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從熊貓派變強硬屠龍派發起貿易戰狂打中國

發佈時間 2019/5/28 09:20:16
最後更新 2019/5/28 09:20:17

美中貿易戰因為美國總統川普日前的一則強硬推文,讓本來準備暫時休兵的美中雙方再度槓上。為何川普上任後對中國動作頻頻?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在本月中旬(5/15)的講座指出,美中貿易戰不只是貿易衡平問題,而是有政治背景。他指出中國在 2001 年在美國默許下加入 WTO(世界貿易組織),希望利用經濟自由帶來政治改革。不過中國至今未履行「入世」承諾、偏離市場經濟,並利用此快速茁壯,但全世界市場都向中國開放了,這十幾年來西方國家盼望中國因為經濟自由帶來政治改革的期待卻完全落空。何澄輝認為這解釋為何很多美國的擁抱中國「熊貓派」變成對中強硬的「屠龍派」,也開始回防中國要彎道超車美國的野望。

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指出貿易戰有背後政治因素(攝影/廖昱涵)

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指出貿易戰有背後政治因素(攝影/廖昱涵)

由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北市分部、基進黨台北黨部舉辦的「今夜趣政治」系列講座,在 5 月 15 日邀請中經院 WTO及 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在慕哲咖啡舉辦「在川普102字推文之後——美中貿易戰將如何演變?」活動,簡介美中貿易戰始末及對台影響。

回顧:川普上任如何「劍指中國」?

中經院 WTO 及 RTA 中心副執行長李淳分析,川普上任後有一段「混亂期」,他先是批判現狀,基本上把世界分成美國與非美國,並在各地挑起貿易爭端,最有名的就是跟墨西哥、加拿大重談 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議),李淳形容為「世界打地鼠」。這也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度急欲和他國組成「復仇者聯盟」抗美。

到 2018 年,川普清理各戰場,並開始直接「劍指中國」。李淳也說,這顯示美國政府中發言權的改變,去(2018)年年中開始鷹派已明顯獲得主導權,川普開始收斂精力對付中國。

貿易戰的起點來自美國去年年中公佈一份根據「1974 年貿易法第 301 條」授權所授權調查的報告,美國總統及行政機關能據此調查中國有沒有對美國採取「不公平貿易行為」。報告指出,中國透過強制技術移轉和刻意壓低授權金,並動用私人企業竊取美國人工智慧、通訊等高科技技術及網路剽竊,造成美國在貿易競爭上處於不對等的地位。

依照 301 條授權,對美商構成不合理待遇,可以授權美國政府做任何事消弭歧視,而川普選用關稅。李淳表示,所謂貿易的順逆差及赤字的說法只是「政治語言」,關稅更只是「小菜一碟」,美中衝突將會是個長期的對抗。

美中貿易戰起點是源自301條款的制裁(攝影/廖昱涵)

美中貿易戰起點是源自301條款的制裁(攝影/廖昱涵)

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就指出,美中貿易戰不只是貿易衡平問題,而是有其政治背景。這要回到 2001 年中國加入 WTO 說起,拜此之賜中國 GDP 到 2017 年為止成長九倍。當初中國加入,大家認為最大市場和最便宜的勞力都進來,可以創造雙贏。美國也認為透過貿易改變中國市場經濟結構,催生中產階級能達到鼓吹政治改革的「和平演變」,因此幫助中國加入。

何澄輝表示,中國靠著這個方便,在各方面都更新了。過去的領導人比較收斂,因為前中共國家軍委主席鄧小平說要「韜光養晦,絕不爭頭」、「悶聲發大財」。不過習近平上任後,大家以為以前相對沒有聲音的習近平好說話,但其實他在經濟、政治、外交、軍事上都顯得十分具侵略性。

WTO 是全球的市場經濟體,要加入便要承認市場的規則,即使你本來不是這樣的經濟體,在一定豁免期間後也要達到。不過,何澄輝指出中國原本承諾的協議,卻沒有一項做到,但是市場都向他開放了。中國並非當初說的有心加入世界,而是用此獲得自己要的一切,這十幾年來西方國家期盼中國達到和平演變的希望「全是一場空」。他認為這是讓很多經貿「熊貓派」變成「屠龍派」的理由。

何澄輝分析,即使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這個近年來最大的姑息主義者,到末期都開始調整,像是提出「 重返亞洲策略」。他指出,川普上任後先是看起來釋出善意,還叫孫女高唱中國歌,但當時白宮都在研究中國如何對美國進行經濟侵略的報告。

現況:川普一則推文 貿易戰休兵無望

目前總共有 2500 億、近七千項產品的產品,現在進美國都要課 25% 的稅,幾乎是中國每年出口美國總值(約 5300 億)的一半(攝影/廖昱涵)

目前總共有 2500 億、近七千項產品的產品,現在進美國都要課 25% 的稅,幾乎是中國每年出口美國總值(約 5300 億)的一半(攝影/廖昱涵)

去年 12 月川習會後,美中雙方開始談貿易戰休兵,總共見面七次。美國本來要針對兩千億的產品課 10%關稅,並在今年一月威脅要調到 25%,都因為談判順利而持續宣布暫緩。但川普五月一則推文就直接生效 25% 的關稅,甚至還公布未來也要課稅的三千億清單。加總起來,等於中國未來出口美國的商品都無法豁免。

中經院 WTO 及 RTA 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談判破局的原因眾說紛紜。有媒體報導美國收到中國 revivew 回來的文件有滿滿的刪除線。李淳說,這在國際談判上是非常弔詭的現象,照理說見面前一定會先來回談很多次,通常到了現場只剩下關鍵文字要喬。

在眾多不確定因素中,「美國用各種方式給中國穿小鞋」,這倒是可以確定的,也顯示雙方勾心鬥角的嚴重性,關係很難再修補。李淳指出,光是關稅制裁公布的日期都選在中國連假,根本不是巧合。

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倒認為,悔約是中國一慣伎倆並不意外。他表示,中國常會在快談好的階段翻臉,因為他們知道民主國家有政權輪替的壓力,但中國沒有。所以他們利用自己可以無止盡談判的優勢,逼民主國家接受較差的條件。

何澄輝說,不過這次中國遇到一個不怕開戰的人。中國本來在選舉時力拱川普,認為他就是個好講話的生意人。何澄輝分析,中國可能本來預估川普要盡快兌現選舉籌碼,但沒想到美國近期各種漂亮的數據:經濟成長率 3.2%、失業率創 50 年來新低,讓川普有了發狂的本錢。

面對美中貿易戰,李淳認為世界各國已經紛紛選邊站。就連一向與中國友好的歐盟也不例外,像今年三月歐盟對中態度有很大的轉變。他們一向在「歐洲策略報告」把中國稱為戰略夥伴,今年卻多了兩個身份:「科技領域競爭對手」、「治理領域的對抗者」。

「這是重要轉變的開始」,李淳分析由此可見美國就是要把紅色供應鏈打斷,美國認為現在太傾中,企業最好可以去美國。沒有的話也沒關係,至少去個和美國友好的國家,就是不要待在中國。

註解

  1. 世界貿易組織
  1. 雙邊貿易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