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武力攻擊前的「灰色地帶作戰」 台灣可以怎麼做?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對台灣有武統意圖的中國,在用飛彈直接攻打、封鎖台灣前,有非常多的事情可以做,也就是所謂的「灰色地帶作戰」。中國近來不斷去破壞海峽中線的定義、建立錯誤的經濟依賴,但這些軍事侵擾或經濟脅迫,都必須搭配輿論戰或法律戰等連續技,才有辦法成功。面對溫水煮青蛙,台灣人要如何去判斷並做出因應?資訊戰專家、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在「2024年打假、打詐與社會安全論壇」,以近來金門海域中國三無船翻覆事件為例,完整解析中國灰色地帶作戰手法,以下是《沃草》的完整報導。
Q:什麼是灰色地帶作戰?
沈伯洋指出,認知戰、輿論戰其實只是中國眾多作戰方式的其中一環,應從更上位的「灰色地帶作戰」談起,意即在真正軍事進攻之前,做出各式各樣的試探性侵擾。
「灰色地帶作戰」大致分為 4 類手段:政治法律、經濟、軍事、輿論,環環相扣之下,就能不斷對想進攻的國家產生壓迫。
Q:國際如何面對中國灰色地帶作戰?
以常被中國船隻騷擾的菲律賓為例。沈伯洋指出,菲律賓面對中國船隻騷擾時,都會出動額外的蒐證用船隻、無人機或飛機,遠遠在一旁把中國的行動即時傳播出去。一是訴諸國際媒體,尋求諸國際支持,有時甚至會直接讓媒體上蒐證船報導。此外,以直播方式將事實告訴人民,讓中國無論如何帶風向,都無法撲滅菲律賓人的怒火。
當然,沈伯洋指出,菲律賓這樣做需要成本,要多出一兩艘船或飛機,確實不輕鬆。但這樣比事後闢謠、做短影片、開記者會效果更好。第一時間資訊放出來後,國際的反應、菲律賓內部的反應馬上出現,中國的輿論戰就不好做下去。
沈伯洋說,從菲律賓的案例可以明顯感受到,輿論戰其實就是「說破不值錢」。然而,預判需要長期的數據和研判能力,包括像是中國的假漁民船的軌跡長什麼樣子?
經濟戰也同樣可以使用「說破不值錢」來破解。沈伯洋舉例,像是最近越來越多立委去中國談經濟利益,例如讓某種農產品大量賣給中國。建立依賴關係後,只要中央政府讓中國不滿,中國就立刻不買,讓民怨四起、覺得「政府害我的東西賣不出去」。這不是直接的軍事行動,但藉由經濟協定融合輿論,一樣能在台灣內部製造仇恨。
沈伯洋指出,在立委出發前就要先讓大家知道他想做什麼,先讓人有心理準備。更重要的是提出「替代方案」,假設農產品賣不了中國,那可以銷到日本?東南亞?或擴大內需?提供選項、告知意圖,這樣事發後人民才能立刻意識到,並抵擋風向的帶動。
Q:台灣近來有發生過「灰色地帶作戰」嗎?
