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網路攻擊進步軍事學者林穎佑分析習近平成立網軍獨立兵種戰略支援部隊

發佈時間 2023/8/22 11:15:35
最後更新 2023/8/22 13:21:36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面臨 2024 總統立委大選,「網軍」不斷成為各個陣營互相攻擊的標籤,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甚至拋出,要利用網軍置換中國網頁以改革國防。軍事專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接受《沃草》專訪指出,中國網路攻擊的進步,主要來自於 2016 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重整解放軍,成立跟陸、海、空軍及火箭軍平行的網軍兵種「戰略支援部隊」。他也強調,柯文哲主張臺灣去換掉中國的網站其實沒什麼作用、只是自爽而已,國家培花資源養的網路部成果,應該優先轉換成情報能量,平常掌握敵方的「零時漏洞」,在關鍵時才去癱瘓,這才是網路部隊該做的事。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資料照,攝影/廖昱涵)

以間諜為例,林穎佑說,當你發現間諜,不是要馬上抓他,而是要餵東西給他、讓他放假資料出去。同理,當我們好不容易打進去這個地方,不是要去大張旗鼓讓大家知道「我打進來了」,而是看這邊可以養什麼東西?可以利用這條線拿到什麼東西?

林穎佑直言:「所以去換那個網頁沒有什麼用,那個是宣示自己、自爽而已。今天要做的是,我們是要掌握更多所謂『臨時漏洞』、中國不知道的漏洞,那漏洞不是平常你就會炫耀,那是關鍵時候要用打的、要去癱瘓的。」

「我們要提升網路部隊做資安,但是它的成效不是只是去換網頁。」林穎佑指出,當我們投入了這麼多的資源去培養國家資安人員的時候,或許是也需要做一些攻擊,但是不是拿來做宣揚用的,而是要把資訊的優勢轉換成情報的能量,或者讓未來在被攻擊時候,可以實施相關反制。

用軟體癱瘓基礎設施,比打一枚飛彈還有用

回顧中國網路部隊的發展,從攻擊手法來說,中國對臺灣的網路攻擊一直在變。早期可能只是想把木馬病毒,近來則是嘗試在必要時刻癱瘓或毀損關鍵基礎設施,以及對假訊息對心靈層面的破壞。

林穎佑解釋,現在的攻擊已經從看不到的軟體對軟體,提升到軟體控制硬體,像是停電、印鈔票這種,北韓就曾經在 2013 年癱瘓南韓的 ATM,造成金融秩序混亂,這個的攻擊遠高於打一枚飛彈。臺灣也曾在去年前美國眾議院院長裴洛西訪臺時,出現 7-11 看板變成「戰爭販子裴洛西滾出台灣」字樣的風波。

林穎佑憂心指出,大家要試想一個情境,如果今天官方網站被共軍給癱瘓,民眾在無法查證事情的真相底下,要怎麼去做真偽的判讀?這會是一個滿大的問題。

中國發展網路部隊為「維穩」

中國會開始著重網路攻擊,林穎佑說這源自於 1999 年的科索沃戰爭時,由於美軍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中國發動網民向美國發動網攻,進而意識到自身網路能力的落後。這個事件也讓中國開始興建防火長城。

2005 年在光纖網路問世後,因為擺脫過去的 56K(「撥接網路」的代稱),上網速度變快,網路攻擊轉為寄送惡意連結,但這都是屬於較容易被識破的「中獎 300 萬」類型詐騙訊息。

但到了 2010 年後,開始出現所謂 APT 攻擊。過去即使空有技術,如果攻擊對象不點開惡意連結,那就會是無效的。APT 攻擊開始會針對攻擊對象做基本的資訊蒐集,並量身定做攻擊的形式。林穎佑以自身為例,假如對象是個大學教授,那就在期中考週時寄一封惡意信件,裡面假裝是學生的期中作業,誘使攻擊對象打開。

林穎佑說,近來各式各樣的系統都越來越依賴電腦,這在結合實際的軍事攻擊後,就會變得非常強大,中國稱之為「力量的倍增器」。

林穎佑也強調,除了 1999 年科索沃戰爭的教訓外,中國會著重在網路力量的發展,反而是針對內部監控,所以發展網路部隊,有利於維穩。相比起美國的威脅,中國反而更怕自家網民大肆宣揚「武漢肺炎死了一堆人」的內部聲音。

「中國政府注重目的是維穩!」林穎佑說,為何當初香港反《國安法》被嚴厲鎮壓?有兩、三百萬人自主上街頭,是中國最怕的事,如果香港可以這樣弄,那新疆?西藏?中國每個城鎮都這樣上街頭?中國政府不能容許內部的反對力量。

林穎佑指出,除了維穩的重要原因外。美國其實二戰就在使用航空母艦,中國若要中途跟上並不容易。而中國能夠跟美國一起賽跑而差距相對比較少的就是網路,因為網路大家都是從 90 年代才開始玩的,這也是為何中國為什麼會先選擇發展網路部隊。

2016 年中國「戰略支援部隊」成立

中國的網路攻擊手法的進步,但林穎佑認為,最重要還是歸功於「組織」的建立。習近平上任後進行軍改,2016 年中國「戰略支援部隊」成立,把過去散在各個地方、各個軍種的網軍全部集合過來,象徵著組織管理與整合。

林穎佑分析,組織化後的好處是人事權的指揮、績效的評估。第一,避免「疊床架屋」,以前大家會同時打一個地方、搶生意,現在由政府統一管理。第二,用網軍來管網軍,對於一個駭客而言不需要去打靶或跑五千公尺,他的武器不是步槍而是鍵盤,那麼績效到底要怎麼去評斷?找一個懂資訊的人來對他,就能可以避免上述的問題,這個就是中國成立戰略資源部隊最大的功效。

林穎佑說:「2016 年以後,解放軍的網路攻擊大家突然一直在講,就覺得好像越來越強。我覺得不是技術的問題,是在這個組織上面的改革,這個是蠻重要一點!」

然而,雖然中國傾組織之力管理網路部隊,但《網路安全法》、《反間諜法》等各式各樣的法規也陸續誕生。

林穎佑認為,這些限制重重的法規,某程度上也在扼殺中國網軍的進步空間。他舉例,中國過去知名的白帽駭客組織、專門修復網站漏洞的「烏雲安全網」,因為抓到官方網站的漏洞而被中國政府強迫關站、網站主創辦人劍心(本名「方小頓」)失蹤。他認為,如果中國連這種修漏洞的「烏雲安全網」都不能容忍,網路部隊本身的「駭客精神」已蕩然無存。

面對網路攻擊,林穎佑坦言,「防禦」是最好的攻擊,畢竟也很難實體去做反攻。對於一般民眾而言,其實「資安意識」要建立,做法也很簡單,就是不要亂點連結、記得登出帳號、定期更換密碼、開二階段認證,這些很基本的東西要做到就很難。

林穎佑也建議,中國製的通訊產品不要使用,不要想為了省個幾百塊錢。畢竟安全就是必要的投資,就像買機車也會花錢買安全帽,事關安全就不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