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戰學者沈伯洋中國在臺經營群組正確訊息都能解讀成不利臺灣

發佈時間 2021/5/19 11:23:28
最後更新 2021/5/19 11:23:47

【沃草特約記者周永宸報導】青平台月初舉辦「臺灣如何以民主面對中國威脅與世界變局」論壇,與談的台北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助理教授、資訊戰學者沈伯洋表示,中國資訊作戰的金流在網路互動就可以觀察出來,去年總統大選期間韓國瑜的網路互動量動輒上億,「那麼大的量,去選聯合國秘書長都沒什麼問題」,許多直播主也發現只要講 Pro China(親中)的內容,錢就會源源不絕的進來,有很多人為了賺錢就幫忙分享這些有利中國的訊息。中國也有經營一些群組,專門吸收在臺灣反政府的人,每天灌輸他們 Pro China 的訊息,久了以後「就算丟正確訊息給他,他都能理解成不利政府的資訊」,還會自動去散播。

資訊戰專家沈伯洋分析,中國現在利用情報作戰,對各國發動認知領域攻擊。攝影:周永宸

資訊戰專家沈伯洋分析,中國現在利用情報作戰,對各國發動認知領域攻擊。攝影:周永宸

沈伯洋指出,「中國政府很懂什麼時候丟什麼訊息出來洗腦人民」,中國中宣部為主的進攻方和「小粉紅」有系統的配合,掌握資訊操弄和擴散,但中國的手法並不是在每個國家都適用;同時統戰和金錢的流向有很大的關係,中國也會透過外包公關公司來做認知作戰,形成一整個產業,平常不發動資訊攻擊,但在必要的時候出來聚焦層面作戰,例如許多在中國發展的藝人,平時不會談政治,但新疆棉事件中就會出來說新疆棉好。

沈伯洋則表示,中國現在利用情報作戰、發動認知領域攻擊,對別的國家運用影響力作戰,舉凡政治、地方政治、5G、媒體、學術、經濟、外交等等,都是中國作戰的場域。他舉例,上個月有民調指出有 45% 的臺灣人認為中國是最大威脅,同時卻有 48% 臺灣人認為中國是最大發展機會。

沈伯洋說,台灣有民主體質,的確因此有對中國有抵抗空間,但他悲觀指出,民主體制有很多東西做不到,例如前陣子的王炳忠共諜案結果是判決無罪,其中牽涉的法律有很多討論空間,但很多法律學者認為此案是政治問題,不願討論。

他指出,政府是一群人的集合體,如果眾人沒有集體意識、沒有認識到中國威脅,「就算把法律弄出來,都是緣木求魚」,同理,如果國際沒有集體意識,臺灣也就孤立無援,而川普政府某程度上是提高了國際對中國威脅的認識,讓大家知道每個國家被中國滲透的程度有多嚴重,如果各國不知道此事,「契機過了,就回到擁抱熊貓派的世界」。

與談的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也指出,臺灣跟中國在語言文化上相似,天生的防衛性因此不高,甚至是沒有,他呼籲,政府一定要提升國民對中國的識讀能力。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表示,中國是「過早衰老的強國」。攝影:周永宸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表示,中國是「過早衰老的強國」。攝影:周永宸

吳介民分析,臺海問題已經變成全球局勢穩定或動盪的焦點,中國將臺灣視為北京突破第一島鏈的跳板,想要打破臺海現狀,而現在美國的拜登政府延續前總統川普的戰略嚇阻與科技抵制,又再加上人權面向,也一改川普政府的單一主義方針,改採聯合盟友的政策,向北京傳達「臺灣是美國的盟友,不要對臺灣輕舉妄動」的訊號。

吳介民指出,中共政權是充滿機會主義的政權,手段高度靈活,在其目標面臨阻礙時選擇不發生衝突,但一旦對方稍有鬆懈,中共政權就會立即展開行動。現在,中共會不斷地測試美國的底線,採取灰色地帶的策略,等待臺灣和美國出現任何鬆懈的跡象。他強調,中共政權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作戰,臺灣因為對中國長期的戒心,有一定的免疫,但中國的戰略一直在演化當中。

而針對中國本身是否如其「大外宣」所宣稱的強大,吳介民表示,一個政府對外宣揚其政治經濟表現的根本基礎是財政能力,以中國的情況是利用農民工的勞動力,加上外商投資,尤其「臺商對中國崛起功不可沒」,現在中國力圖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想要建立自己能掌控的價值面」,但中國正面臨人口快速老化,人口紅利不再,未來養老的社會負擔非常重,吳介民因此形容中國是「過早衰老的強國」。

吳介民指出,現在的中國無法如過去 40 年那樣持續依靠勞力密集工業,必須追求高附加價值的產業,但中國並沒有掌握先進技術,中國政府至今仍在努力追趕,而追趕的對象就是臺灣。他舉例,中國因為發展半導體產業受挫,只好提出 2035 發展願景,用「尋租」模式發展,但近年習近平打貪,以他個人權勢派系為中心,重新分配尋租模式的「政治租金」和「利益租金」,各地的招商引資因此受到中央箝制,導致地方政府常規財政遞減,不得不舉債發展。

吳介民說,中國發展的另一個問題是,民營企業發展到一個程度之後,就會遭受政府無情打壓,最近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這樣的情況讓中國即使能夠在未來 5 到 7 年的時間中,經濟總量超越美國,中國的生活水平、國民素質和科技發展仍會相對落後。吳介民指出,在這種狀況下,學者以「修昔底德陷阱」來形容美國與中國的潛在衝突。

吳介民解釋,美國是長久以來的國際霸權,就如古希臘時代的霸權斯巴達恐懼雅典崛起一樣,美國同樣對中國崛起高度警戒。他指出,就如斯巴達與雅典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無法避免一樣,中國國家官員和研究過中國的美國官員都認為,中國會選擇戰爭,「而不是選擇眼中至關重要的領土(即臺灣)」,美國國際關係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 2017 年出版《註定一戰》一書,即是分析此問題。

吳介民表示,「修昔底德陷阱」在 70 年前已被提出,根據此理論,中國綜合國力是否達到與美國平起平坐、是否挑起爭霸之戰、美國會不會先發制人,都是國際關注的問題,而他的看法是,中國的確有可能在臺灣鬆懈的時刻產生攻擊行動,為的不是要和美國平起平坐,而是中國擔心自身經濟成長放緩,加上美國封鎖,導致其國力衰退,因此會先發制人採取行動,趁中國國力相對強盛、臺灣國防還沒補強的這幾年,攻擊臺灣好造成既定事實。

與談的「壯闊台灣」聯盟發起人吳怡農則說,資訊戰、統戰的目的,是避免臺灣人團結,因此政府必須針對敵人攻擊的地方,把敵人的宣傳素材拿走。他提醒,資訊戰並不是全部是謊言,一定是部分事實混雜部分操作,因此要把別人可利用的問題移除,別人的宣傳才會失效,而如果政府不做這樣的工作,人們的信心很容易被動搖,抵抗中國的公眾意識就更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