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大宣傳各地罷團如何用紙本文宣突破深藍選區

發佈時間2025/4/23 05:09:15
最後更新2025/4/23 06:12:50

【沃草】記者何宇軒報導

隨著「大罷免」第二階段進入倒數,對於各個推動罷免的公民團體而言,要如何在法定 60 天內的時間收集到足夠的連署書,又不能像中國國民黨用「抄名冊」、「幽靈連署」等違法方式,必須有一張又一張真實的連署書,就必須盡可能讓每位選民都能得知罷免資訊,進而挺身參與連署、投票。

然而,即便是在網路、社群平臺已經相當發達的今日,依然有部分選民是數位媒介難以觸及的對象。為了接觸到這些選民、盡最大可能傳遞訊息、收集連署書,各團體也同樣推出實體、紙本的文宣,而且比起網路宣傳的對象可能更不特定,這類實體文宣必須更考量在地選民特性,才能符合目標讀者的閱讀習慣。《沃草》訪問了數個以實體方式進行罷免宣傳的公民團體,他們使用的方式包括自行辦報紙、在與被罷免對象友好的地方報刊廣告、發行創意小物等等。雖然手段各有不同,但共同的目標,就是要接觸更多在網路上觸及不到的人,讓「大罷免」能夠真正「大成功」。

資深媒體人古碧玲邀請多位媒體界、文化界好友,辦實體報紙《四能報》。(攝影/何宇軒)

大安人文薈萃 羅智強罷團集結文化人辦《四能報》

《四能報》是由罷免中國國民黨臺北市大安區立委羅智強的團隊「大安強強滾」所發行,以聯華電子(聯電)創辦人曹興誠為榮譽發行人,網羅多位資深媒體人、文化人投入,像是擔任主筆的作家馮光遠,大塊文化創辦人暨董事長郝明義等人。

《四能報》主編、同時也是《上下游副刊》總編輯的古碧玲表示,會想要辦報紙,主要是羅智強大概在今(2025)年 3 月左右,可能產生被罷免的危機意識,就開始印文宣塞到大安區住戶的信箱;他們這些媒體人,會覺得應該要做些什麼,讓可能不會上網的長輩,了解為什麼要大罷免,於是就與罷免團體志工討論來辦實體報紙。古碧玲認為,雖然網路上資訊很多,但使用者會到處點選超連結,反而不太能專心看內容,如果有一份實體報紙,讀者會比較願意花時間看。

關於報刊名稱,古碧玲解釋,原本想取名叫《罷報》,但覺得太直接,就把「罷」字上下拆開,變成「四能」,同時也有「失能」的意思,也就是這些中國國民黨立委已經失去審議民主的精神與核心價值,甚至摧毀了整個審議民主運作的機制。《四能報》印量約 9 萬份,除了會在大安區各地派報,也會在捷運站附近發放。

「四能」是「罷」字上下拆開,同時也有藍營立委讓民主審議「失能」的意思。(攝影/何宇軒)

在《四能報》創刊記者會上,罷免羅智強領銜人小諭表示,大安區是人文薈萃的行政區,很多編輯、作家、文史工作者都住在這裡,辦報紙很符合大安區的風格。「大安強強滾」發言人 Camille說,《四能報》是雙週報形式,由於羅智強常會片段地扭曲事實,為了要能夠把真相還原,他們決定回到傳統的紙媒,用紮實的手法,希望重建真正的公民論述樣態。她認為,這份報紙不只是罷免文宣,它更大的意義是在這場公民運動中,怎樣利用創意來突破既有的問題。

談到《四能報》團隊集結的過程,古碧玲表示,像是曹興誠對辦報的構想有興趣,就答應擔任榮譽發行人並出資印刷。如果要辦一份真正的報紙,刊頭(刊物的名稱、題字)的書法就很重要,於是她就請政大歷史系退休教授彭明輝(筆名吳鳴)幫忙寫,類似傳統報紙、風格古典的「四能報」書法字。

在寫作團隊上,她找了以前在報社的老同事、作家馮光遠擔任主筆。馮光遠本身就住大安區,也有許多幽默的點子;在國內外政治專欄,也都找了資深媒體人撰寫。

《四能報》也向《沃草》邀稿,提供罷免常見流程問題、藍白修法衝擊等內容。(攝影/何宇軒)

《四能報》也向《沃草》邀稿,說明藍白修法對長照改革造成的影響等民生議題,或針對罷免程序常見的問題,如怎麼連署、一/二階連署的差異、個資疑慮、軍公教人員能不能參加、二階連署的截止日期、連署通過門檻、連署書要交給誰等主題提供說明。

此外,《四能報》也刊登志工參與罷免的心聲、請出身深藍背景的志工談為什麼要投入大罷免守護民主自由、也請詩人羅毓嘉寫詩;古碧玲強調,大安有很多有知識、涵養高、比較理性的選民,她認為這些人是可以好好說理的,所以希望透過文章的形式,把這些內容呈現出來。在照片方面,也是請專業的攝影記者來拍攝,又或是如果需要立法院中的資料照片、一般人比較難以取得,《四能報》也與《沃草》合作,請《沃草》提供照片。

