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闊台灣發起人吳怡農兵役制度改善前不認同女性也要服義務役

發佈時間 2021/3/20 12:01:38
最後更新 2021/3/20 12:36:23
壯闊台灣聯盟發起人吳怡農。攝影:何宇軒

壯闊台灣聯盟發起人吳怡農。攝影:何宇軒

《憲法》規定人民有服兵役義務,但《兵役法》卻又只規定男性需要服兵役,這樣的規定合理嗎?特別是臺灣面臨中國的軍事威脅,在「全民防衛」的概念下,女性要扮演什麼角色?若直接讓徵兵的範圍涵蓋女性適當嗎?壯闊台灣聯盟發起人吳怡農認為,現行兵役制度改善前,他不認同直接要求女性來服義務役,必須「讓每個參與的人,都認為這是有意義、有助於國家防衛的」,才徵集女性。臺灣大學人權與法理學研究中心等單位於16日舉辦「成為彼此的後盾:不分性別、年齡的國防想像」專題演講,邀請吳怡農談全民防衛的理念,並邀請法律學者與談討論。

吳怡農指出,在討論女性當兵的議題時,其實背後真正需要討論的,是全民防衛的概念。中國攻臺的策略是讓衝突盡快結束,讓美國或其他國家無法介入,使臺灣第一時間投降,因此要思考如何避開這個結果。例如武器部隊要機動、輕型、分散,當中國能精準打擊的時候,就不要把所有的人或資產集中在同一個點。

但這樣的策略需要怎樣的投資?吳怡農說,除了現有的軍備武器之外,還要強調「全民防衛」。吳怡農強調,他心目中的國防需求,不管是維護民主或保護國家,一定要全民參與。並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超級戰士,但每個人要有基本的能力。

他舉例,像瑞典男性女性都要服役。瑞典政府也清點及增設防空避難設施,讓國民遭遇攻擊時能知道安全去處,另外,更積極向國民教育宣導,以強化對危機和戰爭的應變能力。例如製作民防手冊,詳細列出需要準備的物資清單,並說明國家可能會遭受的攻擊形式,包括資訊戰、恐怖攻擊,以及空襲等等。

臺大法律學系教授陳昭如,則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列舉對於徵兵的各種觀點,例如有人認為,因為男女都一樣,所以女性要服兵役;有人認為,陽剛的兵役制度是在貶低女性特質、肯定男性標準,所以要求女人當兵,是在要求女人跟男人一樣。但也有人認為、限男性服兵役是歧視男性。但如果從性別角色去思考,例如男性服國防役,女性服社會役,這樣合理嗎?是否又同時複製「男人負責戰鬥、女人負責照顧」的性別印象?這些問題大家都可以來思考。

臺大法律學系教授孫迺翊表示,她對國防的想像,不只是狹義的、體力上的戰鬥力,而是對於安危、整體局勢的理解,以及現在的國際情勢,對台灣帶來怎樣的影響,應該是全民都要盡可能了解,接著就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即便不是戰鬥力,但至少有自我防衛能力;知道事情發生時,怎麼讓傷害最小,讓整個國家對抗外侮的能力強化,讓社會有機地動起來,而不是這個社會有一半的人,在等著另一半的人外出打仗、保護。

然而,讓包含女性在內的國民參與全民防衛,並不等於現在立刻要女性服義務役。「兵役制度長期被視為一種折磨、受罪、委屈,有些人會希望女性也來受這種折磨」,吳怡農表示,他不會提倡在現行制度下,要求女性來參與義務役;他強調這不是性別歧視,而是希望現行制度有更多改善空間。

吳怡農進一步說明,由於大家在討論的時候,常會有各種不同假設。例如有人會從性別平權出發、有人卻希望大家都要一起受罪,導致大家表面好像都在談兵役制度,其實都在談不同的事情。他認為應該改善制度,讓每個參與的人,都認為這是有意義、有助於國家防衛的,這樣才有共同討論基礎。此外,軍中政策也會影響女性在軍中的地位,當越來越多女性進到軍中,「標準」就必須非常客觀,不能讓男性同仁覺得,女性進來軍中就是過得比男性輕鬆。

陳昭如也認為,如果在既有制度要求女性服役,等於是在要求女性進入一個沒有考慮她需求與安全的環境。若現狀都不變,只是要求加入,是在加深壓迫。

《沃草》記者詢問,由於臺灣內部恐怕有國家認同的問題,光是在推行全民防衛時,要塑造一致對外(特別是對中國)的認知,是否會有困難?對於臺灣最大的威脅——中國,有些人根本不認為它是問題,甚至可能會覺得「接受92共識就很安全,為什麼要叫大家都來當兵」,這問題應如何解決?

吳怡農回應,他不認為臺灣有認同問題,雖然臺灣有不同政黨、偏好,有人希望國家名稱叫臺灣、或是叫中華民國,但多數人背後講的都是同一個地方、同一個制度、同一群人。

他說,雖然臺灣有一些歷史包袱,但過去都被過度強調。現在大家都住在這個「家」,或許對於這個家,「該漆上藍色還是綠色有不同意見」,但是「顧好這個家」的意識與認知是有的。從民調來看,也對於我們的國土包括哪裡,有一個絕對的共識。

吳怡農指出,當然有少數人在提倡一國兩制、首戰即終戰,但台灣是民主制度,所以他們的意見也算數。如果對於不同顏色、不同政黨的人,都覺得他不是自己人,那我們很難有堅持與理想。公民意識需要理性地好好來談,前提是我們也把他們當作自己人,「這有時是非常困難的,也是我們最大的考驗。」

他也強調,全民防衛兵役制度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國家精神」,他認為,「公民意識大家都有,但什麼東西讓我們更接近彼此、站在一起,更關心彼此的存活、覺得我們是一家人?我們一起願意為這個地方做些什麼?當我們願意為一塊土地、一個國家貢獻不管是4個月還是幾年的時間,背後的象徵意義是更重要的。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關心這個家庭。」

吳怡農總結,這就是國防制度重要的原因,除了保障我們的存活,它強調的是國民的意識、共同的付出、共同的經驗。「此時此刻的台灣,更需要這樣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