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共全面控制滲透社交媒體 中國年輕人成狂熱愛國主義者

作者
發佈時間 2019/10/8 12:10:49
最後更新 2019/10/8 23:25:00
中國的「愛國教育」深入中國人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引導年輕人在毫無自覺的情況下,變成狂熱的愛國主義者。圖片來源:[Wikipedia](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The_Communist_Party_Mobilizes_All_Its_Members_to_Practice_Agriculture_in_Order_to_Fight_for_the_Popularization_of_Dazhai_County,_China,_undated_-_Jordan_Schnitzer_Museum_of_Art-_Eugene,_Oregon_-_DSC09540.jpg);作者:Daderot;授權條款:CC0 1.0。

中國的「愛國教育」深入中國人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引導年輕人在毫無自覺的情況下,變成狂熱的愛國主義者。圖片來源:Wikipedia;作者:Daderot;授權條款:CC0 1.0。

最近世界各地的香港抗爭行動,都可看到現場中國人粗魯辱罵甚至暴打香港人的畫面,網路上更是不斷出現中國人攻擊「不愛中國的人」,這兩天因為火箭隊總管挺香港而引發的抵制 NBA 事件,正是中國愛國主義集體噴發的例子。《紐約時報》對此現象報導,在中國共產黨國家機器操作之下,中國人日常使用的社交平台和視聽娛樂,都被官方的「愛國教育」全面滲透,所有「不愛國」的聲音都會被封鎖、消除,而中國名人、社交媒體、短影音、電影、音樂、手機遊戲、流行文化都變成中國政府控制的宣傳工具,為中國人灌輸滿滿的愛國熱情,甚至讓「愛國」成為中國年輕人的時尚潮流,中國的「愛國教育」正在不斷升級、無孔不入地深入中國人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中國年輕人就這樣在毫無自覺的情況下,被官方教育、引導成狂熱的愛國主義者。

中國國慶獻禮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受到中國年輕人熱捧,甚至真心地為中國的發展進步而熱淚盈眶;官媒《人民日報》推出的手機遊戲引起中國人爭相下載;明星藝人和普通百姓踴躍在自己的社交帳號照片上添加五星旗的徽章,舉著五星旗在公共場合拍照更成為中國年輕人的風潮。而中國愛國教育的成功,在海外中國人身上表現無遺,他們暴力破壞外國民主活動、粗魯辱罵「不愛中國的人」,而其中許多人並不是受到中國大使館的動員,而是發自內心的「捍衛」深愛的祖國。

中國政府已經學會利用流行文化和社交媒體引導公眾「如何思考」

在 10 月 4 日香港特區政府啟動《緊急法》強行禁止香港人蒙面之後,美國 NBA 休士頓火箭隊球隊總管 Daryl Morey 在推特上發出「撐香港挺自由」的推文,引爆中國人暴怒洗版、揚言抵制 NBA,即使 NBA 官方和火箭隊的老闆迫於壓力出面澄清「Morey 的意見不代表官方立場」,卻反而被中國人大罵「欠中國一個道歉!」另外,海外中國人也在各國舉行一系列的愛國集會,並用「窮逼」、「跪舔」、「操你媽」辱罵、暴打香港人和記者。中國人的愛國主義像這樣集體噴發的景象,許多人早已見怪不怪,而中國人這樣強烈的「愛國心」,正是在生活的每個細節中,被中國政府利用國家機器,透過流行文化灌輸愛國教育的成果。

《紐約時報》報導,像是在中共十一國慶日前夕上映的愛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就廣受中國年輕人歡迎,在上映 5 天內就創下將近 2 億美元的票房,並在中國影視論壇「豆瓣」上的網友平均評分獲得 8.1 分的高分(滿分 10 分)。

愛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就廣受中國年輕人歡迎,在上映 5 天內就創下將近 2 億美元的票房。圖片取自《人民網》。

愛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就廣受中國年輕人歡迎,在上映 5 天內就創下將近 2 億美元的票房。圖片取自《人民網》。

這部電影的內容包括北京奧運、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中國、中國首次進行核試驗等等令中國人感到驕傲的歷史時刻,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峰在他的微博上盛讚《我和我的祖國》「是中國史上最好的革命題材電影」,更表示,「70 年後,我們的文化和宣傳部門終於找到了將宣傳與藝術結合起來的方法」。而電影的同名主題曲是中國年輕人從小就必須在學校裡學唱的「愛國歌曲」,但原本覺得自己是被迫學唱這首歌的中國年輕人,在看完電影和十一國慶的閱兵典禮之後,紛紛發自內心的為這首歌熱淚盈眶。