目前《四能報》已經出到第二期,在先前收到的回饋方面,古碧玲說,團隊收到的反應都算不錯,有其他罷團來問,希望能拷貝《四能報》的版型也來編報紙,甚至有其他地方的罷團也說,「我們也好想有一份這樣的報紙!」

周婉窈表示,《更生日報》被視為傅崐萁夫婦的「官媒」,最近接連刊登罷傅廣告 ,或許花蓮生態已開始改變。(攝影/何宇軒)

直攻「花蓮王」本陣 臺派團體用陳澄波畫作在《更生日報》刊罷傅廣告

除了自行編報紙,也有聲援大罷免的公民團體,選擇在當地民眾常閱讀的地方報刊登廣告,讓訊息能送到在網路上獲取資訊較不易,或是社群已經被假訊息包圍的民眾手上。像是多個臺派公民團體為了宣傳罷免中國國民黨團總召、花蓮立委傅崐萁,在花蓮當地最重要的地方報《更生日報》刊登廣告。

《更生日報》為何如此重要?即便是在傳統紙本報紙式微的現在,《更生日報》在花蓮仍一枝獨秀,形成當地獨特的傳播生態。《更生日報》過去常被外界視為傅崐萁夫婦、花蓮縣政府的「官媒」,常大力宣傳縣政府的政績,讓民眾印象停留在傅崐萁又做了什麼、爭取了什麼。

不方便具名的花蓮地方政治工作者A對《沃草》表示,《更生日報》是花蓮目前唯一僅存有出紙本的地方報紙,如果公家機關有訂紙本報的需求,《更生日報》一定是首選,所以觸及範圍很大。尤其是花蓮的人口結構以高齡者為主,長輩可能不太用電腦、手機看新聞,而還是依賴紙本的報紙。有些花蓮的老人家甚至會為了看報紙,特地跑一趟附近的圖書館或公家機關。

也因此,在《更生日報》刊登罷免傅崐萁的廣告,有重要的指標意義。公民團體「臺灣民主防衛聯盟」聯合聯盟內 27 個臺派團體,4月中在《更生日報》頭版刊登半版廣告,標題寫著「守護美麗花蓮、一起出門連署」,並提供花蓮當地連署友善店家、全國連署收件地址等資訊,宣傳大罷免。

廣告畫面以畫家陳澄波的畫作為主意象,搭配陳澄波照片,彷彿在拜託讀者參與罷免連署。(圖/擷自更生日報官方網站)

號召臺灣民主防衛聯盟的臺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表示,這份廣告的畫面以畫家陳澄波的畫作《東臺灣臨海道路》為主意象,搭配陳澄波手持調色盤,向讀者「誼誼仔笑」的照片,底下寫著「最後衝刺,就欠你一票!」的字樣,彷彿「波哥」(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對陳澄波的暱稱)懇切地拜託各位讀者參與罷免連署。

周婉窈表示,《更生日報》被視為傅崐萁夫婦的「官媒」,最近接連刊登罷傅廣告,引起注意,或許是花蓮生態開始改變的一個徵候;他們希望陳澄波彩筆下的美麗花蓮,能喚起花蓮人對花蓮的愛,「雖然這是 95 年前的畫,但在此時此刻,臺灣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在罷傅橫生阻難的當下,讓我們呼喚『波哥』來助陣,請波哥給予您摯愛的臺灣及其人民最大的加持!」

周婉窈說明,由於實體、網路媒介的閱讀環境不同,如果只看其中一邊,可能會不知道另外一邊在討論什麼、或許會覺得有些重要的議題怎麼沒人討論,或是根本已經討論得很熱烈,但其他人卻不知道。這次在《更生日報》刊登紙本廣告,不但能接觸到傳統上以看紙本為主的群眾,圖檔還可以繼續在網路上轉傳,讓網路、實體的宣傳並進。

汐止罷免廖先翔的罷免團體以在地物種穿山甲圖案製作羽織 ,作為特色志工服飾。更因為廖先翔家族篤信風水,所以背面也畫上符咒,「用魔法打敗魔法」。(攝影/何宇軒)

汐止廖先翔罷團出「蝦報」、符咒小物「用魔法打敗魔法」

除了在花蓮以美麗風景喚起民眾守護家鄉,也有其他罷免團體採取當地特色的宣傳主題。在新北汐止地區(新北市第 12 選區)推動罷免中國國民黨立委廖先翔的團體「七星齊心斷翔」,推出的宣傳方式之一,就是由志工穿著汐止白匏湖地區的在地保育類動物「穿山甲」以及臺灣黑熊圖案的羽織,作為常見的背心之外,另一種志工服飾。

