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週年演講不提兩岸、中國國安白皮書語氣放軟 臺美中局勢有何變化?
【沃草】記者何宇軒報導
總統賴清德在本(5)月 20 日上任滿一週年,令外界出乎意料的是,相較於他在去(2024)年的 520 就職演說多次提到中國,過去這一年中也多次發表與中國有關的談話,但在今(2025)年的執政週年演說裡,雖有提到國家安全,但卻完全未提到中國、兩岸議題,引發外界熱議。而就在不久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月 7 日出訪俄羅斯,同時在當地官方媒體《俄羅斯報》發表署名文章,重申「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罕見地在出訪他國場合提到臺灣。此外,中國國務院在本月 12 日公布了《新時代國家安全白皮書》,其中有大量提及臺灣的內容,但語氣卻比中國在 2019 年發布的國防白皮書和緩許多,也引起關注。上述臺灣、中國官方這些與過去不同的動作,對照近期的臺美中關係局勢變化,可以有哪些觀察?

重心移往對美關係?賴清德執政週年演講未談兩岸議題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峯在「賴總統執政週年的美中臺關係評估與展望」座談會中表示,賴清德這次的演說,從政府的角度,像是賴清德對於全民的一次週年政策成果報告,但其中沒有對兩岸關係釋放出特別強烈的訊號,甚至不太去談,這明顯跟去年的 520就職演說不同;賴清德就職演說談到兩岸關係與臺灣民主化,週年演說則是從近期發生在新北市三峽區的重大車禍事件開場,後面還談到電腦展,兩者有明顯區別。
曾偉峯認為,在上任這一年來,賴清德對於兩岸關係,從「主權論」、「敵國論」,都不斷有新的論述提出,外界原本也預期這次的週年演講,會有關於兩岸的新論述,但結果卻轉向低調,似乎是試圖用這個低調的姿態去緩和兩岸關係。
而在關於美國的內容方面,去年 520 的就職演說多次談到中國,很少講到美國;但今年則多次講到美國,而沒有講到中國,這也是明顯的轉向;曾偉峯認為,這可能代表政府的關注焦點,從聚焦因應中國威脅,轉向把重心放在搞好對美關係上。
曾偉峯:賴清德未改變對中國的基本原則與立場
此外,他也發現這次演講的重點從對抗轉向合作;雖然內容也有提到國家安全,但更多是放在合作與交流,例如朝野合作等等,與過去以威脅安全為主要基調,似乎有明顯的轉向。
但對於上述的轉向,曾偉峯分析,他認為這是戰術性,而不是戰略性的,也就是這些轉向都沒有改變原則與立場、沒有改變過去的兩岸論述,而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

習近平投書俄國媒體 強調臺灣回歸中國「光復」80 週年
而對於中國的動態,曾偉峯則提到,日前習近平在訪問俄羅斯時,也在當地官方媒體發表署名文章,特別在其中大篇幅提到臺灣的國際地位。他認為,這是非常少見的;習近平過去出訪其他國家,通常提出的文章,就是歌頌兩國之間的關係與將來的發展,很少會把臺灣放進來,所以這一次大篇幅談臺灣的地位,很值得關注;他認為這代表了文攻武嚇的升級,也就是臺灣問題的層級已經上升到中共領導高層,尤其是習近平的注意力裡,這是臺灣方面比較要擔心的。
習近平在《俄羅斯報》發表題名為「以史為鑑 共創未來」的署名文章,內容回顧中俄在二戰時並肩作戰,也提到今年是臺灣「光復」80週年、臺灣回歸中國是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等。習近平也提到,「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文件,都確認中國對臺主權,它的歷史和法理事實不容置疑,聯合國大會第 2758 號決議的權威性,也不容挑戰。

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則在陸委會例行記者會回應,「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提出於 1943 年,1949年才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那時候並不存在,所以臺灣主權並沒有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大 2758 號決議也沒提到臺灣,只是驅逐蔣介石政權及其代表中國的合法性,並沒有提到臺灣的歸屬,也沒有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臺灣的權利。
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也認為,習近平這篇出訪莫斯科的署名文章,是繼 2019 年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之後,可說是最新、最完整的對臺論述。而賴清德過去這一週也大量接受媒體採訪,包括由日本偶像團體「嵐」成員櫻井翔負責的日本電視台(日テレ)專訪,其中有談到兩岸議題,所以也有可能賴清德是把兩岸的話題放在這些訪問中談,但是針對性也沒有以往的談話強烈。
中國統戰恐繼續繞過執政黨 以地方包圍中央
而就在本月 12 日,中國國務院也公布了《新時代國家安全白皮書》(以下簡稱「2025 白皮書」),談到中國政府各層面的國安問題及對應政策。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副教授王宏恩撰文指出,若進一步分析中共這份文件,可以觀察到中共對臺政策變化趨勢。
若與 2019 年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比較,由於當時香港才剛經歷大規模的血腥鎮壓,該份白皮書的用字也較為狠毒,例如提到時臺灣指出「強化敵意對抗,挾洋自重,在分裂道路上越走越遠」、「中國軍隊將不惜一切代價,堅決予以挫敗」等等。
但在 2025 白皮書中,針對臺灣的內容則是「堅定支持島內愛國統一力量,加強兩岸對話溝通和民主協商,共商統一大計,共謀統一大業」、「中國始終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語氣較為和緩。
王宏恩分析,兩份白皮書在臺灣政策上不同的原因,包括習近平在 2022 年開始推動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因為發現連續好幾次都由民進黨選上總統,無法透過雙方高層政治協商的方式達到和平統一,而決定要繞過執政黨與臺灣政府組織,以地方包圍中央。實際的作法包括中國單向的開放,以及雙方各種人事物標準的對接,希望能扭轉臺灣民心,也讓統一後的磨合成本下降,減少戰爭與戰爭後的損失等等。
王宏恩也提到, 2025 白皮書的發布時間與中美貿易戰共同調降關稅的聲明同時,因此可能中國是要進一步拉攏其他國家來處理貿易戰的影響,所以透過比較柔和的方式,看是否能拉攏臺灣。
註解
- 該次談話最著名的內容就是提到「探索『兩制』臺灣方案」以及重申九二共識,時任總統蔡英文當時回應,北京當局所定義的「九二共識」,其實就是「一個中國」、「一國兩制」。
- 王宏恩,《從中國國防白皮書到國家安全白皮書,透露出哪些訊息?》,https://voicettank.org/20250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