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戰屬於「混合戰」的一種。混合戰是種新型態的戰爭,以 8 成「非軍事」及 2 成「軍事」手段,搭配以完成併吞其他國家目的。而台灣,正默默面臨中國這樣無聲的入侵,從「打台灣不如買台灣」演變成「買台灣不如騙台灣」。
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資訊戰專家沈伯洋就指出,對抗資訊戰最好的方法是認知攻擊模式,為自己打造「心理卡榫」,提醒自己分辨是否已經被攻擊。接下來,就跟著《沃草》一同剖析資訊戰的攻擊手法吧!
資訊戰包含駭客攻擊、資訊收集等,但最重要的是「認知領域攻擊」,是針對人性設計,和智商、笨不笨無關,主要讓你產生認知偏誤、改變想法,使社會更對立、紛亂。言論一定有立場,但還知道要「溝通」,而讓彼此對立到不能溝通,正是資訊戰目的最後發動方再以和平使者出現撿尾刀,不流血就能攻陷一個國家。
資訊戰介入選舉的模式,首先會先用資訊攻擊讓社會紛亂,再針對議題連結候選人,進而操縱選舉。目前最為人知的資訊戰範本,正是俄羅斯花了 5 年佈局,成功操作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的例子。
操作方一開始會大量創設假帳號,並挑選本身就極具爭議性的特定議題操弄,例如:種族、同性婚姻、轉型正義等。並透過內容農場、通訊軟體散布各種爭議性訊息。
俄羅斯為了操作美國 2016 年總統大選,在 2011 年便開始啟動資訊戰攻擊。他們以「種族」議題為對象,創設像是爆料公社般的社團,大量轉發黑人被白人警察霸凌的影片,再透過假帳號散播出去。
這樣的粉專會與真實帳號互動,並想盡辦法讓意見領袖按讚、追蹤、分享。以俄羅斯操作為例,最後網軍粉絲團都擁有了高達上百萬的粉絲。
操作方會先用大量「偏頗資訊」讓民眾進入特定資訊領域。一開始他們並不會有假新聞出現,因為要培養信任感,頂多是用不易查證的偏頗訊息,激化特定的情緒。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政治文,這些假粉專還會大量提供生活上的各種幫助,增加與粉絲的親密度。以俄羅斯操作為例,他們還會幫忙黑人找工作,甚至幫黑人小農賣產品。
「假新聞」其實在資訊戰攻擊中只佔 20% 以下,直到大選年前夕,操作方才會開始「收網」,攻擊主流媒體製造假新聞。並將主流媒體的小錯無限放大,為的是要粉絲只信他們,並開始製造假新聞。
俄羅斯網軍就在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時放出:「希拉蕊是複製人」、「希拉蕊是女性主義者卻說女生是垃圾」的假新聞。這些看似荒謬的訊息卻成功達到網軍的目的,甚至引起百萬人次的轉發。
言論一定有立場,但至少還知道要「溝通」,但讓彼此對立到不能溝通,正是資訊戰目的。
操作方創造台灣人也不陌生的「兩黨一樣爛」的氛圍,利用操作的議題連結特定候選人,讓選民投或不投票。
俄羅斯網軍所作所為沒有刻意稱讚川普,但卻把希拉蕊貶低,目的就是希望這些大多支持民主黨的黑人社群不要出門投票。只要進步派的票沒有被催出來,就足以讓川普當選。
最後,俄羅斯的策略成功了,當年不僅川普當選,當年美國黑人族群的投票率更創下 20 年新低。
而在操作結束後,這些網軍的工作還沒結束,他們反而加倍活躍,要刪除造假痕跡、安撫粉絲,以便下次再操作。
這樣煙滅證據的手法,也曾出現在中國對台灣的資訊戰攻擊中。資訊戰專家沈伯洋指出,「大阪關西機場事件」不實訊息的源頭——中國微博主「洪水猛獸baby」,在散播假訊息兩天後就立刻刪文,把證據給清除掉。
認知攻擊是針對「人性」的攻擊,很難理性抵擋,也與智商無關。像是防堵日新月異的詐騙手法,對抗資訊戰最有效的手法就是廣傳攻擊模式,造成「心理卡榫」提醒自己可能已被資訊戰攻擊。
沈伯洋指出,像是「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的立法,就能有效揪出中國資訊戰的節點,以類似廣告實名制告訴大家「made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