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親中媒體為何罵台灣政府獨裁混淆視聽要讓台灣人認為民主和極權差不多

發佈時間 2021/1/4 02:33:19
最後更新 2021/1/4 02:33:21

【沃草記者蕭長展特稿】日前,立場明顯傾中、一路聲援香港暴警的《亞洲週刊》,以《台灣民選獨裁幕後: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為封面標題、搭配蔡英文穿龍袍圖片,諷刺台灣民選政府走向「獨裁」。中國國民黨同步在官方臉書轉貼此封面,並痛批「蔡英文距離獨裁專制真的不遠了」。前時代力量發言人吳崢在臉書發文揭露,《亞洲週刊》大老闆張曉卿跟中共高層關係匪淺,週刊立場更和中國官方口徑一致。而自民進黨執政,國內親中媒體、政黨就常以「民進黨威權獨裁」發表輿論,惡意扭曲「獨裁」的定義、混淆視聽。這次《亞洲週刊》大打台灣政府是「民選獨裁」,並得到國民黨在傳播上的助力,從去年初總統蔡英文獲得 817 萬破紀錄票數連任的背景來看,強化台灣人覺得「民主和極權差不多」、減損對台灣民主的認同及信心,用意明顯。其中是否還有中國對台「資訊戰」的信號,台灣公民社會需留意並保持警覺。

<strong>《亞洲週刊》諷刺民進黨政府「獨裁」的封面圖,高度神似《經濟學人》2013 年 5 月發布的習近平穿龍袍封面</strong>

《亞洲週刊》諷刺民進黨政府「獨裁」的封面圖,高度神似《經濟學人》2013 年 5 月發布的習近平穿龍袍封面

吳崢揭《亞洲週刊》背景:負責人堪稱「馬來西亞蔡衍明」

當《亞洲週刊》以《台灣民選獨裁幕後: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為封面標題出刊後,前時代力量發言人吳崢隨即在個人臉書專頁分析揭露,《亞洲週刊》背後的大老闆張曉卿跟中共高層關係匪淺,且週刊報導取向與中共「大外宣」口徑一致,等於是「親共媒體集團」旗下刊物。

針對週刊背景,吳崢指出《亞洲週刊》創刊於 1987 年,原本跟美國《時代雜誌》同屬時代公司(TIME Inc.)旗下刊物。1994 年,週刊被明報集團收購,隔年明報集團控制權轉手,由馬來西亞華商張曉卿掌握股權。2008 年,張曉卿將手上控股的明報跟星洲媒體集團有限公司、南洋報業控股有限公司合併,並將明報企業改組為世界華文媒體有限公司,營運至今。

而以經營者個人背景來說,張曉卿為馬來西亞華人,1975 年成立常青公司、從伐木業起家,至今事業版圖橫跨木材、石油、天然氣、飯店、建築、媒體,個人資產預估在 10 億美元以上。而他跟中共高層深厚的關係,最知名的是和曾被視為中共最高領導人選的薄熙來交情匪淺,不但以《亞洲週刊》為薄熙來所謂的政績「重慶模式」打響名號,2011 年更召集旗下「世界華文媒體合作聯盟」在重慶舉辦大會,安排 6 百多位媒體人跟薄熙來同台大唱紅歌。

但隨著薄熙來垮台,張曉卿為顧及後續在中國的投資與發展,轉向全力擁護習近平,更不惜痛批薄熙來與其妻谷開來「踐踏法治」、「開時代倒車」。吳崢強調,以張曉卿所擁有的驚人資產及龐大事業版圖,從台灣人的角度來看,可將他理解為「馬來西亞蔡衍明」,就能快速了解他具有的能力及定位。

再從《亞洲週刊》的政治立場來看,吳崢以週刊過去幾年評選的「年度風雲人物」為例,譬如 2019 年選出的風雲人物是殘暴鎮壓香港民主運動而被外界視為「黑警」的香港警察、2018 年度風雲人物則是華為集團創辦人任正非,並盛讚他「挑戰」美國霸權。他在文中強調,從這兩期封面可以理解,《亞洲週刊》是一份唱和「大國崛起」中國夢、稱不上重視自由及人權等價值的刊物。

<strong>吳崢於臉書貼文揭露,《亞洲週刊》2019 年評選香港「黑警」為年度風雲人物。(圖片來源:截圖自吳崢臉書專頁)</strong>

吳崢於臉書貼文揭露,《亞洲週刊》2019 年評選香港「黑警」為年度風雲人物。(圖片來源:截圖自吳崢臉書專頁)

週刊拿「獨裁」抹台灣民選政府非特例 旺中大打「綠色威權」行之有年

《亞洲週刊》以《台灣民選獨裁幕後: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為封面標題出刊,搭配高度神似《經濟學人》2013 年 5 月發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身穿龍袍的封面圖片,將台灣總統蔡英文頭像結合身穿龍袍的軀體諷刺「獨裁」,這樣的媒體操作並非特例。自 2016 年民進黨政府執政以來,旺中集團以旗下媒體報導痛批「綠色威權」、「獨裁」早已行之有年,但這些報導方向的真實性,從台灣 2020 年大選正常運行及其結果,能夠給予強烈的質疑。

以旺中集團旗下《中國時報》為例,近年報導指涉民進黨完全執政是「威權」、「獨裁」,較為著名有以下幾篇。2017 年 7 月,立法院審查「前瞻基礎建設預算」爆發多次議事抗爭,其中一次《中時電子報》實習生跟著中國國民黨立委一起丟水球「杯葛」會議,引發輿論譁然、也引起立院方面對人員出入管控的檢討。《中國時報》則是在 7 月 25 日頭版以漫畫搭配《孩子認錯、大人追殺》標題,痛批民進黨團對該實習生進行「追殺」,對自身媒體責任則避未討論。

