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政治學蔡英文是獨派或維持現狀派台灣學者投書外媒維護主權派

編輯
發佈時間 2020/7/7 04:38:11
最後更新 2020/7/7 12:37:51

作者(姓名筆劃排列)/菜市場政治學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吳冠昇(普度大學政治所博士候選人)

陳方隅(密西根州大政治所博士)

葉耀元(休士頓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與當代語言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追求完全的「獨立」會引來中國解放軍的入侵,台灣公民一直都很有警覺。因此,即使支持獨立的民意屢創歷史新高,民眾仍傾向「維持現狀」。然而,我們該形容現在的執政者是獨派?維持現狀派?不,我們認為都不是。

圖片來源:[<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residentialoffice/49914190443/in/album-72157714365553053/">總統府 Flickr</a>](<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presidentialoffice/50081810203/">https://www.flickr.com/photos/presidentialoffice/50081810203/</a>)

圖片來源:總統府 Flickr

近年,台灣因為三項重大事件成為所有國際媒體焦點:同性婚姻合法化、總統蔡英文連任(普遍被視為台灣拒絕傾向中國),以及成功的對抗武漢肺炎。然而,台灣的國家定位並未像前幾項成就一樣清楚明白。當眾多國際媒體都稱台灣為「一個自治的島嶼國家」,仍有許多媒體為防範惹惱北京而避開類似「國家」的字眼來描述台灣。這樣的現象正是台灣尷尬國家定位的寫照。

各國記者時常將「台灣總統蔡英文」和「推動台灣法理獨立」做連結,將其形容為pro-independence(傾獨),但這樣的說法其實大有問題。先前一篇相同作者們發表在《外交家》上的文章指出,將蔡英文形容為「獨派」可能是太過簡單的說法,忽略了台灣統獨光譜上的多元性。我們認為,蔡英文執政團隊的兩岸政策的確始終是以「維持現狀」為主軸;然而,蔡英文的「支持維持現狀」路線,很明顯的與台灣其他政黨和政治團體的「立即推動正名公投」、或是「促進中國統一台灣」、「推動一國兩制」大大不同。如果直接將蔡英文和民主進步黨歸類到「支持維持現狀派」也不是很精確。

所謂「維持現狀」的主張,可以拿中國國民黨籍的前任總統馬英九為代表。一位「維持現狀」的總統,應該要捍衛「中華民國」名號,像是馬前總統在 2008 年當選總統時,甚至還糾正記者,不要稱他為「台灣總統」,而是「中華民國總統」。近期也可以看到,馬英九指正蔡英文「國家的名稱是中華民國,不是中華民國台灣」。

因此,相對於馬英九,很難說蔡英文是個「維持現狀派」,像她在時代雜誌投書中就自稱「台灣總統」。同樣的,2018 年底所有台灣的駐外使館的臉書帳號都在名稱上加上「台灣」。這些事件都說明了蔡英文並不盡然與馬英九的「維持現狀」相同。

更精準的說,蔡英文和民主進步黨更像是一個「維護主權派」。

「維護主權派」是什麼?

人們或許會想,「台灣不是早就有自己的主權了嗎?」不過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

台灣的確有達到許多主權國家的標準,像是領土、人民、主權、獲得國際承認等。台灣有約兩千四百萬居民,獲得 15 個邦交國承認,並實質掌控著「台、澎、金、馬」等地。而且台灣有自己的立法機構、軍隊和稅務系統。如果我們從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當中的定義來看,台灣符合「國家」所需的要件。

不過,即使台灣有自己獨立的國家實體,卻一直受到來自中國的威脅所干擾。即使是台灣人提出主張、嘗試修改自己的憲法,都會受到來自中國的「非和平手段」干預。台灣的處境和其他國家相比,顯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例如就以提出要改名這件事來看:荷蘭(Dutch)改名為尼德蘭(Netherland)、菲律賓(Philippines)討論改名為 Maharlika、北馬其頓在希臘的壓力下改名等等;反觀台灣,中國則是用各種方式阻止「正名」一事,讓我們常常連討論都不行。當台灣人嘗試憲法改革,讓現行的體制真正達到符合現狀的時候,必定會受到來自北京所謂的「一個中國原則」的壓力。

