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推手王能祥回顧臺灣關係法是美國送給臺灣百分之一百的禮物

發佈時間 2019/5/28 03:41:30
最後更新 2019/5/28 04:04:48
台美關係法的重要推手王能祥今年出版新書回顧40年前的歷史,本月6日和前民進黨主席姚嘉文及促成前總統李登輝訪問美國的前駐美大使魯肇忠在台大回顧台美關係發展。攝影/薛翰駿。

台美關係法的重要推手王能祥今年出版新書回顧40年前的歷史,本月6日和前民進黨主席姚嘉文及促成前總統李登輝訪問美國的前駐美大使魯肇忠在台大回顧台美關係發展。攝影/薛翰駿。

今年是美國通過「臺灣關係法」40週年,相比40年前的風雨飄搖,目前台美關係正處於前所未見的友好。上週六(25)美國更同意我們將駐美單位「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正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臺灣關係法的重要推手王能祥今年也出版《美國國會前叩門的唐吉軻德:你應該知道的台灣關係法》回顧40年前的歷史。他表示,臺灣關係法是美國唯一不是建立在利益上的對外法案,促成通過最有利臺灣版本的參議員菲爾和眾議員李奇,是真正發揮美國開國先賢精神的政治人物,臺灣關係法全是美國單方對臺灣的支持與保護,是美國送給臺灣百分之一百的禮物。

1933年出生於高雄的王能祥,畢業於台大政治系,1965年到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攻讀政治學碩士,取得碩士後1967年繼續攻讀博士。他到美國後積極投入台獨運動,認為自己已經被中國國民黨政權列入黑名單,日後回不了臺灣,要想在美國如何生存,和系主任討論後,1969年投入決定改讀會計,1972年拿到會計學碩士學位,開始當會計師。他為了遊說有利臺灣的法案和政策,把事務所開在國會旁邊。

1972年2月28日,美國總統尼克森在國務卿季辛吉的陪同下,和中國總理周恩來在上海發表「上海公報」,「認知」(acknowledge)了中國的「一中原則」(臺灣屬於中國),對此不提出異議(not to challenge),並且同意臺灣的未來由兩岸中國人自行解決。王能祥表示,除了白宮發布對臺灣非常不利的上海公報外,連當時公認是研究中國第一把交椅的中國通、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 1907-1991),也由向來支持臺灣的立場轉向支持共產中國。

王能祥表示,當時自己看不下去,寫了投書罵費正清。在哈佛教日本歷史、曾擔任美國駐日本大使的教授賴世和(Edwin Oldfather Reischauer, 1910-1990)看到後覺得寫的很好,聯絡上他。賴世和是哈佛全校只有五位的終身職校級教授,地位高過費正清,賴世和說他把投書拿給費正清看了,並請王能祥聯絡政論雜誌《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的創辦人、保守派政治評論家小威廉巴克利(William Frank Buckley Jr., 1925-2008)刊登此篇評論,後來以專欄刊登。賴世和也要他把投書寄送給當時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麥高文和尼克森。王能祥表示,麥高文後來親筆回信說他若當選總統要找自己討論美國的對台政策,可惜他沒後來當選。

他表示,發現寫投書「告洋狀」很有效果後,他就決定大量寫投書遊說友善臺灣的議題。他列出美國一千份報紙,分成四組,每次寫投書都用不同筆名,請工讀生打字成兩百五十份,還要故意留錯字表示是親自寫的,寄送給各報社。結果效果很好,幾乎都被登出來。他接著收集這些刊出的投書給各選區的議員,說你們選區這麼多人在關注臺灣,你們也要關注臺灣問題,得到很好的效果。

1978年底,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卡特決定放棄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代表,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中國合法代表,並在1979年1月1日和中華民國斷交、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除了臺灣社會受到巨大衝擊,美國的臺灣人社群也受到很大打擊。

美國當時打算立法處理和臺灣的關係,但有三個版本的法案,長期和中國國民黨友好的參議員高德華(Barry Goldwater)的版本,主要是延續過去狀況,受惠的是中國國民黨政權;甘乃迪及克蘭頓(Kennedy-Cranton)議員提出的版本則是「中國人自己解決」,將臺灣問題變成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政問題;丹福與白衣(Danforth-Bayh)提出的版本對臺灣人最好,有助於臺灣人爭取自由和民主。

在參議員菲爾及眾議員李奇的幫助下,參議員及眾議院分別召開聽證會,讓當時人在美國的民主前輩郭雨新、陳唐山及世界臺灣人同鄉會會長陳文源博士等人可以代表臺灣人發聲,最後成功促使美國國會通過最友善臺灣的丹福與白衣版本。卡特最後在1979年4月10日簽署法案,並回溯到和中華民國斷交的1979年1月1日生效。

王能祥指出,「上海公報」有兩點嚴重傷害臺灣的利益,一是美國「認知」臺灣為中國的一部分,二是白宮同意臺灣前途要由雙方中國人解決。但「臺灣關係法」不重申這個「認知」,也不提臺灣前途由中國人決定,反而強調美國要提供足量防禦性武器給臺灣,美國也要維持足夠能力保護臺灣的安全、經濟及社會與島上全體住民的人權。中國政府每次提到美國對台政策都引用「上海公報」,不願引用「臺灣關係法」。事實上,上海公報只是白宮的聲明,不具法律效力,真正有法律效力的是「臺灣關係法」。

王能祥表示,臺灣關係法最重要的推手眾議員李奇(James A. Leach)1942年生,1964年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畢業後,又到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專攻中國歷史與政治,畢業後先後在國務院及聯合國服務,專攻亞洲外交事務。1977年開始擔任15屆的眾議員一直到2007年,在1979年推動臺灣關係法成功之後一直持續為臺灣發聲,贏得一個奇特的稱號「臺灣地區的眾議員」。

他也說明,而另一位重要推手參議員菲爾(Claiborne Pell)1918年生於政治世家,1940年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系,二戰期間自願入伍服役,在海軍的軍事政府學校受訓六個月,教官告訴他們臺灣人跟日本人同樣憎恨在中國大陸的中國人,他們受訓的目的是協助臺灣人建立自己的政府。可惜後來這個「海軍託管計畫」沒有被採納,反而麥克阿瑟主張由蔣介石政權代表盟軍託管臺灣的「陸軍託管計畫」被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採納。王能祥表示,菲爾總曾經激動的告訴他,美國採用「陸軍計畫」,支持蔣介石政權,以為這個政權受到全國人民的愛載,是個錯誤,種下臺灣無法當家作主的禍根。菲爾在1961年到1997年連續6屆、36年擔任參議員,於2007過世,期間除了對臺灣友善,更因為內政的傑出表現被譽為「國會的巨人」。

註解

  1. 1979年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後,美國依據《台灣關係法》成立美國在台協會,行政院即設置「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此對等機構。於2019年5月25日正式更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
  1. 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NR)是一份創立於1955年的一份美國半月刊雜誌。主要提供保守派新聞、評論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