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目前民調處於老三的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日前再度提及中國開戰議題,喊出:「選侯友宜,青年遠離戰場、進入職場」企圖搶救青年票。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指出「反戰不是臺灣能選擇的,避不了那就只能面對,做最壞打算、最好準備。」他說明,國際環境是現實的,臺灣要建構一個讓中國「打不起來的環境」,使國際情勢在稍微提升下,各國就會表態、力挺臺灣,增加中國開戰的成本、讓臺海不只是臺海問題,是防止戰爭最好做法。
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勵志協會、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及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上(6)月 21日共同舉辦「週三青年日」,以「開戰假議題:中國侵略台灣的成本分析」為題。邀請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陳亮智、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與談。
林穎佑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當初被全世界認為打幾天?三天?一個禮拜?但現在是以年為單位繼續進行。出軍事規劃是動態的、無法推測估算。所以要防止戰爭,除了準備外,就是能不能「讓敵人下不了決心」?
林穎佑強調,反戰不是臺灣可以選擇的,避不了那就只能面對,所以就要做最壞打算、最好準備。
如何讓中國下不了決心?林穎佑認為,首要就是臺灣人「願不願意打」?他說,臺灣人都要建立願意打的信念,但現在很多假訊息在分化內部的團結,讓臺灣內部不想打。
從烏克蘭的例子中,林穎佑也認為戰略和武器必須「與時俱進」,可能是新科技、數據應用、低軌衛星。像是中共去年去年的「六區軍演」,到今年的「聯合利劍軍演」,老共動態要關注,那代表中國可能怎麼樣打臺灣,而我們防衛就是依據中共的打法來做調整。
林穎佑也認為,也要看美國人在做什麼,因為每年「環太平洋軍演」都有新戰略,臺灣是否可以把自己可扮演角色去做連結?把其他國家的利益和我們綁在一起?
林穎佑呼籲,臺灣應該要建構一個「打不起來的環境」。國際必定是現實的,當然會考量為何要幫這個忙。他舉例,像是去年中國圍臺實彈演習中 5 顆飛彈打進日本EEZ(專屬經濟區),讓日本印證「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尤其現在中國在南海引發的問題,各國態度都會有所調整。他指出,如何不讓老共打我們後,其他國家才幫忙,而是可以讓情勢有稍微提升下,各國就會有表態?讓臺海不只是臺海問題、全世界都來關注臺灣,能讓中國要開戰的成本提高。
王國臣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全世界知道,開戰國是要付出代價的。雖然有人認為中國的經濟實力雄厚能撐比較久,但他認為俄國撐到現在,因為俄國在 2014 年「克里米亞戰爭」後被美國制裁,某程度早已「北韓化」跟國際連結越來越微弱。所以對俄的經濟制裁,是屬於慢慢發酵、效果沒預期中大。但如果換作中國,對美國雖然會是個雙面刃,但對中國的衝擊應該會遠比俄羅斯大。
王國臣也認為,普丁執政俄羅斯超過 20 年,在國內執政地位遠高於習近平。習近平發動戰爭的內部穩固成本,會比普丁高。
中國經濟走下坡,攻打臺灣是否成為轉移執政不利的藉口?王國臣回顧過去中國史,在毛澤東時代的韓戰、鄧小平時代的中越戰爭,都是在經濟鞏固的狀況下發生。而在雍正時,平常被管的死死的八旗軍被要求進京商議攻打蒙古一事,反而帶著軍隊進來政變。他認為,當中國政局不穩時,調動軍隊根本不知道「槍口是朝臺灣還是朝北京」。
王國臣指出,近來中國一直在救經濟,不管是每年的全國代表大會,都是以經濟為主,臺灣議題只佔很小且後面的篇幅。當然,依據「戰爭邊緣理論」,戰爭也是有可能在極端的情況下發生,但他評估,當中國經濟是砸錢就可以救的狀況下,它當然以經濟為優先,而非開戰。
王國臣評估,其實留下臺灣對中國有很多好處。像是目前美中貿易戰,臺灣作為出口或人才技術引進的管道,其實對中國有利。像是先前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時,共軍在上面飛,兩岸航運照樣創歷史新高,沒有阻礙到正常貿易,可見演習還是對貿易繞道。
王國臣說,隨著中國政治氣氛越來越肅殺,小粉紅的民族主義是會有的,主要為了紓緩內部壓力。但其實,統一臺灣正是中國分裂的開始,革命成功下一步就是內亂,不如留下臺灣作為永遠團結的目標。
「中國會武力侵臺大家不用懷疑,這是意願和能力的問題,它在等待好的時機。」董思齊則認為,2025 年會是臺灣的重要「政治時程」,到時候會是新總統執政第一年,可能面臨國會朝小野大,會需要進行內部的各種整合,這正是對臺灣相對脆弱、對中國有利的時間點。
董思齊表示,這次選舉為何重要?這會影響中國理性計算侵略臺灣的成本,如果選舉結果呈現出「好像認為統一也沒關係只要不打仗就好」,臺灣被中國武力侵犯的可能性就會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