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力量逐漸強大,中國政府對外擴張的野心也肆無忌憚地擴張,外界則在近年開始察覺中國政府的「大外宣」計畫,國際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在上個月提出一份以《北京的全球擴音器》為題的報告,列舉中國自 2017 年以來,透過外交官、官媒、紅色資本、滲透等等策略,強力重塑國際媒體對中國的敘事方式,藉此美化中國的形象。自由之家更指出中國如何利用「大外宣」計畫,擴張中國的全球影響力,在國際創造親中輿論環境,為中國共產黨牟取政治利益。利用的手法包括成立中資的「假外媒」、以廣告方式在知名外媒刊登為中國讚聲的新聞內容、與海外新聞機構合作製作節目或是,直接免費提供中國官媒製作的影片、買下小型外媒機構等,此外北京大力發展的「一帶一路」計畫也企圖在經濟影響力之外,連帶將中國的媒體影響力帶進合作夥伴國家。
什麼是「大外宣」?
「大外宣」是「中國對外宣傳大佈局」的簡稱,指中國政府從 2009 年開始,投入 450 億人民幣展開的全球宣傳計畫,第一步是以擴大中央媒體的海外業務為主,包括建立新媒體、增設辦事處、吸納外語人才等,藉此與西方媒體「爭奪話語權」。習近平在 2013 年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宣傳工作的方針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中國「大外宣」目標:重塑中國國際形象
自由之家在報告開頭引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 2016 年指示中國政府「只要有讀者、只要有觀眾的地方,都是我們的宣傳必須觸及到的角落」,點明了中國利用媒體宣傳來影響海外對中國的評價、看法,報告作者、自由之家高級研究分析師 Sarah Cook 指出,中國「大外宣」針對的受眾主要是海外華人和非華裔,其目標分為三項:
一、增進國際對中國和中共專制政權的正面評價二、吸引鼓勵外國在華投資、開放中資投資,以及讓中國參與國際戰略佈局三、邊緣化、妖魔化、或是完全壓制反對中共的聲音、對中國的批評和中國高官的負面消息
除了上述三大目標外,中國也針對海外華人,利用媒體極力煽動民族主義情緒,並鼓吹台灣與中國「統一」。
在全球廣設親中假外媒
2018 年時,《沃草》報導就指出,習近平指示中國媒體部門「講好中國故事」,並以此為主軸展開多項為中國爭奪國際話語權的宣傳工作,包括培養外籍記者為中國官媒服務、透過海外華人成立海外媒體公司得到「假外媒」,再利用「假外媒」製造國際媒體追捧中國政府的假象等等,諸如美國的《全美電視台》(AMTV)、澳洲的《環球凱歌國際傳媒集團》(CAMG)都被質疑是此類的「假外媒」。
除了設立「假外媒」,中國政府也持續壯大中國官媒,增設多個語言的中國官媒頻道,如隸屬央視的官媒《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開設英語台、西語台、法語台、阿拉伯語台、俄語台,並積極在 Facebook、Twitter、YouTube 等在中國境內被封鎖的外國網站上開設、經營粉絲專頁,CGTN 的 Facebook 專頁就有高達 9000 多萬粉絲。
「借船出海」買報導,借知名外媒版面讚聲中共
此外,中國也想方設法讓真外媒刊登中國觀點的文章,變相為中國喉舌。例如讓中國外交官和高級官員向外國機構提供意見和說法,中國駐阿根廷大使就多次投書當地媒體、接受採訪、親自訪問媒體機構等等,在 2018 年底國際開始譴責中國在新疆廣設集中營時,中國駐印尼大使、駐美大使、駐英大使等外交官也都在當地透過投書、受訪等方式,捍衛北京當局的政策。習近平在 2018 年 11 月前往巴布亞紐幾內亞參加 APEC 峰會前,也在當地媒體以自己的名字發表一篇中國觀點的評論。
除了這類外交工具之外,中國官方也利用「借船出海」的策略,定期在《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等等知名外媒的實體報紙版面或是網頁以付費廣告的方式,刊登類似新聞的「中國觀察」頁面,中國在美國、英國、西班牙、澳洲、阿根廷、秘魯、印度、塞內加爾等國的主流媒體都用這種方式刊登廣告頁面,藉此混淆中國官媒內容和國際媒體報導。例如澳洲的《費爾法克斯傳媒》(Fairfax Media)旗下的澳洲大報《雪梨晨鋒報》、《時代報》、《澳大利亞金融評論》等媒體都會刊登長達八頁的「中國觀察」頁面,其內容是摘錄自中國英文官媒《中國日報》。
免費提供官媒內容給國際媒體
另外,《新華社》等中國官方新聞社也會與海外媒體進行合作,為其提供免費內容,這類新聞內容在海外中文傳媒尤為常見。英國《金融時報》在 2018 年 11 月進行的調查發現,全球至少有 200 份名義上獨立的中文刊物會刊登中國官媒或是中國共產黨提供的內容,這類合作刊物的數量在 2016 到 2017 年間尤其急遽上升。除了海外中文刊物之外,《新華社》也在過去兩年中與澳洲、義大利、孟加拉、印度、奈及利亞、埃及、泰國、越南、白俄羅斯、寮國等國當地的新聞通訊社簽署了合作協議。
海外的電視與廣播節目也是中國政府積極攻略的戰場,《金融時報》指出中國央視免費向 1700 個小型外國新聞機構提供節目影片,以此讓中國官方製作的紀錄片和新聞節目能夠在世界各地被播出,例如 2011 年時辛巴威政府同意其國營電視台轉播中國央視的電視新聞,2014 年時《泰國新聞網》與《新華社》協議,在泰國廣播《新華社》製作的中國報導。《秘魯國營電視台》在 2016 年 APEC 會議在祕魯首都利馬舉辦期間,在黃金收視時段播放了 12 部中國紀錄片,其中絕大部分是由 CGTN 所製作。《沃草》的報導也提到,在 2018 年時,全由已有 58 個電台,在 35 個不同國家播送由中國官媒《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製作的內容,為中國政府喉舌。中國官媒也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委內瑞拉、阿根廷、德國等國家,與新聞機構合作製作節目。
「一帶一路」將中國媒體影響力帶進合作夥伴國家
另外,北京當局的「一帶一路」計畫除了在經濟層面進行投資建設之外,也積極在合作夥伴國家開展「大外宣」,擴張中國的媒體影響力。2018 年 6 月,國有的「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召集「一帶一路」記者論壇,吸引了來自 47 個國家的 100 名媒體機構代表人參與,不到一年後中國即成立「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BRNN),總部位於北京,由中國官媒《人民日報》主持。雖然其領導裡除了中國成員外,也有其他亞洲、非洲、歐洲、美洲、中東成員,其網站以六種語言發布新聞,但其內容全數來自《人民日報》。毫不令人意外地,BRNN 的網站側重正面宣傳「一帶一路」,略過所有中國的負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