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表第三份對臺政策白皮書統一後將派軍隊公務員接管臺灣

發佈時間 2022/8/12 10:16:51
最後更新 2022/8/12 11:49:26

何宇軒

曾在主流媒體、獨立媒體擔任編輯、記者,也曾任職 NGO 與國會黨團。目前回歸校園進修中國研究,並以獨立記者身分與媒體合作從事新聞採訪。

中國國臺辦在前(10)日公佈了《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這是年底可能打破中共領導人最多擔任二任、10 年慣例,企圖展開第三任期的獨裁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任內首度公布的「對臺政策白皮書」,也是中國第 3 份對臺政策白皮書。前 2 份都在江澤民任內發布,分別是 1993 年公布的《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及 2000 年公布的《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這 3 份白皮書的主要內容都是在重申中國促統、反獨的立場,包括從歷史層面切入,說明為何臺灣自古屬於中國,或是從國際法角度,反對「臺灣地位未定論」等等,同時也宣傳兩岸統一之後的好處。而 2022 白皮書和之前 2 份最大的差異,就是先前的兩份白皮書都提到「統一後,不派軍隊和行政人員駐臺」,2022 卻拿掉了這樣的敘述,暗示若兩岸統一,中國將會派遣軍隊和行政人員管理臺灣,讓人想到駐港解放軍對香港的影響。

中國政府 8 月 10 日公布《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

中國政府 8 月 10 日公布《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

除了共通的內容,在細節上仍可以發現三份白皮書的不同,而這些其中的差異,讓我們在研究中國對臺政策時,能從中發現政策改變的蛛絲馬跡。

那這3份白皮書究竟哪些不同?直接說重點:比較1993年與2000年的白皮書,可以發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定義被不斷限縮,把臺灣視為地方政府。此外,1993白皮書有隱晦提到對臺動武的條件,而2000白皮書則把動武條件講得更明確、項目也增加。2022白皮書的動武條件則延續2000白皮書,沒有特別改變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中國公布3份白皮書的時間點,正好都與當時臺灣相關的重大事件有關,以下將3份白皮書提到或相關的大事記條列呈現,使讀者更能理解時間脈絡:

紅字為外界認為與該次白皮書發布有關的事件

紅字為外界認為與該次白皮書發布有關的事件

從1993白皮書發布的時間點,可以看出是針對當年李登輝政府正在推動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行動,準備在當年9月的聯合國常會中,由中美洲友邦提案申請重返聯合國。而2000白皮書則被認為是針對1個月後的臺灣總統大選,但那次選舉的結果是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當選、臺灣首度出現政黨輪替。

在2000白皮書中,有很大的篇幅在批評李登輝以及與與他提升台灣主體性有關的政策與外交成果。包括李登輝1995年訪美,到母校康乃爾大學演講 ,成為史上首位進入美國的中華民國現任元首,也是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首位訪美的現任元首,被認為是中華民國在外交上的一大突破。雖然名義上是私人行程,但畢竟他具有總統的身分,還是引起中國的不滿,在1個月後,進行飛彈發射及軍事演習。

在1999年7月,李登輝在接受德國媒體「德國之聲」訪問時,提出「兩國論」,以東西德模式來說明兩岸關係與核心問題,讓外國人比較可以理解。這一點在2000白皮書中被中國大力抨擊,否認兩岸屬於東西德的關係。

以下針對3份白皮書當年發布的原因與重要內容分別做說明:

1993白皮書:反對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

白皮書中聲明「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原則是實現中國統一的基本方針;臺灣問題為中國內政問題,臺灣加入聯合國問題是一種製造「兩個中國」的行為,反對任何國際勢力介入中國內政主權問題,所以中國強力杯葛臺灣參與聯合國的行動。並重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一中原則)

當年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教授張讚合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這份白皮書表面上是對臺政策聲明,實際上卻是對國際社會表達中國對臺灣方面開拓外交空間的立場。有媒體分析認為,時機選擇上除了當年 9 月聯合國即將開會,對於 7 個中美洲國家為我國所提的入會申請案作因應外,主要目的仍在回應當時臺灣內部朝野共同攜手推動參與聯合國的動作。當時的政治氣氛下,臺灣朝野都在推動中華民國重新加入聯合國,而中國在提醒李登輝政府注意,在加入聯合國議題上,不能忽視中國此一巨大的變數。

