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兩岸戰略「從模糊走向清晰」:無論怎麼稱呼臺灣,兩國互不隸屬
【沃草】特約記者何宇軒報導
總統賴清德在本月 20 日就職,身為在臺灣總統直選後,第一位「打破 8 年政黨輪替魔咒」、開啟民進黨連續第 3 任執政的總統,其就職演說內容是各方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兩岸關係上,對已被中國貼上「臺獨」標籤的賴清德來說,他的就職演說傳達給中國哪些訊息?中國如何解讀?與前總統蔡英文的政策方針又有哪些異同?
賴清德本次就職演說以「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新臺灣」為題,公布的全文約 5,300 字,內容主題涵蓋行政立法協調、民主價值、國際關係、產業發展、內政、主權等;其中提到主權、兩岸、國際關係、國家安全的段落,合計約 1,370 字,占了全文超過 25%。
例如關於主權,他提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臺灣,或是臺灣,皆是我們自己或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的名稱」;在兩岸關係上,他提到「新政府將秉持『四個堅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
學者:賴政府已在「可接受的立場框架內」釋出善意
政治大學政治系、東亞所特聘教授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21 日在由政大國關中心舉辦的「520 後兩岸關係與區域安全展望座談會」中表示,賴清德的就職演說提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已經把他的原則訂得很清楚,也與他一貫的立場非常接近;他也提到對兩岸關係的期待,與新政府的立場,是要在維護兩岸和平穩定的現狀下,雙方應逐步恢復既有的兩岸協議制度規範,以致力於兩岸正常健康永續的交流,也期待兩岸在對等互動的過程中,我方願意釋出善意,促進雙方進行良性互動。
寇健文強調,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已經「在他(賴清德)可以接受的立場框架內」釋出善意,但仍有一些部份,是在立場框架外、是他所不接受的;賴清德有他的堅持原則、也有他對兩岸關係的期待;那北京也有他們的原則,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看得出來,目前北京與賴政府,雙方可以接受的立場方向,是沒有交集的。
也因為如此,寇健文認為,起碼短時間內,不會有官方的對話與交流,至於民間的交流,在雙方政府都仍堅持各自原則的情況下,能回溫的程度也有限。但最起碼賴清德表達了善意,也希望對岸能夠掌握機會,至少能恢復民間交流。
兩岸交流通關密語?「中華民族」取代「九二共識」
在兩岸交流方面,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峯也觀察到,中國已經逐漸用「中華民族」取代「九二共識」,作為對臺交流的底線。他在座談會中表示,由最近中國對臺政策的發展,可以看到對臺的基本底線,其實有改變;中國知道賴清德不可能接受他們過去一直強調的九二共識,所以在更早之前的第2次馬習會時,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特別談到所謂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強調「只要認同兩岸同屬於一國、同屬於一民族,一切都好談」;國臺辦主任宋濤後來又再重申了一次這個概念;所以明確來說,臺灣這邊不用談九二共識,只要提到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可能就代表「接收到了來自對岸的善意」。
賴政府兩岸定位,走向戰略清晰
進一步分析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又傳達了哪些與蔡英文時期不同的訊息?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在座談會中表示,賴清德的演說,在兩岸關係的論述、策略上,呈現出非常明確的戰略清晰,包括對於兩岸關係的性質與定位,相較於蔡英文過去 8 年,在兩岸關係的策略,基本上採取所謂的戰略模糊、維持彈性的模糊空間,以避免兩岸因為戰略目標的明確與矛盾,而失去了有彈性的灰色空間。但在戰術上,蔡英文的策略是清晰的,也就是對於捍衛臺澎金馬的安全,以及臺海秩序的穩定,她採取非常堅定且清楚的措施。
