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位處颱風、地震好發地帶,我們從小就熟知必須做好防災物資準備,才有辦法應對天然災害可能導致的突發困境。雖然防災觀念大致適用於因應戰爭情境的自保求生需求,不過因應戰爭的物資準備仍有一些差異,例如,戰爭情境所需物資儲備必須兼顧居家儲存與外出避難兩種類型;所需物資數量與類型,相較應對天然災害更多。
阿草帶你看,一起來瞭解,面對潛在的戰爭風險,民眾準備維生物資應該注意哪些事情。
影片,介紹外出避難所需物資及背包挑選。](https://bunko.watchout.tw/content/images/2023/12/-YT-----------1.jpg)
應對戰爭情境的物資準備,與常見的防颱準備有所不同,大至分為居家儲備與外出避難兩大類。圖為沃草「從零開始!準備緊急避難包!」影片,介紹外出避難所需物資及背包挑選。
區分物資兩種需求
居家儲備:視情況準備7天至14天份飲水與生活用水、食物與維生必需物品。
外出避難:可隨身攜帶的外出緊急避難背包,內含1-3日份維生所需食品、飲水、物資及器材。
相較於台灣比較熟悉的防颱準備,戰爭情境下物資準備量較多,而且需要兼顧外出避難需求。依據現行法規,戰爭時期政府將會運作「物資配售」制度,因此民眾最需要準備的物資是渡過戰爭初期一、兩週的食物、飲水與各類維生必需品,並且透過物資配售管道進行補充。
除居家儲備之外,還需準備隨時可以背著走、堅固耐用的緊急避難背包(具備防水效果更為理想)。理想的緊急避難背包重量必須符合個人體能條件,背不動或走不遠的避難包將會妨礙逃生。由於台灣城鎮之間的距離通常在數十公里範圍內,準備1-3日維生物資,已經足夠我們移動到下一個城市尋求避難收容與物資補給。
物資準備的原則
容易保存:戰爭時期民眾很可能遭遇停電,需要冷凍或冷藏保存的生鮮類(海鮮、肉類、鮮奶)不適合儲備,應以容易保存的食品作為替代營養來源。
容易攜帶:避難背包中攜帶的物資,應優先考量體積小、重量輕、包裝平整不占空間,才能將有限的避難背包容量作最佳化利用,並且減輕體力負擔。
兼顧個人需求:物資準備應考量自己、同住家人或動物夥伴的年齡、健康狀況與特殊需求(譬如:嬰幼兒、身心障礙、老人),適度調整及增減物資準備數量與項目。
適量適用:儲存物資可以幫助我們平安渡過戰爭時期可能發生的物資匱乏,並且帶來心理上的安全感,但應以符合自己與家人需求為原則;戰爭時期,若持有或攜帶大量物資、財物避難,可能引起不肖人士覬覦。
居家物資準備:7-14日份維生必需品

居家物資儲備可以幫助我們平安渡過戰爭時期,也能帶來心理上的安全感。圖為《積極行動指南》第二張居家物資準備清單(沃草製表)。
外出避難物資準備:1-3日份維生必需品

準備外出避難 避難資必須重視攜帶性,適量適用,過多物資可能會妨礙逃生。圖為外出避難物資建議清單(沃草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