《紐約時報》指出,雖然北京仍舊難以扭轉海外對中國的負面印象,但在中國國內,政府顯然已經學會如何利用流行文化和社交媒體來「引導」公眾,在嚴格實施審查制度的同時,當紅藝人和善於操縱輿論的互聯網公司則成為了最好用的「國家機器」,替中國共產黨告訴中國人民「應該如何思考」。在中國政府一手打造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榮景圖像之下,中國人,尤其是經常使用網路的年輕人,接收政府灌輸的「愛國熱情」,沈浸在「中國夢」的驕傲裡。現在,在公共場合舉著中國國旗拍照,似乎已經在中國年輕人之間蔚為風尚。

中國人接收政府灌輸的「愛國熱情」,沈浸在「中國夢」的驕傲裡。圖片取自《人民網》。

中國人接收政府灌輸的「愛國熱情」,沈浸在「中國夢」的驕傲裡。圖片取自《人民網》。

在大眾媒體時代,這樣的宣傳手法無疑比過去使用教科書和集體活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更有效,中國年輕人自承,「國家越來越擅長用我們喜歡的方式和我們溝通」,並在喜愛並分享中國知名歌手王菲為電影翻唱的《我和我的祖國》版本歌曲後,才發現自己無意識地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

當「愛國」成為時尚

中國在許多年前已經致力「愛國主義」宣傳,《沃草》在先前的報導中曾指出,中國在 2008 年北京主辦奧運會之時,就展開了「大外宣」計畫,力圖在海外美化中國形象,同時加強煽動、加強、鞏固因北京奧運而感到光榮的中國人的愛國情感。當年,中國也推出了愛國電影三部曲的第一部《建國大業》,但並不受中國觀眾歡迎,於是「豆瓣」論壇禁止了用戶對《建國大業》評分。

十年過去,中國政府顯然大幅進化,已然嫻熟於文化工業的操作。《紐約時報》指出,現在,在中國的社群網站:微博、微信、抖音等,可以看到用戶爭相在個人資料照片上添加中國國旗的徽章,過於踴躍甚至一度導致網站當機;愛國「手勢舞」蔚為流行,明星藝人和普通百姓都在自己的社交帳號上傳了自己比出心形手勢向中國表達熱愛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國》MV 已經在中國三大影音平台之一的「騰訊視頻」上播放了 7300 萬次。

中國官媒自然也在愛國主義的宣傳中推波助瀾,中共國慶當天《人民日報》推出了一則漫畫,將中國比喻成一個名叫「阿中」的男孩,他來自貧困家庭、受到同學嘲笑,但他努力不懈取得優秀成績,漫畫宣稱:「他,就是中國」,並列舉中國建國 70 年來取得的進步與發展,結尾更寫著:「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大國,已經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屬於我們的時代,才剛剛開始」。日前《沃草》的另一篇報導指出,在今年 8 月時以《人民日報》、央視為首的官媒和中共青年組織共青團已經將中國擬人化暱稱為「阿中」,讓年輕人當成偶像來崇拜,現在《人民日報》也以「阿中,這個年輕人,驚艷了全世界!祖國我為你自豪⋯⋯」作為愛國漫畫標題。

《人民日報》推出了一則漫畫,將中國比喻成名叫「阿中」的貧困男孩,努力不懈取得優秀成績。圖片取自《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推出了一則漫畫,將中國比喻成名叫「阿中」的貧困男孩,努力不懈取得優秀成績。圖片取自《人民日報》。

「愛國」就是「愛黨」

《紐約時報》分析,中國在 40 年的時間內擺脫貧困並且避免動亂,雖然現代中國有著許多嚴重問題,但多數中國人仍然認為中國生氣蓬勃並且充滿機會,因此中國人為自己國家的成就感到自豪是相當合理的,但是中國共產黨在不遺餘力帶動愛國情緒的同時,也成功地模糊了「愛國」和「愛黨」之間的界線。在今年中國國慶的閱兵典禮上,中國共產黨的黨旗第一次和中國國旗一起出現在儀隊中,甚至中共黨旗還排在五星旗之前出現。手機遊戲也是中國共產黨急於「征服」的領域,中國官媒《人民日報》在今年十一國慶前夕,和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共同推出一款叫做「家國夢」的手遊,遊戲內容是讓玩家建設自己的城市,並在建設過程中執行共產黨的重要政策(如扶貧和低碳交通),遊戲甫上線就成為蘋果 App Store 中國區最受歡迎的免費 App。

同時,中國政府的言論管控也並未絲毫放鬆,《我和我的祖國》電影的製片公司在一年前就接到「有關政府部門」的通知,要求製作慶祝中國建國 70 週年的獻禮電影,而中國中央宣傳部也「接管」了中國的電影法規,方便中國共產黨直接控制電影院院線,也確保再也沒有一部中國可以演出中國過往的「災難性事件」,例如文化大革命或是六四天安門事件。中國政府不會容許任何批評的聲音出現,《紐約時報》的報導也提到,在中國四川省西南地區,有一名男子因為在社交媒體上批評閱兵典禮而被當地警方拘留 7 天。

