成全國等級熱戰,勝算會相對高。他也呼籲,別輕忽每次選舉,不當作存亡之戰,至少視為進退之戰,進得多就到達彼岸、退得多就墜入深淵,別再說「投誰都一樣」、「藍綠都一樣」,每次投票都關係臺灣整個共同體的走向。

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的罷免案以些微差距過關(圖片提供:台灣基進)
由今夜趣政治、臺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綜合政策協進會昨(27)日晚間舉辦「從報復罷免到對抗公投:焦土戰術與臺灣政黨政治未來」講座,邀請王興煥及蕭育和與談。由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北市分部前任召集人林羣傑主持。
王興煥先是對各界針對反惡霸給予台灣基進支持溫暖,致上謝意與歉意。最終催出的不同意罷免票很可觀,有七萬多票,但終究沒守住這一戰。中國國民黨不只濫用罷免,這是起手式,面對接著下來的公投、縣市長、總統及國會選舉沒有守住第一仗,導致增加臺灣的成本,他要代表台灣基進表示抱歉。
罷免是否適用於無行政權的代議士?
「刪Q」一役也引發外界檢討《選罷法》的聲音。不過蕭育和指出,門檻的調降從 2016 年就下修,以前是「雙二一」門檻,意即超過投票率過半、同意票過半。當時是因應「割闌尾運動」針對中國國民黨立委罷免,到最後沒有一個成案,認為門檻太高而調降。
「其實也要捫心自問,當初覺得太高,現在又覺得太低,是否是個好心態?」蕭育和說,討論門檻時,要承認當年修法有誤,現在修法要更謹慎,要注意制度造成的效應。他感嘆,臺灣最近幾次重要政治制度的修改都比較「意氣用事」,或多有情緒因素在內,例如立委減半、公投及選罷法通過門檻下修。
蕭育和說,與其討論門檻,更應該討論罷免制度是否適用於民選代議士?首先,代議士沒有掌握行政機器,無法直接影響人民生活。第二,本來就有定期改選制度,足夠約束民意代表,還有罷免的必要?尤其地方議員選舉制度就有「保障少數」的精神,但現行罷免門檻又與之衝突。他認為,罷免制度首先要處理「適用對象」,如果一定要適用,門檻是否和行政首長不同?或者代議士乾脆不要罷免制度?
連中國央視都特別關注的「刪Q」
蕭育和表示,這次罷免雖然是區域性,但各方面都遠遠超過地方層級的競爭,尤其中國央視還特別報導這件事情,代表其實連中國都有關注。而透過這次罷免案,全民對於過去耳聞中二選區光怪陸離的狀況更有共感,以後講到消波塊不是玩笑而已,會清楚意識到這是建立在地方人民的恐懼即真實的受苦經驗。連當地選民都跟他說:「你不知道我們那選區的人還活在白色恐怖下嗎?」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北市分部前任召集人林羣傑(左起)、台灣基進秘書長王興煥、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蕭育和與談(圖片截自直播)
回顧這次選戰,王興煥表示,非常感謝民進黨的幫助,因為小黨缺乏選戰經驗,對於科學式的打選戰、資訊解讀是薄弱的。民進黨真的給予基進很大幫助,又謹守份際,讓基進仍作為主體,民進黨從旁輔助。
王興煥指出,這次「刪Q」就是面對中國、中國國民黨、顏家三合一的勢力,針對獨派鮮明的小黨的唯一一席立委惡質罷免。台灣基進的選戰策略一方面希望選民出來投票,另一方面又希望不要簡化成藍綠對決,避免罷免變成對民進黨不滿的出口、緩和對陳柏惟的仇恨值。他說,這是很難執行的策略,因為有點互相矛盾。
蕭育和分析,罷免該採取的策略很棘手,到底要冷處理還熱戰?冷處理的話,目前門檻下若對手強力動員,臺灣已經有兩個被罷免的例子像是前中國國民黨籍高雄市長韓國瑜和前桃園市民進黨籍市議員王浩宇。另一方面,罷免和選舉不太像,罷免戰時個人特質會被不成比例放大,過去的正面特質反變成攻擊點。以陳柏惟為例,口才好、驍勇善戰是他一開始在高雄被注意到的原因,但罷免中卻變成負面的「嘴鬚(tsuí-tshiu)」。
但候選人若低調處理,又可能被解讀成示弱。蕭育和指出,像是未來可能面臨罷免案的無黨籍立委林昶佐回應國民黨應「適可而止」。他說,高張力下,示弱到底是會讓對手不再強硬下去?或者更加軟土深掘?這拿捏很困難。
蕭育和指出,有人說罷免好像是情感的高度動員,手上選票可以把你不喜歡的人用掉,這也是罷免制度下產生臺灣特色的民粹主義。但問題是,這種情緒上的快感,對民主制度會有幫助?
現在泛綠陣營傳出「以戰止戰」的聲音。蕭育和表示,其實上次立委選舉的國民黨立委包括費鴻泰、洪孟楷、魯明哲、林思銘、鄭正鈐、陳超明、楊瓊瓔等 7 人,都是以些微差距獲勝,若民進黨要用焦土戰術來罷免,全部拉下來也不無可能,不是做不到。但這除了情緒發洩,對民主有沒有用?他呼籲大家反思,誰最希望看到民主對抗民主?最希望看到人民對於民主信心低落?
臺灣情勢沒有「這次選舉能任性點沒關係」的本錢