至於中共在習近平上臺後,他的對臺策略採取「戰略清晰,但戰術模糊」;戰略清晰是指他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統一臺灣,但戰術模糊則是北京到目前所採取的對臺措施,包括和戰的兩手策略、以及軍事上的擾臺行動,即便到現在中國不斷進逼,大家仍對於中國是要和統還是武統、究竟會不會動武,都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而習近平這種戰略清晰、戰術模糊的操作策略,基本上是成功的,他讓臺灣社會,以及整個國際社會,對於中共究竟最後會採取什麼樣的手段,來實現他統一臺灣的戰略目標,仍無法形成一致的結論。
至於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在兩岸關係方面,展現出的則是戰略清晰的立場,把兩岸關係的性質與定位,做了非常清楚的論述,那接下來的問題是,賴政府目前在戰術層次的策略,還無法得知,但對於在捍衛海疆與空域第一線的國軍、海巡弟兄來說,在戰略清晰的情況下,對於戰術層級,賴政府新的國安團隊,必須要決定,是要延續過去 8 年,蔡英文任內的戰術清晰,或者是採取不一樣的策略,這都需要衡量;不管國安團隊做出什麼決定,都必須能讓第一線的國軍、海巡有所遵循,畢竟他們每天要面對共軍或中國海警,包括在金門水域等區域的各種動作,所以國安團隊,必須嚴肅地評估,在戰略清晰的前提下,戰術要採取怎樣的定位;評估的標準,也必須要以避免臺海爆發軍事衝突,作為主要的考量。
中方回應老調重彈、反臺獨
對於賴清德的就職演說,中國官方的回應,仍維持過去一貫「反臺獨」的基調,包括中國外交部在 520 當天回應,「臺獨是一條死路,推行『臺獨分裂』注定失敗」;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臺獨分裂行徑」是對臺海和平「最重大的破壞」;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講話,頑固堅持臺獨立場,大肆宣揚分裂謬論,煽動兩岸對立對抗,妄圖「倚外謀獨、以武謀獨」。
中共黨媒人民日報指出,賴清德「大放厥詞,販賣『兩國論』、鼓吹『兩岸互不隸屬』,充斥著妄圖『倚外謀獨』、『以武謀獨』的險惡用心,再次暴露其『臺獨』的頑固立場」。黨媒環球時報發表評論提到,賴清德就職演說是赤裸裸的「臺獨自白書」、「兩國論」,「唯一作用就是加劇臺海緊張局勢,讓臺灣社會為『臺獨』的豪賭付出高昂代價」。中國官媒新華社則評論賴清德,「在所謂『國家』認同上大做文章,處心積慮將大陸標注為『外國』,企圖偷渡『臺獨』主張、搞『和平分裂』」等。
中國制裁美商,打擊「臺美勾連」
除了上述涉外、對臺單位與官媒回應,中國商務部也採取了動作,在20日當天發布了《不可靠實體清單工作機制公告〔2024〕》1 號、2 號文件,宣佈制裁美國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General Atomics Aeronautical Systems)、美國通用動力陸地系統公司(General Dynamics Land Systems)、波音防務、空間與安全集團(Boeing Defense, Space & Security),「禁止上述企業從事與中國有關的進出口活動、禁止在中國境內新增投資、禁止高級管理人員入境、不批准並取消上述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在中國境內工作許可、停留或者居留資格」等,理由是這些公司參與對臺灣軍售。寇健文認為,這些制裁內容,一來是針對美國,再來是涉及到臺灣,合起來就是針對「臺美勾連」。
賴演說強調中華民國憲法,中方料將以法律戰回應
除了商務部的制裁,王信賢也提醒可能面臨的法律戰。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兼國關中心副主任王信賢認為,北京各部委,應該都清點了手中的工具箱,看要在怎樣的時機使用;除了武嚇,也會在不發生戰爭的情況下,對臺灣施壓、持續文攻。他認為,「法理鬥爭」是北京的工具箱裡,非常重要的一項。例如賴清德就職演說有提到中華民國憲法,但馬英九辦公室就質疑賴清德的詮釋方式違憲;從北京的角度,可能會認為,賴清德今天的詮釋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也提到國籍,這就牽涉到國籍法,因此中國可能會認為,賴清德選擇用「法」來切入,是不是隱約在進行法理上的鬥爭?那北京就會認為,它一樣要用手中的法律工具來對應,例如之後可能會進行「長臂管轄」等。
註解
- 「四個堅持」是 2021 年,由時任總統蔡英文在雙十節演說中提出的兩岸外交主張。內容包括:永遠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臺灣人民的意志。
- 演說原文為「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
- 將管轄權延伸至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