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戰智庫 IORG 主持人游知澔示警俄羅斯對烏克蘭資訊戰伎倆已出現在臺灣

發佈時間 2023/8/16 08:46:57
最後更新 2023/8/16 08:47:53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上月中甫結束的漢光演習,又再度流傳「漢光演習是蔡英文的逃跑演習」類似假訊息。資訊戰智庫 IORG 主持人游知澔指出,其實類似的內容從至少從 2021 年就開始散佈。他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初,也有類似總統澤倫斯基已逃跑的假消息,雖然臺灣還沒有像烏克蘭進入熱戰,卻已有許多類似的資訊戰伎倆出現,值得借鏡。他強調,若能藉由烏克蘭經驗,針對假訊息先打預防針,面對不確定訊息就會更有「韌性」。

資訊戰智庫 IORG 主持人游知澔(攝影/廖昱涵)

資訊戰智庫 IORG 主持人游知澔(攝影/廖昱涵)

g0v 零時政府揪松團於上(7)月 16 日舉辦「躺著也中槍!資訊砲彈下老百姓的生存之道」講座,探討面對假訊息及資訊戰威脅的應對方法。由「馬祖文化傳播交流協會」成員陳廷豪、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 IORG 主持人游知澔、《真相製造》及《烏克蘭的不可能戰爭》作者劉致昕與談,由 g0v 揪松團輪值主席侯宜秀主持。

「美國要求製造生化武器」謠言,烏克蘭也曾出現

游知澔指出,IORG 的「華語資訊環境資料庫」,每天蒐集網路各大平台公開資訊,像是新聞網站、Facebook 公開貼文、YouTube 影片等。也針對中國的資料來做比較蒐集,例如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以及他們宣稱是「新聞媒體」但其實是「共產黨宣傳機器」的官媒。他說,IORG 自 2019 年成立以來,每天能儲存千萬筆資料,透過這樣龐大的資料量發展機器學習,來找出臺灣資訊環境的問題。

游知澔表示,雖然臺灣還沒有像烏克蘭進入熱戰,但卻有許多資訊戰的論述都十分相似,值得學習到底資訊環境如何影響臺灣的民主?游知澔表示,在臺灣有關戰爭的論述,大概可以化約成 3 個類型:侵略正當、抵抗無用、戰情混淆。

游知澔說,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時間是 2022 年 2 月 24 日,但在那之前,就已經有些「入侵為何是正當」的論述在蔓延。包括聲稱:「我們一家人」、「侵略非侵略」、「挑釁論」、「極端論份子論」、「核子武器論」、「生化武器論」、「外部治理論」,這些都在強調侵略的正當性。

游知澔舉例,像是聲稱「我們是一家人」部分,就有俄羅斯總統普丁說:「烏克蘭不是獨立的國家」、「現代烏克蘭是由俄國建立」。而普丁把侵略定位為「特別軍事行動」,就是一種「侵略非侵略」的論述。

在臺灣也有相似的劇碼上演。除了中國不斷聲稱臺灣是中國之外,游知澔說,去年中國的無人機飛到金門時,被稱為「戰狼」的時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說:「中國的無人機飛到中國的領土,不值得大驚小怪」。

游知澔也舉例,像是近來《聯合報》指稱「美國要求臺灣製造生化武器」,其實在烏克蘭也有類似的「美國在烏克蘭設立生物實驗室」陰謀論。

「要雞蛋不要砲彈」 與戰爭的過度連結

游知澔觀察到,也有些「無關戰爭」連結不當的論述,意思是,把不直接與戰爭相關的議去連結戰爭,以便鋪陳「抵抗無用」的消極論調。譬如說,缺電時就會有「解放軍攻臺會缺電」的傳言。又例如,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就有傳出「故宮撤離國寶」的新聞。又或是台積電赴美設廠,就會說「美國是為摧毀臺灣做準備」。

游知澔說,也有些「人民要和平」相關論述,但隱含著消極的抵抗意志。譬如 2021 年拜登政府首次對臺軍售的時候,就有論述說「臺灣要疫苗不要武器」,缺蛋的時候說「要雞蛋不要砲彈」,缺疫苗的時候「要疫苗不要武器」。

游知澔認為,臺灣人越來越關心戰爭的可能性是好事,但是無關戰爭的議題裡面,跟戰爭做不當或過度的連結,是更值得令人關心的問題。

游知澔也指出,在俄羅斯入侵之初,烏克蘭也有出現「澤倫斯基逃跑」的消息,臺灣雖然還沒有面臨開戰,但也常常會看到「蔡英文準備逃跑」的論述。像是每年夏天的漢光演習,就會被說是「蔡英文的逃跑演習」,這謠言也不是今年才有,至少早從 2021 年 8 月就已經在傳播。

經《沃草》查證,該訊息以不知名「退伍軍人」的身份,直指漢光演習最主要目的是人道救援,在演練如何護衛總統逃離臺灣,並指稱總統會演練乘坐美國黑鷹直升機逃到關島再轉進美國,或者是由衡山指揮所撤退到美國在台協會,再由美軍以直升機載到美艦上。

然而,此內容已被事實查核機構認證含有錯誤訊息,也遭國防部嚴正否認。但其實這樣「逃跑說」,最早從 2018 年就已經出現,並不斷變形、加油添醋至今,只是當時並未點名總統蔡英文。

如何面對假資訊?培養「韌性」

游知澔說強調,藉由臺灣和烏克蘭的對照,可以發現這些提醒資訊戰的論述是有憑有據、真實存在的,不是恐嚇大家。

游知澔認為,藉由烏克蘭的經驗來預期,臺灣如果即將開戰,或是戰爭期間,可能會出現什麼樣論述,是個打預防針的概念。他強調,並不是說所有東西都不可信,而是處在一個各式資訊都在傳播、不確定的狀態下,我們應該怎麼樣自處?如何增加自己對不確定性的韌性?如果一點耐受性都沒有,只想追求極度的穩定和確定,就可能被比較極端的說法牽著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