《外交》(Foreign Affairs)雜誌刊登長期研究中國的史丹佛大學訪問學者 Elizabeth Economy 的專文,同樣指出現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將中國帶回「毛澤東時代」。利用和毛澤東同樣的手法,習近平建立個人崇拜、灌輸中國共產黨版本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分化並剷除異己,並利用民族主義和愛國情緒來鞏固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同時,習近平也不斷消除公共事務和個人隱私的界線,舉凡半強制要求中國人安裝「學習強國」App 學習「習近平思想」、推行「社會信用系統」讓中國人不得不以「黨允許的方式」生活,否則將被公布姓名個資和禁搭大眾交通工具、安裝無所不在的人臉辨識監視鏡頭、使用「警務雲」監控系統,讓中國警方得以取得中國人從個人資料到購物習慣等極盡詳盡的數據。種種舉措,使中國共產黨的力量深入中國人生活中每一個角落,使中國人不再擁有任何隱私。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將中國帶回「毛澤東時代」。圖片來源:[Flickr](https://flic.kr/p/draMM7);作者:Thomas Fisher Rare Book Library, U of T;授權條款:CC BY 2.0。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將中國帶回「毛澤東時代」。圖片來源:Flickr;作者:Thomas Fisher Rare Book Library, U of T;授權條款:CC BY 2.0。

「愛國」中國年輕人成為海外破壞民主的暴徒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的專文指出,西方國家曾存有浪漫的幻想,期望每年成千上萬進入歐美大學就讀的中國學生能夠學習民主與自由,並將人權價值帶回中國,促使中國民主化,能夠變得更好。但事實是,充滿愛國情緒的中國年輕人即使出國、即使「翻牆」越過中國的網路長城,依然沒有任何改變,依然充滿對極權的崇拜與嚮往。

近期香港反送中運動讓全世界看到,海外中國人看待民主、看待反抗運動的觀點,和中國政府如出一轍。香港示威者對中國政府的憤怒與厭惡,激起中國人拚命維護他們引以自豪的祖國。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法國、日本等國,都有中國愛國團體舉行一系列的集會,表達對中國政府的支持。

《人民日報》用「阿中」的漫畫,極力宣揚中國,煽動中國人的愛國情緒。圖片取自《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用「阿中」的漫畫,極力宣揚中國,煽動中國人的愛國情緒。圖片取自《人民日報》。

在加拿大多倫多,一群年輕的中國人開著掛滿中國國旗的法拉利,大聲嘲笑香港人是「窮逼」;在英國倫敦,一名年輕中國男子舉著標語命令香港人「跪舔中國主子」;澳大利亞,中國人襲擊記者、毆打同情香港的人、叫任何不愛中國的人「滾蛋」,還有一群中國學生對校園內的撐港集會齊聲大喊「操你媽!」

在中國當局和官媒的支持鼓勵下,國外街頭充斥著這群暴力的中國人,他們極力反對其他人的言論自由、使用暴力破壞其他國家的民主活動,並對香港人極盡辱罵。這類海外的中國人集會動輒上千人參加,雖然其中有透過中國大使館動員的人數和考量回國職業發展而參與的留學生,但是也有許多與會者是發自內心的「捍衛」中國。

註解

  1. 文化工業是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馬克斯·霍克海默及狄奧多·阿多諾等人提出的概念,用以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下大眾文化的商品化及標準化。所謂的文化工業就是標準化機器生產並理性分銷文化商品的系統,這種生產出來的商品重點放在營利,違背了文化真正應有的意義,文化指的是一種精神,還代表高品質的文化,也包含反抗外加秩序的特徵,但現今許多文化被商品化、營利化,而失去了精緻文化的反抗元素,使所有的文化都將變為商品,後來阿多諾用文化工業這個詞來描述文化事件和產品對社會的影響。他們也強調文化商品的消費者會被塑造成行為從眾、自我意識薄弱和本能遭控制的人。
  1. 由美國著名的智庫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主辦,為美國國際事務及外交政策研究領域最權威、影響力最大的學術雜誌之一,於 1922 年開始出版。
  1. 學習強國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主管,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講話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理論學習平台,集新聞聚合、即時通訊和社群網路等功能於一體,包括行動應用程式端及網站。該平台於 2019 年 1 月 1 日上線。
  1. 中國公安部使用的大數據系統,被利用來收集中國公民與身份證相連的各種資料,當中包括家庭住址、醫療記錄、超市會員、購物記錄等,公安還從第三方購買公民上網、購物記錄等個人資料,並聲稱使用大數據系統可提升他們搜尋疑犯、預測犯罪和快速出警的能力。
  1. 由美國政治學泰斗亨廷頓及華倫·戴米安·曼舍爾在 1970 年創辦的知名美國刊物,原為學術季刊,後改為雙月刊。總部位於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際時事刊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