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媒扭曲大罷免公民角色:只講「側翼」不用「罷團」、刻意強調民進黨
【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
因藍白一連串毀憲亂政作為而引發的大罷免潮,第一波投票將於 7 月 26 日登場。認知戰研究智庫 IORG 上週也發布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官媒針對台灣大罷免的報導都會刻意提及民進黨,想增強民進黨主導大罷免的錯誤印象,並且用「側翼」等詞彙抹滅罷團的主體性。
IORG 認為,中共官媒藉由扭曲大罷免的報導,強化賴清德、民進黨政府、大罷免支持者及台灣民主負面形象。宣稱大罷免由賴清德及民進黨政府主導、撕裂台灣社會的政治鬥爭。另一方面,中共官媒形塑罷免支持者為偏激的「青鳥、黑熊、蟾蜍」,是受民進黨鼓動、政治狂熱的少數民眾。

IORG 彙整分析 2025 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半年期間提及「大罷免」的華語文本,揭露宣稱「大罷免不正當」、「大罷免不可通過」的資訊操弄論述內容、設計技巧、操作戰術。
IORG 指出,全國各地由公民發起的罷免連署具有草根公民運動性質,反對罷免的資訊操弄論述將大罷免扭曲為「執政黨主導、奪權、獨裁、政爭」,是一種偏離實情、否定公民自主性、帶有陰謀論色彩的資訊操弄。
中國官媒不講「罷團」只講「側翼」刻意 狂提民進黨弱化大罷免公民角色
報告觀察到,在各大平台間,提及罷免的 Threads 文本數量最多,是大罷免輿論的「主戰場」。
而 4 月 29 日國民黨、民眾黨發起「反綠共、戰獨裁」集會,中共平台、抖音出現傳播高峰,且為半年內單日最高,反映中共高度關注該次反罷免集會。IORG 也觀察到,當日及次日微博上曾有多則來自中共官媒帳號發布的文本,然而後續皆已下架
針對大罷免,中共官媒最常提及的政黨是「民進黨」,強化民進黨主導、影響大罷免的印象。相對而言,台灣媒體最常提及的則是國民黨。
另一個也和台灣媒體相反的指標是,中共官媒提及「罷團」的次數,更是少於在這次因不分區而倖免於罷免潮的民眾黨。中共官媒更常使用具貶抑性的「側翼」說法稱呼罷團,否定罷免團體的自主性,再度強化大罷免由民進黨主導的印象、弱化罷團角色。
中國刻意放大「反罷免」聲量 黃國昌也上榜
報告也觀察到,中共官媒最常提及的台灣政論名嘴、網紅前 10 名之中,除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外,多為反對大罷免立場。包括親中民嘴郭正亮、謝寒冰、「館長」陳之漢、2024 中國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前中國國民黨立委蔡正元、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前民進黨立委沈富雄,顯示中共官媒有擴大反罷免名嘴聲量傾向。
而中共官媒最常提及的台灣區域立委前 10 名之中,有 7 位正面臨罷免投票,分別是: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徐巧芯、傅崐萁、羅智強、葉元之、賴士葆、李彥秀。
IORG 分析,在中共官媒最常提及的政治人物中,中共官媒明顯在大罷免議題突顯賴清德角色,提及最多次的政治人物是賴清德,為第 2 名、立法院長韓國瑜的 2.91 倍,比例也明顯高於台灣媒體的 1.25 倍。
值得一提的是,未直接受大罷免影響的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則排名中共官媒最常提及的政治人物第 5,是前 10 名中唯一非兩大黨的政治人物。
中共以「綠色恐怖」形塑「台灣人反罷免」 旺中、TVBS、聯合報也愛用
報告指出,中共官媒、香港官媒藉大罷免相關的評論,抹黑台灣總統、執政黨、大罷免支持者,形塑「大罷免不正當」 、「多數台灣民意反對民進黨也反對大罷免」的世界觀。
中共宣稱,大罷免是由總統賴清德及民進黨政府主導、而非是由公民團體發起,本質是政治鬥爭,是綠色恐怖、獨裁的展現。大罷免支持者偏激、不理性,受賴清德及民進黨政府鼓動,是少數民意。並宣稱,多數的台灣民意反對大罷免,也反對賴清德及民進黨政府的極端政治。
中共官媒也對大罷免共發表 20 則評論文章。IORG 歸納為 5 項資訊操弄論述,包括:「賴清德及民進黨政府綠色恐怖」、「賴清德及民進黨政府獨裁」、「賴清德及民進黨政府政治鬥爭,撕裂台灣社會」、「大罷免支持者如同邪教」、「台灣民怨沸騰,島內民眾大喊我反綠」。
對比中共官媒及台灣媒體針對批評大罷免的說法,中共官媒較偏好使用「綠色恐怖」、「獨裁」。有趣的是,中共卻完全不使用「塔綠班」、「綠共」詞彙。
IORG 認為,使用「綠色恐怖」連結大罷免事件,將台灣當前民主體制下民進黨執政的特定作為不當類比為威權時期國民黨統治的作為,洗白國民黨「白色恐怖」歷史、消費政治受害者,是混淆是非的說法。也觀察到,台灣媒體集團中,《旺中》、《TVBS》、《聯合》為和中共一樣偏好使用「綠色恐怖」一詞比例前 3 高的媒體集團。
問題民調操作反罷免 國台辦協力傳播
IORG 指出,台灣民眾的意見調查數據常被稱作「民調」,用於代表民意,提高論述可信度、立場。
報告指出,1 月 14 日「今日新聞」引用「Yahoo! 新聞」的網路投票結果,宣稱在超過 4.7 萬人的投票中,有 41% 的人不想罷免;26.6% 的人支持罷免。中時新聞網也引用「哏傳媒」 YouTube 網路投票結果,指出有 82% 認為國民黨將「成功反殺,挫敗賴清德狂想」。這兩篇報導都獲國台辦管理的「中国台湾网」協力傳播。
IORG 強調,真正的民調必須以透明度、研究設計、推論過程,檢驗其正當性,街訪、網路投票都不是民調,尤其特定網站的網路投票無法調查到非該網站使用者,無法用於推論整體民意,是一項不具母體代表性的民調,更不能代表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