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塊豬肉被關 8 年 鹿窟事件受難者餘生連簽名都會發抖

發佈時間 2020/8/13 09:28:15
最後更新 2020/8/13 09:51:39

在白色恐怖時代,為了一塊豬肉竟可被關 8 年。今(13)日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2020 圖說鹿窟事件特展」開展記者會,鹿窟事件受難者潘炳輝之孫潘世賢,代替過世的阿公訴說因簽下豬肉賒帳本而被栽贓為共匪的故事。潘世賢表示,以前生活困苦,有錢的會先把錢付清,但沒錢的就先賒帳。但賒帳本卻被當時的國民黨情報局渲染為共匪名單,賒帳買豬肉給家人吃的潘炳輝,就此被冤枉為共匪關 8 年。潘世賢表示,阿公出獄後,變得不敢再輕易拿別人的東西,連香菸也不給人請,身上永遠帶著三包菸。甚至領老年津貼要簽名時,手都會不停發抖。後來家人幫忙刻了印章蓋,阿公的心情才獲得平復。

鹿窟事件受難者潘炳輝之孫潘世賢講述,96 歲高齡過世的阿公年輕時因為一塊豬肉被誣賴為共產黨而關八年、徹底改變性情及家庭關係的往事(攝影/廖昱涵)

鹿窟事件受難者潘炳輝之孫潘世賢講述,96 歲高齡過世的阿公年輕時因為一塊豬肉被誣賴為共產黨而關八年、徹底改變性情及家庭關係的往事(攝影/廖昱涵)

鹿窟事件為 1952 年國民黨政府在鹿窟地區,針對中共地下黨發動大規模的鎮壓行動,是白恐牽連人數最廣的案件。12 月 28 日晚間,國民黨政府發動軍警特兩萬人大規模掃蕩,兵分多路從南港、汐止、石碇,甚至平溪劃一封鎖線,逐步進入山頭。29 日早晨,不論男女老少,見人即盤問拘捕,逃跑就開槍掃射。除了中共地下黨員,許多不知情與被動加入的鄉民,都遭受到刑求等人權侵害,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被迫害故事。

像是鹿窟事件受難者潘炳輝之孫潘世賢,也是在事件發生很久後,當時鎮長廖學廣推動平反,才知道阿公所乘載的白色恐怖傷痛。也理解到阿公不完整的手指甲,正是鹿窟事件時,被布袋針刑求後留下的歷史傷痕。

潘世賢表示,鹿窟當時是真的有地下組織在運作,不過規模實在不大,但受難牽連者卻很多。二二八事件後,情報局的地下偵查工作枯燥乏味,而當時情報局為了爭寵,才向上級報告鹿窟有大規模武裝基地。引起後續的「萬人搜山」,但當時山上所有居民加起來,可能都沒有來搜山的阿兵哥多。

潘世賢聽說,當時阿兵哥上山,挨家挨戶站崗,連出入都要登記。他認為,當時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很多居民都是狀況外,不知道為何有這麼多阿兵哥刻意到交通不便的山區來,也讓居民心生恐懼。

目前高齡 80 多歲的鹿窟事件受難者陳久雄,是白恐時期最年輕的政治受難者,被捕年僅 13 歲。他以感訓之名被移送保密局,沒有軍法審判、也沒有判決書,被時任保密局偵防組組長谷正文選中,奴役長達 7 年多(攝影/廖昱涵)

目前高齡 80 多歲的鹿窟事件受難者陳久雄,是白恐時期最年輕的政治受難者,被捕年僅 13 歲。他以感訓之名被移送保密局,沒有軍法審判、也沒有判決書,被時任保密局偵防組組長谷正文選中,奴役長達 7 年多(攝影/廖昱涵)

潘世賢回憶,鹿窟事件的組織,裡面有個人有養豬。但以前生活困苦、政局動蕩不安,山區養豬、殺豬都要偷偷進行。買賣豬肉時,有錢的人就會把錢付清,而沒錢的就賒帳註記。但這個賒帳本,卻被情報局拿來渲染作為共產黨員的名冊,宣稱豬肉是行動代號,於是所有買豬肉的,都被牽扯進來。