同年 7 月 27 日,國民黨智庫「國政基金會」召開記者會指出,自民進黨執政後,包括「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新黨新思維中心主任侯漢廷等人,因在臉書發文抨擊民進黨政府、帳號遭封鎖或停權,臉書已陷入「綠色恐怖」。隔天,《中國時報》在頭版以製圖方式、搭配《臉書綠色恐怖》斗大標題大篇幅進行報導。不過,以黃士修為例,他個人及臉書帳號至今仍相當活躍,亦受到部分媒體追蹤關注。

最近一次,則是在去年 12 月 11 日、《中天新聞台》因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在其頻道執照期滿之際決議 「不予換照」而面臨關台前夕,《中國時報》以《蔡政府的惡,超越蔣介石》頭版標題,內文引用林正杰等「黨外人士」說法,痛批民進黨政府是「台獨法西斯」、惡質程度超越獨裁者蔣介石。

<strong>《中國時報》發布《蔡政府的惡,超越蔣介石》頭版報導後,遭救援邱和順案的團體發現,該報導使用與內文完全無關的邱和順救援活動照片,並發布聲明予以譴責。(圖片來源: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strong>

《中國時報》發布《蔡政府的惡,超越蔣介石》頭版報導後,遭救援邱和順案的團體發現,該報導使用與內文完全無關的邱和順救援活動照片,並發布聲明予以譴責。(圖片來源: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除了旺中集團旗下媒體以各種報導大肆砲轟民進黨政府「威權獨裁」,中國國民黨自 2016 年在野以來,也不斷將這個過去執政時自身造成的「威權獨裁」事實,拿來當作攻擊綠營的武器。無論從立院 2016 年審查《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不當黨產條例),或是到前年為因應中共嚴重滲透台灣而有立委提案制定「中共代理人法」以及三讀通過的《反滲透法》,都能看到國民黨痛批民進黨「復辟威權」、「獨裁」的相關紀錄。

而此次《亞洲週刊》出刊後,國民黨也同步在其官方臉書專頁上貼出週刊印有「蔡英文穿龍袍」的封面圖片,在貼文中大讚《亞洲週刊》是「全球第一本國際性中文時事週刊」,並痛批「蔡英文距離獨裁專制真的不遠了」。不過,該貼文對週刊過去報導內容以及老闆張曉卿的背景,則隻字未提。

以上事例,呈現旺中媒體集團、中國國民黨自 2016 年以來的輿論面貌,有相當大的重心是將民進黨執政後的政治相關事件,跟「威權」和「獨裁」劃上等號。但無論從中共目前極權統治的狀態,或過去中國國民黨在台灣施行的威權統治來看,基本共通點就包括媒體只允許官方經營、政治只允許自身政黨執政,政治犯或異議人士會無故消失,並在不透明、不公開、「證據」可疑等條件下遭國家處死或判重刑。旺中集團及國民黨的論述策略,放在台灣民主、法治制度仍正常運行的環境下,看來更接近「輿論戰」甚至「資訊戰」的操作。

親中媒體大貼「威權」標籤:混淆界線,營造「民主和獨裁差不多」

從親中媒體、政黨的輿論操作策略來看,想達成的效果包括:模糊長期以來透過歷史事實建立的「威權」、「獨裁」定義;轉化大眾心理投射的既定對象(如習近平、蔣介石跟「獨裁者」的連結);營造台灣現階段民選政府跟「獨裁」差不多、甚至成為「新獨裁」。

從資訊戰的角度來看,要達成其中「認知作戰」的方法,是在資訊爆炸的環境下,加入大量真偽參半、錯誤、誘導性的訊息,模糊事實、強化特定觀點,以轉化大眾認知。無論中共、親中媒體、台灣親中政黨是否有具體連結,但近 5 年來相關的輿論一致在加強「民進黨=獨裁、威權」的方向,是否有資訊戰的用意,對台灣民主社會而言,的確需要多觀察、留意。

以媒體工作者、學者專家組成的民團 IORG 對於「中國對台認知操弄」的資訊戰研究,其中舉中共操弄「武漢肺炎」論述的例子指出,中共藉由「美國流感比武漢肺炎更致命」、「美國以武漢軍人運動會傳播病毒」、「美國流感就是武漢肺炎」等三大操弄方向,試圖將疫情擴散的責任轉嫁美國、轉移各國對中國疏失導致疫情失控的注意力。再藉由台灣媒體人、政論節目名嘴、特定政治立場粉專等「在地協力者」推波助瀾,對台灣人認知「武漢肺炎」帶來影響。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黃兆年則認為,中國對台資訊操作的深層目的在「霸權爭奪」,想要人認同威權比民主好、中國模式比西方的自由民主模式還要更好,對意識造成宰制、製造同意。

而從過去親中媒體、政黨的輿論型態來看,加上最近《亞洲週刊》直接以《台灣民選獨裁幕後: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為題,搭配許多資訊未完全揭露或引述「不願具名特定人士」的內容當作報導的「論證」基礎。是否象徵中共對台認知操弄上,在去年初蔡英文以台灣史上最高 817 萬票當選總統後,因中國「獨裁」目標太明顯,對台操弄「威權比民主好」的認知短期內恐有困難,而有意加強「台灣民選政府跟極權獨裁差不多」,以減損台灣人從民主制度形成的認同和政治信心。是台灣公民社會在兼顧監督政府及「民主防衛」時,需要高度警覺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