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台中山線「倒退嚕」十年!罷免江啟臣志工:再困難也會拼到最後一刻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大罷免風潮在 7 月 26 日因投票結果不盡理想,對於後續第二波 8 月 23 日投票的罷團而言,更是一大打擊。
江啟臣罷團發起人之一 Ricky 就坦言,726 當天不少志工泣不成聲,也有心灰意冷直接退出罷團。但更多志工是只花不到一天就重振旗鼓,投入更多心力宣傳同意罷免,變相替自己療傷、低氣壓很快就不見。罷免江啟臣領銜人廖芝晏也認為,這麼多人在參與罷免,是民主路上寶貴能得的經驗之一、不會白費。即使很難,罷免江啟臣也會走到最後一刻,繼續深入家家戶戶,拜託民眾對不顧民意、只隨黨意亂敲議事槌的江啟臣,投下同意罷免票。

「我們一直到四月份才被注意到,之前江啟臣都不理我們欸!」Ricky、廖芝晏笑說,中八選區所在的豐原、石岡、新社、東勢、和平,政治風氣十分保守,因此罷團在過年期間才開始運作,默默的收連署卻也一直不被看好。
Ricky 說,這邊政治冷感非常嚴重,尤其地方上大家互相認識,也成為出來罷免的最大阻力之一。他認為,大家就是「看人食米粉,在邊仔喊燒」,真的要跳出來去成立罷團這件事,其實是很困難的。發起人團隊一直在觀察網路上的聲量,等到累積到一定的數量之後,才有信心去做發起工作。
過去常常參與社運的 Ricky 指出,社會要團結,必須要有人先出來起頭。社會氛圍吵得沸沸揚揚的,但是沒有人站出來,這件事情不會成。真的沒有人願意拋頭露面,就是自己要硬著頭皮上,只要你肯挺身而出,你後面就會跟著人。
「當初我其實也是很害怕會不會被認出來!」發起人之一 Miso 也補充,尤其是和爸媽的立場都不一樣,起初真的很怕出來做罷免被親朋好友認出來。但是後來又覺得,如果好不容易就是開始有人想要做這件事情,如果自己不加入的、少了一個人加入,這件事情會不會慢慢沒有聲音,就沒了?所以最後想說不管,還是先加入。
Miso 說,這是她第一次參與社會運動,三一八學運時雖然開始有在關心政治,但真正讓她站出來是去年的國會擴權法案。前期的時候,她其實也是戴口罩、帽子,很怕被認出來。可是她想說:「為什麼我在做正確的事情、保護我自己的家鄉,還要這樣遮遮掩掩?」她笑說:「所以到最後也是覺得,算了隨便啦!」

雖然團隊組好了,但志工的缺乏,更是罷團的一大煩惱。廖芝晏分析,這個選區的面積是台中市的 1/2,再加上山區多、老年人口多、青年外流,能出來當志工的人手嚴重不足。
「陸戰很美好想像是,一天可以開非常多個點,會有很多熱情的鄉親一起來參與!」先前負責陸戰規劃的 Ricky 就苦笑說,網路上大家都很熱,但實際上就是「萬人響應一人到場」。前期常常是發起人們一人扛一攤,甚至連上廁所還要 call 人換班。在外縣市工作的 miso 甚至是每週搭車回來幫忙,週日晚上再回去,育有 3 個孩子的廖芝晏更是常常被孩子詢問:「媽媽你們到底要忙完了沒?」他強調,這樣的情形無關對錯,地方政治保守的地方就是這種樣態。
里長被江啟臣辦公室下令趕走罷團
廖芝晏表示,一開始外界都會覺得江啟臣一階提議要過很容易,但二階連署應該很難。一開始確實也不太有人理罷團,所以起初的連署都還算順利,直到四月公布達標到 50% 後,各種打壓就排山倒海向罷團襲來。
「那個四月份真的有夠難過的,我們到哪就被檢舉到哪,真的很辛苦!」廖芝晏回想,當初只有公告擺 3 小時的連署攤位,可是花了 1.5 小時在移位置,就是莫名其妙不停在檢舉、消耗我們的能量。後面其實志工們習慣性知道他們會做這些事情,甚至還可以自嘲「十字路口大風吹」,一個路口換了四個位置。她強調,罷團不能走,不能讓民眾找不到我們,或是覺得罷團遇到一點小事就退卻,「我們不能隨便的離開這個路口!」
甚至在徒步收連署時,也曾遇到江啟臣直接下令要里長趕走罷團。廖芝晏指出,由於罷團的行程都會提前公布,里長馬上收到江啟臣辦公室主任的電話,當下就問他:「罷團說在你們這裡收,你是支持罷團?支持罷免江啟臣是不是?」里長被威脅也嚇到,當下不僅要求罷團離開,甚至連網路公告都要求撤下。
Ricky 回想起這些小動作也不禁笑出來。像是罷團公告某時間掃街,江啟臣方就會拿著反方文宣提前去發,等罷團再去掃街的時候,就會被問:「你們不是來發過東西的嗎,怎麼今天晚上又來一次?」志工才錯愕發現,已經先被人家掃過一次了。

