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臺灣與新南向政策各國交流越來越熱烈,其中,印度由於對中國擴張野心的警覺和中國對於「一個印度」政策的漠視,決定重新檢視過去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支持態度,並認為與臺灣更密切的交流合作是印度在東亞發展的重要契機,印度學者 Raja Mohan 更認為,臺灣在東亞政治中扮演關鍵角色,呼籲印度總理 Narendra Modi 將對臺灣的外交政策列為優先,加強與臺灣的合作,美國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SIS)也在研究報告中鼓勵臺印雙方增加交流,並評估兩國的經貿合作現況以及臺灣將如何從中獲益。印度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報紙《印度時報》則以社論強調,印度不應再害怕中國的譴責和壓力,應該加強與臺灣的聯繫。
印度重新檢視「一個中國」政策帶來的限制
美中貿易戰越演越烈,作為應對,臺灣加速強化與南亞諸國合作關係的新南向政策,並大舉鼓勵臺商將製造業基地從中國轉移到印度以及東南亞,藉此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和中國近年經濟不景氣帶來的風險;而對於新南向政策所涵蓋的多個國家而言,臺灣能夠提供的良好技術和人才、優越的地理戰略位置以及美國政府對臺灣的支持,都讓這些國家將臺灣視為重要的合作夥伴,其中印度更將臺灣視為在東亞區域的全新機會,期望在美中貿易戰之際,藉由與臺灣的經貿交流,升級印度的產業結構和區域影響力。
CSIS 指出,雖然印度為維持與中國之間的關係,而在發展對臺關係時有所限制,但是臺印雙方在經濟貿易、教育文化乃至軍事之間的交流仍在近年愈加熱絡。印度大報 The Indian Express 也刊登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 Raja Mohan 的專文, 表示過去印度的對臺政策有太多自我限制,現在則應該是時候解除這些限制,呼籲印度總理 Modi 領導的政府重新關注與臺灣之間的關係,將臺灣在外交政策中列為優先,並指出由於過去受到「一個中國」政策限制,印度政府長期忽視與臺灣可能的合作關係,因此現在要重新建立對臺關係和機構時,並不會被印度盛行的官僚主義左右,對印度而言大有可為。
臺印之間充滿潛力的經貿交流
CSIS 的報告指出,臺灣政府致力發展新南向政策以來,將印度視為重要發展對象。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在 2017 年成立了印度中心,並在去年在新德里開設了第四個印度辦事處,並在 5 月時在新德里舉辦博覽會,並與印度建立年度工業合作峰會, CSIS 更建議外貿協會開展每年與印度之間的 CEO 論壇或是大企業高層的定期交流,幫助臺灣企業與印度企業建立直接聯繫,以及在印度科技重鎮邦加羅爾和海德拉巴開設辦事處。
此外, CSIS 分析,對印度來說,臺灣在資訊科技產業、醫療保健、農業和食品加工領域的領先技術是非常大的合作誘因,藉由與臺灣企業合作,印度期望能藉此進入上述領域的全球產業鏈,而在其他印度擔心過度依賴中國的產業領域,例如太陽能產業,臺灣也能獲得合作的機會。
國家智庫商業發展研究院也撰文指出,印度已成為臺灣第 16 大貿易夥伴,在 2017 年臺灣對印度出口金額高達 33 億 176 萬美元,比 2016 年增加 16.96% 。另外,印度從 2017 年起推行新稅制,改善過去因各省不同的稅制,導致商品在中央和各省之間被重複課稅導致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形。另外,印度目前也正大力推動「印度製造」 (Make in India) 政策,因此也十分歡迎更多臺商到印度設廠,並在去年 10 月由印度內閣會議推動臺印雙方更新 2002 年簽署的《臺灣印度投資保障協定》內容,加強保障臺商在印度及印度企業在臺灣的投資活動。
臺灣:東亞政治的關鍵角色
Mohan 則在專文中強調,印度政府已在過去五年中採取措施加強與臺灣的穩定關係,包括雙邊投資協議、議會交流等,期望在未來幾年內可將雙邊貿易總額提高到 200 億美元。同時, Mohan 呼籲印度中央政府應該重新審視臺灣的重要性,表明由於美國川普政府對中國的態度轉向強硬,並對中國展開一連串的反擊,許多國家轉而重視並加強與臺灣之間的關係。目前美國除了強化對臺灣的安全承諾之外,也比過去更加頻繁地派遣軍艦通過臺灣海峽。另一方面,臺灣與中國的分歧也日漸加深, Mohan 分析,臺灣將在東亞地緣政治中扮演關鍵角色,對印度的東方政策和整個印度太平洋地區產生重要影響。
另外,在當前東亞產業結構改變、加上美中貿易戰使兩大國經濟脫鉤的情勢下,印度政府希望趁此時機推動國內製造業、創造就業機會,而臺灣特殊的中小企業經濟結構對正在努力的印度政府來說,是非常合適的合作對象。 Mohan 還表示,臺灣的工業、教育和科技發展可以與印度工程師和科學家合作,藉由人才的交流為兩國的研究機構及技術的大規模合作奠定基礎。
臺灣與各國熱絡的軍事合作關係
《路透社》報導,臺灣當局除了與美國穩定發展的長期關係之外,也正積極擴大與區域大國之間的軍事交流和聯繫,包括與印度共享對中國的軍事情報,以及讓來自日本的專家參與艦艇國造的發展項目。而中國的崛起和對外擴張的野心,也讓印太地區諸國感受到壓力,並因此重視與臺灣之間的戰略聯繫。
如今,美國在川普政府的領導下,臺美關係比以往更加熱絡,臺美雖無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但美國仍然是臺灣最大的武器供應國和最強大的國際支持者,近年美國除了增加對臺軍售之外,也鼓勵臺美之間更頻繁的官方交流。 CSIS 亞洲資深顧問葛來儀 (Bonnie Glaser) 表示,緊密的臺美關係也讓臺灣對於其他區域大國而言,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路透社》的數據指出,目前平均每週有 100 名美國官方和軍事人員訪問臺灣,而臺灣與日本政府之間的軍事聯繫及情報共享也持續發展,臺灣在東京、新加坡和華盛頓等地的代表機構都有以非正式的方式派遣軍官在當地服務,另外臺灣與印度之間的軍事交流也逐漸發展。駐印度台北經濟文化中心內有安置非正式的臺灣軍事人員,而印度的高級軍官也定期以個人身份訪問臺北。《印度時報》則指出,美國去年通過《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旨在對抗中國在亞洲的軍事影響力,印度應該在此時機與美國、日本一起加強與臺灣的合作,更呼籲印度政府不應再害怕、再顧忌中國,必須更加強硬地表態,加強與臺灣之間的聯繫交流。
而新加坡軍隊在幾十年以來都與臺灣軍隊共同進行「星光演習」,雖在 2016 年底時遭到中國當局施壓,在香港被扣查 9 輛從臺灣運送回新加坡的裝甲車,但《路透社》表示,新加坡仍向臺灣官員表示將力抗北京壓力,低調維持與臺灣的軍事合作。除了軍事訓練的內容之外,臺灣與新加坡雙方高階官員之間的深度交流對於新加坡來說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