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抖音及 TikToK 使用者群像:年齡跨世代、政治親中、自認有公共討論能力
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近期公布「2024台灣資訊環境調查」,透過全國性民調分析台灣民眾的媒體使用行為。調查結果顯示,高達 34.8% 的台灣民眾使用抖音(國際版稱為TikTok),而且年齡層分布廣泛,無論是 20-29 歲年輕世代,還是 55 歲以上中高齡、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壯世代」,各年齡層都有三成以上的抖音或 TikToK 使用者;IORG 的調查也發現,TikTok 使用者對中國有較高的好感度,對台灣經濟發展前景更傾向悲觀態度。
不只是年輕人!TikTok 使用者年齡層分布廣泛
由於 TikTok 推出時間比 YouTube 等影音平台更晚,以往主流見解多半認為,TikTok 的主要使用者是年輕世代,特別是 21 世紀以後出生的「數位原生世代」,從小習慣使用手機與平板,網路瀏覽習慣偏好短影音,特別容易成為 TikTok 用戶。
然而,IORG 進行的台灣本地民調結果卻顯示,平均有 34.8% 的台灣人使用 TikTok,換言之,每三個台灣人,其中就有一位是抖音或 TikTok 用戶。更值得注意的是,儘管 20-29 歲人口使用 TikTok 比例確實比較高(38.1%),但是台灣各年齡層都有三成以上的抖音或 TikTok 使用者,就連 65 歲以上的銀髮族資深壯世代 ,使用 TikTok 的人口比例也達到 30.1%。
上述調查結果顛覆了我們對於「TikTok 使用者」的既定印象,IORG 調查指出,TikTok 已非年輕人專屬,而是跨年齡層的主流線上影音平台。
台灣 TikTok 使用者對中國好感度較高
TikTok 對於使用者政治態度的影響,一直備受世界各國關注,美國研究單位指出,每天使用 TikTok 時間越久,就會對中國有更正面的評價。台灣 TikTok 使用者,是不是同樣對中國更有好感呢?
IORG 調查結果發現,台灣的抖音及 TikTok 使用者對中國的好感度,高於非 TikTok 使用者,再次印證短影音平台與使用者政治態度的相關性。除此之外,調查結果也發現,台灣 TikTok 使用者更傾向「疑美」,比非使用者更加認同「政府親美是在挑釁中國,會引起兩岸戰爭」。
不只疑美,台灣 TikTok 使用者更傾向失敗主義
由於演算法操控、敏感詞審查的影響,抖音及 TikTok 平台充斥著「中國好棒棒」敘事的短影音,內容描述中國美食多、風景美、經濟強。中國政府透過TikTok平台執行大外宣,引發歐美各國高度關注。
台灣的抖音及 TikTok,長期沉浸在紅色操控之下,不僅對於中國有較高的好感度,對於自己國家的看法,比非TikTok使用者更為悲觀。IORG調查結果發現,TikTok 或抖音使用者,對台灣的經濟前景較無信心,明顯具有台灣經濟失敗論的傾向;與此同時,台灣 TikTok 使用者也更加肯定中國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有正面幫助。
有趣的是,儘管各國政府高度疑慮中國利用TikTok作為大外宣平台,國外研究也證實,TikTok演算法放大推播親中影片,刻意壓制批評中國的短影音觸及率,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偏好,絕非客觀中立的資訊取得來源。然而,IORG調查結果卻發現,台灣的抖音及TikTok使用者,主觀上對於自己透過網路參與公共討論的能力更有信心。
從IORG 民調研究結果,我們重新認識台灣抖音及 TikTok 使用者:年齡層分布廣泛、每三個人之中就有一位、政治立場更親中、對台灣經濟抱持失敗主義、明明愛看不中立的影音平台,卻又自我感覺良好,自認有能力談論公共事務。
你的同學親友中,是不是也有人具備這些特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