「七星齊心斷翔」發言人小笙表示,廖先翔當初就是宣稱「買不到雞排」而刪減白匏湖社會住宅的預算,而事實上,白匏湖不只是社宅,更是非常重要的運動休閒園區,當地孕育了包含穿山甲、麝香貓等至少 11 種保育類動物,未來也具有觀光發展前景。他們用在地的穿山甲圖案製作羽織,作為另一種志工背心,也是考慮到天氣變熱,有些女志工不想露出手臂,所以穿有寬鬆袖子的羽織,裡面就可以穿比較短的背心。

此外,羽織背面的圖案還有符咒字樣的設計,「七星齊心斷翔」也另外推出符咒圖案小卡。本身有在研究玄學的小笙表示,這符咒並不是隨便寫,而是真的請閭山派(道教流派之一)的法師、同道好友來畫的,是真正的符咒格式,效果是趨吉避凶、防小人。

小笙進一步解釋,會推出符咒主題的宣傳,是因為地方盛傳廖先翔家族也很重視玄學、篤信風水,所以他們要「用魔法打敗魔法」。

《蝦報》(左)是來自當年《爽報》的啟發。右下為符咒宣傳小卡。(攝影/何宇軒)

除了羽織、宣傳小物,「七星齊心斷翔」也推出仿造報紙形式的文宣《蝦報》,名稱典故出自廖先翔以「中國未採購和我國斷交的宏都拉斯白蝦,宏都拉斯也沒有與我國恢復邦交」為由,而提案刪減外交部預算,被外界稱為「廖先蝦」。發言人 Jackson 表示,《蝦報》主要整理廖先翔最近又做了什麼「蝦」事或胡鬧的事情,讓沒看電子媒體的民眾也能知道。因為他們發現,確實有一些選民,是網路社群觸及不到的,所以可以透過紙本媒介做互補;而《蝦報》的形式,是來自當年《爽報》給他們的啟發。

小笙也說,《蝦報》可以觸及到每天上班到很晚、沒時間看電視、聊政治的族群,他們會在下班人潮多的時候發送,引起對方關注。此外,為了考慮到選區內如新北市金山、萬里、貢寮等區的長輩,《蝦報》會控制字數不要太多、行距與字體也都很大,主題也盡可能精簡,甚至可能偏簡單粗暴的「傳統美學」,為的都是要讓長輩能夠清楚閱讀。

北松山罷團主打兩蔣符號,訴求偏藍選民的反共意識。(攝影/何宇軒)

「反共」是最大公約數 王鴻薇罷團推兩蔣春聯

也有罷免團體主打選區的選民結構特性。在中國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所屬的「中山、北松山」選區中,特別是其中的北松山地區,因為選民結構偏藍,因此推動罷免的民間團體「山除薇害」,就採取「反共」路線,主打兩蔣的符號做宣傳,強調其反共的形象,希望爭取偏藍選民支持,罷免「親共」的中國國民黨立委們。

「山除薇害」成員蔡卡羅表示,他們在過年期間製作了兩蔣圖案的小卡、春聯,在街頭發放。特別是在北松山區,會主打「反共」的宣傳路線,是因為該區有些年長的選民,一輩子信奉中國國民黨曾經帶給他們的反共信仰,可是現在的中國國民黨,卻是完全親共、甚至舔共,這在北松山區,對很多人造成自我價值認同的碰撞,也讓很多人感到困惑。 所以他們在北松山區的策略,主要就是宣傳反共,而且這完全沒有造謠,因為這都是兩蔣這些藍營精神領袖自己說過的話、是小時候的課本、當兵時在莒光日聽過的事情。

蔡卡羅說,他們也發現在相對不那麼偏藍的中山選區,兩蔣主題的文宣反應就不一定好,甚至引起一些臺派選民反感。蔡卡羅強調,在同樣一個選區、同樣的民團、同樣的兩蔣人物,在不同選民眼中卻是兩個不同的世界觀:一邊非常崇拜兩蔣、一邊覺得他們是威權時代的殺手,這某種程度就反映臺灣的文化,「要說是多元也好,或是在整個民主過程當中,本來就有不同背景成長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觀與人生觀;但不管是臺派還是外省二代,『反共』就是最大公約數、是最大的信仰」。

註解

  1. 中國國民黨為因應民團發起的大罷免,也推動罷免民進黨立委吳思瑤等人,認為可達到反制,但過程中涉及抄黨員名冊,而有連署人事前已過世(俗稱幽靈連署)、偽造文書等違法現象發生,相關人士遭司法偵辦。
  1. 臺語,意指微笑。
  1. 例如在這次臺灣民主防衛聯盟刊登廣告之前,藍營出身的現任花蓮縣議會議長張峻也曾在《更生日報》刊登呼籲罷免傅崐萁的廣告,也有其他團體刊登以國旗為主視覺的罷傅廣告。
  1. 一種日式傳統的外套,原文為はおり/Haori。
  1. 廖先翔父親為中國國民黨籍新北市前議員廖正良,曾違法擴建位於山區保育地林業用地的房屋,涉及多項土地、違建爭議。
  1. 網路用語,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意涵。
  1. 《爽報》是由媒體人黎智英旗下「壹傳媒」製作,在臺北捷運站等地發送的免費報紙,於 2018 年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