潘世賢說,如果這些長輩還健在,可能還不知道當年到底發生什麼事,以為是買違法豬肉才被關,也不知道是因為政治事件。他說,這些人都非常冤枉,被屈打成招。刑求的方式就是用布袋針刺指甲縫,然後在傷口上一直戳,一般人都會受不了而畫押認罪。

潘世賢回憶,阿公出獄後變得非常沈默、與世無爭。也沒有對於坐牢的事多說,僅告誡子女「不要講太多」。甚至怕牽連家人,一直住在山上不肯下山與子女同住。

潘世賢也說,因為簽下賒豬肉的帳本,無端被關 8 年,阿公也變得不敢再輕易拿別人的任何東西,儘管是一根香菸也一樣。所以在他記憶裡,阿公永遠帶著三包菸。他說,阿公甚至連簽名也不敢,會怕到發抖,去區公所領敬老金簽名時手還抖個不停。後來家人才幫阿公刻印章蓋,讓阿公的心情稍稍平復。

潘世賢表示,當年阿公早上出門後就音訊全無,一個月後家人才知道被捕入獄。當時爸爸才讀小一,學費一學期三塊。但當時生活變得非常困苦,爸爸只付得起一個學期,後來就去做工養家,也錯失求學機會。

不起眼的豬肉買賣賒帳本,竟被缺乏業績的國民黨情報局渲染成匪諜名冊,還宣稱帳本上的「豬肚」、「豬腳」等購買的豬肉名稱是行動代號(攝影/廖昱涵)

不起眼的豬肉買賣賒帳本,竟被缺乏業績的國民黨情報局渲染成匪諜名冊,還宣稱帳本上的「豬肚」、「豬腳」等購買的豬肉名稱是行動代號(攝影/廖昱涵)

潘世賢回憶,當時軍警特駐紮山頭,鄰里間深怕被共產份子標籤連累,親戚間都不太敢來往,媽媽也只好獨自承擔家計撫養子女。更常有警察登門訪查,而家人也被成黑名單,終身無法擔任公職。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表示,儘管臺灣如今在民主、人權的表現上有著亮眼的成績,然而回首過去卻是有著巨大的傷痛,鹿窟事件即是五零年代當中影響最大的案件,對於受難者家族以及整個鹿窟地區都是難以想像的傷痕。

陳俊宏指出,人權館的成立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國家的力量,促進人權價值、保存歷史記憶,人權館目前也保存著鹿窟事件當事人李石城、陳久雄前輩的口述記錄,從前輩的口述中可以看見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然而歷史記憶的保存無法單靠國家力量,地方政府、民間單位的共同努力更為重要,未來也期待持續與居民合作,進行相關導覽培訓,讓「在地人說自己的故事」。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攝影/廖昱涵)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攝影/廖昱涵)

鹿窟事件背景與二戰後的國共內戰有密切關係。1949 年國民黨政府撤退來臺,統治基礎危在旦夕,對外因內戰失利,未獲國際強權支持,對內則須面對二二八事件爆發後蓬勃的左翼力量。1950 年韓戰爆發後,國民黨對內大規模鎮壓左翼思想、處決政治犯,共產黨建立的支部、武裝基地紛紛遭破壞,鹿窟基地也在此波肅清中瓦解。

鹿窟事件有四種人:真正的共產黨員、不滿政府施政投身社會主義的知識份子、純樸鄉民聽信加入後有好處而進入組織、完全不相干被捲入的平民百姓。早期知名左傾作家、「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也曾為了理想加入地下黨,並在鹿窟與國民黨鬥爭,傳因遭毒蛇咬傷葬身於此。

「2020圖說鹿窟事件特展~我阿公失蹤的故事」,於台北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開展,展至 11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