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王興煥表示,民眾因為惡霸對民主失去信心,但其實臺灣民主本來就不是一步到位,是分期付款,可能前進兩步、退後一步,這就是我們的現況。他認為,民主要深化,是每個有覺醒意識的公民,體認到這本來就是艱辛的道路,這是公民責任,不是某幾個政黨或幾個公民就做得到。
王興煥說,中國、中國國民黨,或者代理人,會持續利用民主破壞民主,終極目的就是奪取這個國家。要遏止的方式,不是破壞民主精神的制度去維持共同體。而是用國族意識的凝聚,用每次民主制度的運作去凝聚共同感。以民主方式在民主的戰場上戰勝,這是唯一方法。
王興煥呼籲,不要輕忽每次選舉,就算不當作存亡之戰,至少當作進退之戰,進的多就到達彼岸、退得多就墜入深淵。每次投票不要說「投誰都一樣」、「藍綠都一樣」,每次投票都關係整個共同體的走向。
蕭育和也分享,民主容易落入「自信的陷阱」,意即認為有了民主就再也不會發生壞事、問題會迎刃而解,內部不存在憂患意識,認為選舉會一直選下去。這展現在「這次選舉可以任性一點沒關係」,只想要情緒或快感得到滿足。
蕭育和質疑,以美國等民主大國來說,他們可能有揮霍的本錢,但臺灣有嗎?臺灣特殊的地緣政治或政黨結構下,對於民主沒有不去憂患的本錢。他說,民主不是這次發生問題,下次就能自動糾錯,民主從來不是可以自我修正的,有的話也是某些人付出心力在處理制度問題。
台灣基進:補選以「不顏家繼續當土皇帝」為最高考量原則

面對即將到來的補選,王興煥透露,候選人會是民進黨和台灣基進共同推薦的人選,現在還在徵詢中,不論最後是誰,基進會全力輔選。這也意味最終可能不會是台灣基進的人選,因為戶籍法規限制關係。
王興煥表示,在補選這一役不會讓中國勢力得逞,會以不顏家繼續當土皇帝為最高考量原則。他認為,這次補選如果能夠打成全國焦點,會是顏家最害怕的。因為顏家的實力在於組織動員,如果無聲無息,顏家勝算很高。若能讓補選的雙方都受全國檢驗、打成全國等級熱戰,勝算會相對高。
蕭育和也認為,這次「刪Q」其實是顏家慘勝,仍有超過七萬的選民不畏顏家站出來,這股能量會延續到補選:「絕對不會讓顏家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