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政治學台灣公民願意為對抗中國上戰場嗎

編輯
發佈時間 2019/4/23 03:54:35
最後更新 2019/4/23 09:23:51

作者/菜市場政治學

葉耀元(休士頓聖湯瑪仕大學國際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吳冠昇(普度大學政治所博士生)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陳方隅(密西根州大政治所博士候選人)

中正預校學生閱兵典禮。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學生閱兵典禮-學生校閱部隊.jpg) (CC BY-SA 3.0)

中正預校學生閱兵典禮。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1月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不排除武力併吞台灣」的言論,這場演說中,習近平重申了中國長久的對台政策,那就是「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統一台灣」。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中國願意和各種國際勢力及「少數的台獨份子」對抗。

台灣總統蔡英文強勢回應習近平,她表示台灣永遠不會接受「一國兩制」作為兩岸關係的基礎,「統一」在她任內也絕對不可能發生。蔡英文總統的支持度在發表這段談話後迅速攀升,並獲得美國白宮和國會表態,支持台灣對抗中國壓迫。

雖然目前兩岸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看起來不高,但隨著中國表現出的對台敵意越趨明顯,很多人都會有這個疑問:「台灣民眾是否願意起身對抗中國呢?」這個問題在台灣尚未被好好地省視。

台灣人對戰爭傷亡的接受度有多高?

在這個研究當中,我們對兩個主要的問題特別感興趣,第一,台灣民眾在知道可能的戰爭死亡人數情況下,是否仍會反對與侵略者對抗?假設在軍事衝突當中僅會有少量的戰爭死傷(如幾百人),但多數民眾仍然不支持對抗中國侵略的話,那麼我們可以推論,人民對戰爭傷亡接受度和對持續戰爭的信心皆很低。第二,我們想要了解哪些因素會影響民眾對戰爭傷亡接受度的高低。

我們的研究可以提供一些解答。我們委託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在2018年7月3日至5日調查了1001位20歲以上的台灣民眾,詢問「在這場兩岸戰爭中,請問您認為當我國死傷人數超過什麼數量之後,您就不願意再支持這場戰爭? 」,並有以下六種選項:

  1. 0 人死亡
  2. 1 - 50 人死亡
  3. 51 - 500 人死亡
  4. 501 - 5,000 人死亡
  5. 5,001 - 50,000 人死亡
  6. 超過 50,000 人死亡

最多人選擇的選項是超過50,000人死亡(32.2%)和0人死亡(20%),而51-500人死亡(7.7%)和5,001-50,000(9.9%)是占比最低的選項。 這樣的結果令人驚訝,因為本次調查顯示,戰爭死亡人數與台灣人對戰爭的接受度之間不存在「線性關係」。在其他研究當中(例如關於美國人對海外戰爭支持情況的研究)通常會指出:死亡人數越多,人民就越不願接受戰爭。 但這個情況在台灣不成立。

調查結果:台灣人並不怯戰

根據調查結果,大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完全反對戰爭(不願意忍受哪怕僅有一人死亡),但有更多的人願意承受大量的死亡人數(50,000人)。 這個數字甚至高於美國對2003年初出兵伊拉克的支持;即使當時美國社會對該次出兵行動的支持度很高,但也不過只有11%的美國民眾表達願意容忍50,000人的傷亡門檻。 簡而言之,我們應該能夠猜測,雖然有一部分的台灣人極力想避開戰爭,但如果發生戰爭,另有相當大一個部分台灣人願意承擔戰爭帶來的大量死亡。 目前台灣社會在這個問題上尚未形成共識。

台灣願意容忍高戰爭傷亡人數的比例比美國高。製表:沃草

台灣願意容忍高戰爭傷亡人數的比例比美國高。製表:沃草

有什麼因素影響民眾對戰爭傷亡的接受度呢?調查結果符合我們對台灣政治局勢的理解。有較強台獨傾向的民主進步黨,其支持者似乎對戰爭傷亡的接受度較高,男性也對戰爭傷亡表現出較高的接受度。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進入軍隊服役的經驗與對戰爭傷亡的接受度兩者之間在統計上沒有產生相關性。只有那些認為軍事訓練在戰爭中面對敵人時有幫助的人,才對戰爭傷亡表現出較高的接受度,其他的因素並沒有顯著影響,例如不管是否曾服役或者為志願役或義務役。調查結果似乎符合台灣軍方的看法。目前,有許多人對國軍保衛台灣的能力抱持懷疑態度,另外政府希望將國軍兵源逐漸改為全部由志願役組成的努力也成效不彰。

總而言之,我們的調查有一個重大發現:即使海峽兩岸軍事能力的差距在擴大,但如果與中國之間的衝突無法避免,仍有很大一部分的台灣人願意承受戰爭的巨大代價。這對於以美國為首的台灣盟國來說,是一個使他們保持對台灣信心的信號,並讓他們願意在軍事防衛實力上繼續支持台灣。另外,這個調查結果也對北京當局傳達了一個明確的訊息:除了入侵台灣本身就是一個艱難的軍事任務外,還會在侵略過程中遭遇到願意接受重大戰爭傷亡的民眾為了捍衛民主和自由的堅決抵抗。這個訊息有望讓像習近平這類的領導人相信:和平務實的做法才會對兩岸關係有益,因為台灣民眾並不怯戰。

原文英文版於2019年3月22日刊載在《外交家雜誌》,本篇內文由沃草賴昀編輯翻譯為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