蔡英文對維護台灣主權的努力

兩岸雙方都願意以「維持現狀」互動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近年,中國開始積極片面改變現狀,像是透過奪取台灣邦交國、侵略式的逼近台灣領空領海、和在國際社會中孤立台灣。甚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 2019 年的《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談話中,直接將「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畫上等號,消除了過去中國國民黨和其支持者所主張「各自表述」的詮釋空間。

「維持現狀」是個模糊的概念,直至今日,中國持續在未考量台灣人民意願的情況下單方面的改變現狀;蔡英文則是不斷地避免台灣主權受到侵害,除了明確向國際社會表達台灣不接受一中原則(內容是:台灣是中國一部份),更絕不接受一國兩制之外,上任以來的重大國防政策,包含潛艦國造、提升軍隊福利、向美國購買 F16V 戰機以及各項先進軍售案,而近期更推動《反滲透法》,抵禦中國在各個社會階層滲透台灣。

在外部觀察台灣政治的人或許很難覺察「維護主權派」和「支持維持現狀派」的差異,但這對台灣公民來說,並沒那麼困難。中國侵犯台灣主權的激進行徑適得其反,讓越來越多的台灣公民發覺「維持現狀」是很困難的事,於是他們就轉換他們原先的立場,轉為「支持獨立」。這也可以從台灣大眾的統獨立場長期趨勢演變看出來:根據政大選研中心公布的 2020 年 6 月最新民調數字中,「未來走向獨立」選項的支持度繼 2019 年達到歷史新高的 21% 之後,又再度上升到 27.7%(且首度超越了「永遠維持現狀」的選項)。

圖片來源:政大選研中心

圖片來源:政大選研中心

但是,台灣公民也敏銳地意識到,倉促宣布「台灣獨立」可能會導致中國的軍事入侵。所以,即使如今台灣社會對「獨立」的支持聲量達到一個高點,「永遠維持現狀」和「以後再決定」仍然獲得 50% 以上台灣公眾的支持。另一項調查結果還顯示,台灣大眾認為「維持現狀」是一個便宜行事的選擇,「維持現狀」派當中,又有超過 60.3% 的受訪者在面臨中國軍事入侵威脅的情況下,會反對台灣獨立;但若假設中國不會對台動武,則此數據下降到 26.6%。

簡而言之,台灣居民因為對中國軍事入侵的恐懼,而選擇支持「維持現狀」、反對去做任何法理上的變動, 但若中國不再構成威脅時,他們就很可能會改變立場,轉而支持台灣獨立(包括修憲、制憲、建立全新國家等不同選項)。台灣民眾了解蔡英文在捍衛台灣主權方面所做的努力(即使在調查中,許多台灣人更傾向「維持現狀」),而這一點也反映在蔡英文獲得的支持度中——民眾對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滿意度超過不滿意度,這在民進黨史上是首次獲得這種程度的支持(根據政治大學在 2020 總統選舉前一個月的電話民調結果,滿意度與不滿意度分別是 46% 與 36%)。她在 2020 年總統大選期間強調其捍衛台灣主權、必免台灣受北京脅迫的立場,使台灣人民認可,並因此獲得創紀錄的高票。

「護主權」就是「反併吞」

因此,僅以「維持現狀派」或是「支持獨立派」的說法來形容現在台灣執政黨的路線都是不精確的。如果把現在的台灣政府形容成追求獨立,那意思等同於台灣現在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所謂維持現狀派意味著不要對目前兩岸關係做任何改變,這又忽略了中國擴張野心以及試圖改變現狀的各種作為。

學者吳介民指出,當前執政者強調台灣主權的態度與政策,應該被描述為「反侵略」(anti-annexation)。我們很認同這種說法。到目前為止,這應該是對蔡政府的兩岸政策立場最準確的描述。

本文的英文版本於 2020 年 6 月 16 日刊載在《國家利益》,原題:Why Taiwan Continues to Fear a Chinese Invasion

本篇內文由沃草賴昀編輯翻譯為中文,並由原作者們加以改寫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