另外也因為白皮書批評美國不遵守《八一七公報》(《中美就解決美國向台出售武器問題的公告》),批評美國對臺灣軍售威脅到中國的國家安全,時任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羅德回應,美國對臺灣的軍售只限於防禦性質;至於臺灣加入國際組織的問題,他認為應個案處理,在一些經濟性國際組鐵,中國與臺灣可以找出雙方均入會的方式。

2000白皮書:批評兩國論、明示對臺動武條件

2000年臺灣總統大選前夕,中國希望藉對臺政策強硬化的宣示,迫使新領導人與「兩國論」劃清界線,重回一個中國原則的方向。白皮書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聲稱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兩岸什麼問題都可以談。這份白皮書對於李登輝提升臺灣主體性的施政,以及他提出的兩國論,做了強力的抨擊。至於1993和2000兩份白皮書內容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差異

學者高素蘭認為,2000白皮書對一個中國原則內容概念趨向緊縮,從「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回到生硬的「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不但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也否定兩岸分治、互不隸屬的政治現實。白皮書也明白地矮化臺灣是「地方當局」,強調北京是「中央政府」。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嘉樹認為,此白皮書與1993白皮書最大的不同,在於更強調「一個中國」的原則,解決臺灣問題必須以「一個中國」為前提。

當時李登輝政府的「陸委會」也回應,白皮書內容片面窄化了「一個中國」的定義、對「臺獨」的認定卻過度的擴大,因此兩岸各自表述的空間被刻意壓縮。

對臺動武條件的變化

1993白皮書對於動武條件並沒有很明確的說明,只提到「『臺獨』分子鼓吹『獨立』,將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政府對任何製造『臺灣獨立』的行徑絕不會坐視不理」但沒有說「坐視不理」指的是什麼;至於2000白皮書則是很明白的說就是動武。

同時,2000白皮書在1993白皮書對臺動武的二個條件(臺灣被以任何名義從中國分割出去、外國侵占臺灣)以外,又新增了「臺灣當局無限期地拒絕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岸統一問題」一項條件。

當時《聯合報》媒體的分析普遍認為,新增的第3項,指的就是李登輝訪問美國後,中國內部認為李登輝政府會與中國進行事務性協商,其實是要以談判為名,行拓展臺灣國際空間之實,所以當時中國內部、特別是軍方,即建議高層,將臺灣拖延談判列入動武因素之一。而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後,中國方面也認為這是臺灣在拖延兩岸談判,所以在臺灣即將選出新總統之際,將「臺灣拒絕和平統一談判」列入動武條件。

2022白皮書:不再承諾「統一後不派軍隊駐臺」

由於2022白皮書發布的時間點在裴洛西訪臺、中國軍演結束之後,雖然中國官方第一時間沒有正式承認,在這個時間點發布,是與裴洛西訪臺有關,但由於時間點非常接近,因此也引發聯想。事實上,不同於1993、2000白皮書都有對具體的事件加以批判,例如臺灣推動加入聯合國、李登輝兩國論等,在2022白皮書,幾乎沒有提到任何的具體事件,也因此難以光從內文判斷其發布意圖。

白皮書的內容除了和先前一樣,重彈促進統一的老調之外,2022白皮書與前兩次白皮書最大的差異在於,前兩次都有提到,若兩岸統一後,會讓臺灣擁有高度自治,「中央政府(北京)不派軍隊和行政人員駐臺」,但本次白皮書卻沒有這樣的表述,有評論認為,北京對臺灣實行「一國兩制」的空間縮小,若兩岸統一,將會有解放軍駐臺,基本上就是參照了港澳模式,軍權與外交權都歸屬「中央」。

結語

或許讀者會有疑問,為何我們需要理解中國的對臺論述?又或是更進一步說,其中提到的「統一後的承諾」等內容,當臺灣同意統一與接受一國兩制的民意已逐年下降時,就算知道又有甚麼意義?但筆者認為,兩岸的議題從來就不限於兩岸之間,中國發布的對臺政策白皮書,不只給中國人自己看、給臺灣看,更是要向全世界宣傳其論述與意圖。唯有在理解其意圖之後,才有因應與反制的可能;而另一方面,藉由觀察歷次白皮書越來越限縮、強硬的走向,其中透漏哪些訊息、是否能作為臺灣政府對中政策修正的參考?這都值得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