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民連召集人賴中強產學創新條例未設防範機制 半導體技術恐外洩中國

發佈時間 2021/5/11 11:30:54
最後更新 2021/5/11 11:59:25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近日即將通過立法,「經濟民主連合」今(11)日召開記者會警告,條例缺乏防範校園成為破口,避免半導體產業關鍵技術外洩中國的機制。《產學創新條例》的目的在於讓大學能夠引進企業資源,成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半導體學院」將為第一槍。經民連召集人賴中強指出,草案應補上防範技術外流的機制,因為一旦技術未來透過半導體學院外流中國,臺灣重要的半導體產業如「護國神山」台積電等企業,將失去目前佔有的重要戰略地位,讓紅色供應鏈的紫光、中芯得利。

「產學創新不設防,兩岸清華一家親,紫光中芯最歡欣」記者會(攝影/廖昱涵)

「產學創新不設防,兩岸清華一家親,紫光中芯最歡欣」記者會(攝影/廖昱涵)

賴中強指出,《產學創新條例》要有防範技術外流的機制,第一,既然要扶植臺灣「產業國家隊」,應該要禁止處於競爭狀態中國學生來就讀。他也認為,不強求學院的學生未來一定要從事該產業,但至少要有「競業禁止義務」和「保密義務」,即在一定年限裡,不可以到國家隊的對手去效力。

潘文忠日前在黨團協商時,以《產學創新條例》並沒有排除《國安法》、《營業秘密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適用,認為不必「贅述、重複」建立避免技術外流機制的理由。賴中強反駁,大學跟企業畢竟還是不同的環境,大學的環境是開放的,企業對於機密事項則有較嚴格的管制,像是出入管制、調閱資料有權限分級等。他認為,大學跟企業的落差必須做某種調和,不是像潘文忠認為用其他法律就能解決。

賴中強也舉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有規定中資來臺投資一定要經過主管機關許可,但限制中資和大學的合作。他強調,因為「大學自治」是受憲法的自由,要防止大學成為技術外洩中國的管道,規範上一定要有法律依據。

經民連:清華大學已是統戰破口的「現在進行式」

過去中共利用兩岸都有「黃埔軍校」的歷史淵源舉辦論壇,讓退伍的臺灣將領到中國去發表支持統一的言論、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兩岸統一的言論。台灣公民陣線組織部主任許冠澤指出,中國也利用臺海雙邊都有的「清華大學」進行重點統戰工作,促成「兩岸清華一家親」,目前已出現三大破口。

經民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攝影/廖昱涵)

經民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攝影/廖昱涵)

許冠澤首先指出,2014 年廈門市政府、北京清華大學、新竹清華大學校友會於北京宣布組建「清華海峽研究院」,曾任聯電副總的新竹清華大學校友會理事長曾子章、曾任台積電副總的副理事長蔡能賢都出席。2015 年「清華海峽研究院」成立揭牌時,廈門市委書記王蒙徽、廈門市長裴金佳、北京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和新竹清華大學校友會副理事長蔡能賢也都出席。

許冠澤指出,「清華海峽研究院」官網毫不避諱說明其政治目的就是「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和『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促進海峽兩岸融合」。新竹清華大學校方也對此認可與配合,2016年「清華海峽研究院」還在新竹清大校區內設置新竹辦公室,清華大學副校長吳誠文也出席揭牌儀式。

許冠澤介紹,2015 年起,由清華大學校友總會舉辦「三創(創意、創新、創業)大賽」,2019年第四屆起增設「海峽賽區」將臺灣與福建納入。其中,中共廈門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是指導單位,「清華海峽研究院」是主辦單位。該活動的 14 個評委單位清一色是中國企業與中國私募基金,為中國企業挖角臺灣人才之目的昭然若揭。

此外,許冠澤亦指出,2010 年起北京清華的創新創業與戰略系與新竹清華的科技管理研究所主辦「兩岸清華創業實驗室」。北京清華洽商三家位在中國的企業,並商討出企業諮詢的項目並由北京清華與新竹清華分別甄選 6 名碩士班學生,組成 3 個團隊分別以這三家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就該企業提出的項目進行研究並提供專業諮詢。

無縫接軌?清大已通過產創計畫、北京清大已成立「半導體學院」

經濟民主連合研究員江旻諺也指出,在《產學創新條例》還未正式通過的當下,清華大學在今年二月的校務會議上面,就已經以贊成 49 票,反對 2 票通過「國立清華大學半導體學院創新實驗計畫書」。

經濟民主連合研究員江旻諺(右)表示,兩岸清華一家親,已是現在進行式(攝影/廖昱涵)

經濟民主連合研究員江旻諺(右)表示,兩岸清華一家親,已是現在進行式(攝影/廖昱涵)

江旻諺指出北京清華大學正好也於今年 4 月成立了中國版本的「半導體學院」。北京清華校長邱勇於成立儀式上明言,這座學院遵循習近平的指示,要以「服務國家為最高要求」,並且建立起中國半導體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技術基礎。

「兩岸清華一家親,已是現在進行式!」江旻諺認為,難保未來中國政府利用欠缺「防止技術外流機制」的半導體學院,取得關鍵技術與人才。

2015 年臺灣半導體產業差點「站錯隊」

江旻諺指出,美中貿易戰目前實質競爭標的其實就是「科技戰」。目前臺灣半導體產業,特別是護國神山台積電,還在美國政府的信任圈裡面,讓臺灣還能夠參與全球供應鏈的成長。

江旻諺說明,美國近幾年也不斷開始禁止國內企業、使用美國技術的臺灣廠商,提供高階晶片給中企。這也是台積電中國南京的工廠只能製造低階晶片的原因。

江旻諺指出,近年來中國動作頻頻,尤其「中國製造 2025 」野心還在。2015 年馬英九政府執政時期,北京清華大學的校辦企業「紫光集團」,就曾經高調說要收購臺灣半導體產業的三大封測廠矽品、力成與南茂。

當時馬英九政府甚至準備開放中國資金投資 IC 設計,江旻諺回顧,當時清華紫光的董事長趙偉國,更公開表示要促成他旗下企業和臺灣 IC 設計業龍頭聯發科合併,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還大力贊成。還好在當時民間學者極力阻止下作罷,若當年紫光收購聯發科成功,今天臺灣半導體業還能夠在美國信任圈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