沈伯洋說,2 月 14 日金門水域發生中國無船名、無船證、無船籍「三無船」翻覆,造成 2 名中國人死亡事件,即是中國灰色地帶作戰的經典案例。
這乍聽像是個陰謀論?翻船又不是中國有辦法直接製造出來的案例?但沈伯洋解釋,灰色地帶作戰要啟動的當下需要一個 trigger,事件發生後就可以啟動整個作戰 SOP,所以這個事件是偶發或故意製造的都可以、沒差。
第一,中國當天 14 日馬上打輿論戰,稱台灣海巡「粗暴和危險」。從的官媒、與中國合作的微博帳號,一直到台灣在地協力者的紅色媒體,全部用「粗暴和危險」定調,導致大家第一個看到的都是海巡過度粗暴、不重視對方的性命在做追尋。
這是為了確保在一開始,不管是中國或台灣國內的輿論都是倒向中國。而 17 日接著打「法律戰」,宣稱金門「禁止限制水域(等同領海)」不存在。法律戰意即管轄權的擴張,畢竟中國中國最終目的就是要讓台灣所有的事情歸他管、整個台灣都在中國的管轄範圍之內,也就是「內國法化」。但中國不能一次性的宣稱,否則會造成反彈,所以先是不承認 A、再不承認 B、再不承認 C,一步一步進逼。
隔天 18 日,中國直接把船開進金門禁限制水域,並臨檢金門的觀光船,製造政治上否定台灣的水域,然後就直接侵門踏戶來執法的事實。沈伯洋強調,法律戰就像是定契約一樣,契約是雙方合意即可,所以法律戰有個非常重要的要件就是「對方也承認」。也就是說,中國要製造台灣什麼都不做、「默認」這件事,像是陸委會和政府都不講話,或用「道歉」的方式肯定中國。所以這也是為何,當時中國不斷逼台灣要道歉。
但可惜的是,中國這次碰到的海委會主委是管碧玲,她知道中國的把戲,所以不會掉進陷阱。但這樣一來,中國的攻擊無法往下進行,所以中國繼續回來打輿論戰,必須毀掉主委、換一個新的上來。於是網路上就流傳一段偽造管碧玲說「中國漁民該死」的 LINE 對話截圖,企圖提高管碧玲的仇恨值。
沈伯洋也指出,同時間 27 號中國官方定調「214 惡性撞船事件」,先前完全沒有出現在台灣和中國的媒體的字眼,便鋪天蓋地在各社群媒體出現,甚至台灣媒體也直接使用。
更不用提,當時的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與國民黨團合作的無黨籍召委高金素梅,直接用中國官媒字眼當會議名稱,都是為了要繼續帶輿論、宣傳台灣製造事故的負面形象。也因此,當時海委會才會嚴正表態不接受。
沈伯洋分析,在中國三無船事件中,中國首先用輿論戰去否定當時的事實,再用法律戰去擴張法律範圍,再用輿論戰做抹黑。依照過往研究香港等地的經驗,「輿論戰、法律戰」的組合至少會反覆操作 3 次。
沈伯洋示警,第 3 次的操作有可能出現在「地方包圍中央」。若中央不肯承認,就由地方政府來道歉,再搭配經濟來誘導,像是開放中國團客、購買農產品等。
Q:台灣該如何反制?
「光是只有軍事上做準備是完全不足的!」沈伯洋表示,台灣內部法律若無法應對經濟、法律、資訊世界的攻擊,會讓中國有很大的操作空間。在經濟上要獨立、不能過獨依賴中國,經濟協定也必須要被限定,也要授權主管機關能反制灰色地帶作戰的法律。
沈伯洋也指出,台灣面臨綜合性的威脅,不應該再把每一個東西拆開。像是去年中國解放軍用假消息攻擊衛福部,衛福部只是闢謠根本不夠,但熟悉解放軍的國防部又不了解衛福部業務,無法去做論述上的反制。這就顯示整體的灰色地帶作戰,需要的一定是跨部門合作,一個部門絕對不可能做得到。
沈伯洋舉例,像是日本有「國家安全保障局」,在內閣下但可統整各部門,只要花 20-30 的人力,專門去回應攻擊就好。芬蘭也有「卓越中心」彙整民間和公部門資料,去判讀俄羅斯的混合威脅。他說,台灣身為灰色地帶攻擊第一線國家,卻沒有機構在做研判,這是台灣為何危險的原因。
沈伯洋強調,修法最重要的事情永遠都是「揭露」、「透明」。這是民自由國家應對的方法,雖然無法像獨裁國家那樣迅速,但是透明、自由才是民主國家最重要的基石。
Q:所有認知戰都要回應嗎?
沈伯洋強調,中國的輿論戰,或者大家講的認知作戰,重點根本就不是在於假訊息,而是「帶風向」。能夠研判「嚴重性」是重要的,不能夠遇到所有帶風向的人都說是認知戰,也沒必要遇到任何放假消息的人,都要趕快去回應。
「不要什麼事情都當作是認知作戰,應該是要去全盤的去看!」沈伯洋表示,如果只是小粉紅翻牆出來酸人或大量留言,但沒有一個搭配的事件,就不會落入「灰色地帶作戰」,即使中國真的在作戰,也沒有必要把事事都極大化。
畢竟資源有限,沈伯洋認為,要去觀察像是中國現在在做什麼事情?是否有跟哪個軍事行動搭配?跟哪個經濟交換做搭配?跟哪個外交行動做搭配?那個認知作戰才是重要的認知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