Ricky 也說,志工當下雖然覺得受傷,卻不灰心立刻面對現實,又挨家挨戶的進去一次說:「既然你有拿過了一份別人的文宣,那你也來收我們的一次文宣,這樣才能夠平衡啊!」這樣和平又幽默的表達訴求,民眾也會覺得還不錯、很有禮貌,也很願意收下文宣參考看看。
從擔心「全國唯一補件不過」拼出補件 160%
廖芝晏說,二階連署送了108%,因為客觀來看可能要130%左右,罷團也知道很大機率需要補件,所以其實送件完我們就還一直在收件,但接近 30 天審查期過程當中,預估要補件 2000 份只收不到 1000,其實就認知到,罷免江啟臣可能是唯一一個補不過件的罷團。
「我們其實是蠻沮喪,因為收不到就是收不到!」廖芝晏說,甚至除了里長盯場、搶發文宣,隨著罷免進入補件期間,反方阻止連署的行動也更加升級。
Ricky 就指出,曾經發生長輩聽完說明,也簽好連署後,鄰居跟在後頭耳語:「簽這個不好,會影響到你喔!未來如果補助下不來會很麻煩!」長輩聽完也嚇到表示要收回連署。志工們雖然無奈,但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前功盡棄。他說,江啟臣就是這樣動員樁腳積極在做這些事情。
在一片愁雲慘霧及對方荒謬手段盡出下,廖芝晏說,本來預期應該補個 2000 件就夠了,但收到結果發現要補到 2495 件,更是難上加難。她說,在收到結果的禮拜五,發起人週末都沒有睡覺,把以前留存的紀錄找出來比對說為什麼被剔除?結果發現都是非常惡意的,包含一些複雜的姓氏,甚至是說「三點水」沒點好,種種非常小的細微、中選會也公認並非錯誤的細節。

廖芝晏說,其實志工們最後看到全國許多罷團紛紛進入三階,大家士氣就大振,決定不管有沒有過我們還是得拼。最後緊急成立「前進指揮所」定時公布份數、加強陸戰,再加上全國罷團志工的協助,最終送出近 4000 份的成績,比原本預期還要多。志工們也抱持著「這真的就是最後了,如果沒有過就會停在這,不能成為全國就是落單!」的想法奮力一拼,幸好最後真的有趕上、進到三階。
726 過後, 重振旗鼓拼到最後一刻!
然而,考驗尚未結束,7 月 26 日罷免結果失利,無疑對第二波、8 月 23 日投票的艱困選區而言,又是一記重擊。
Ricky 坦言,開票的當天蠻多志工都哭了,甚至有部分志工就退出了群組,因為他對後勢沒有看好,覺得全國的氛圍怎麼會變這樣?但其實又有更多的一群人,他們反而被激起!大家都是重整一天之後,又開始積極投入罷免宣傳。他說,罷團也決定讓大家自由發展,去執行志工們想做的事情,不僅是修復自己也重整士氣。他笑說:「好像大家都被欺負習慣了!我覺得大家都還蠻不錯的,低氣壓是很快就不見了!」
面對 726 的結果,曾經參選議員失利的廖芝晏也自嘲:「任何事情,都不一定一次就會成功,就像就跟我參政一樣!」她說,一路上無論是別人的選舉還是自己的選舉,都有可能都有成功與失敗,那這也不會是最終結果。上公民課的時候都知道「選舉罷免」,過去都只有選舉過,這次台灣人居然讓大家看到罷免是怎麼運作的,這次雖然沒有成功,但不認為這叫不成功,而是這個過程太寶貴了,都是民主路上難得一次的經驗。
廖芝晏認為,比起更遠以前的黨外運動時期,現在做社運真的已經輕鬆太多了,有非常大的言論自由,可以尊重對方但也可以說出我們自己真正的感受。經過這次大罷免,志工們藉此進步、培養出參與公共事務的勇氣,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

Ricky 也說,當然第一波罷免可能成果不盡理想,但畢竟在很多人心裡撒下了種子,未來非常有可能遊說他的親朋好友多去關心社會運動。這才是罷免行動,帶給這個社會的正面意義。
Ricky 也特別想感謝跑在前面的罷團,如果沒有他們領頭,後面補件也不會成功。雖然他們現在好像跌倒、失敗了,但是我們仍然有機會,牽著他們的手往後面成功的方向跑過去。「我很感謝前面這一批衝鋒陷陣的人,因為有他們的出現,我們後面才有這些動力,去跟著他們往前跑!」
對於政治風氣保守的中八選區,能達到罷免投票的機會非常不容易,也讓罷團更加珍惜這次罷免投票的機會。Ricky 也說,已經給了江啟臣十幾年的時間,但並沒有看到改變,甚至還有「倒退攄(tò-thè-lu)」的感覺,希望大家給自己和家鄉一個改變的機會。
像是廖芝晏就觀察到,這次由民眾黨提出,原本被認為是拉抬國民黨反罷免聲勢的核三公投,似乎和罷免成為不相交的平行線,只是民眾黨用來造勢的工具。「看到地方的民眾黨議員,不斷的在藉由公投拉抬自己的聲勢,再順便牽連一下不同意罷免。就跟他們黨主席黃國昌一樣,從頭到尾都是為了自己趁機說要選市長。重點根本不是公投,他只是為了拉抬自己,把這個燙手的議題,甚至未來規劃都沒有想好的東西就丟出來。」
廖芝晏語重心長的說,面對這麼藍白營如此龐大、恐怖的政治壓力以下,由公民組成的罷團還這麼團結,真的很棒!
廖芝晏認為,大罷免以來,社會花了這麼多時間跟力氣、這麼多人在做這件事情,身為台灣人怎麼可以不在意?沒有人可以把這件事情當作事不關己!「即使很難,中八也會走到最後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