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新芽評論不只信 才是檢驗選的開始

編輯
查無此人
發佈時間2019/4/11 12:00:50
最後更新2019/4/11 12:00:52

本文作者/台南新芽協會專員宋小海

台南新芽,希望以公民團體的角色對台南市政開始理解、思考並介入、參與,進而達到實質監督的目的。我們期許能降低公民關心政治的門檻,從人人都可以的公共參與開始,讓每個人都能快速理解施政實況,並且在資訊盡可能對等的情況下討論政策。

台南市的新任市長黃偉哲,去年以36萬7518票,得票率38.02%當選,比起上屆「賴神」賴清德破七成的得票率,氣勢相差甚大。無論是在台南市長任內,還是擔任行政院院長時期,甚至最近宣佈參選總統,賴清德的政治動向總是媒體持續關注的焦點之一。若要檢視這位選前主打「信賴選哲」黃市長,就必須先去觀察那些不只是「賴規黃隨」的政治判斷。

台南市政府針對黃偉哲就任百日「自評」新聞稿中,羅列不少「有感政策」,例如增設小黃公車5條路線呈現新意及實用價值,而增設智慧停車格、電動公車、增加T-bike站點,即較偏向賴清德任內政策延續。另外像是Google、東京電力、太陽光電企業投資台南,2019台灣國際蘭展外銷訂單增加等,則可視為長年市府建設的體檢。實際可反映黃偉哲團隊的政治判斷及施政格局的指標,主要還是在「宣布龍崎月世界為暫定自然地景」、「房屋稅凍漲調降」兩大事件。

關於黃偉哲上任100天的有感事件(台南新芽整理/沃草製圖)

關於黃偉哲上任100天的有感事件(台南新芽整理/沃草製圖)

宣布龍崎月世界為暫定自然地景

黃偉哲上任首日的第一份公文,便是要求經濟部停止展延龍崎事業廢棄物掩埋場開發案,就職滿月時,更宣布了暫定龍崎月世界為自然地景,然而這項顯眼的「決策」結果,並不能直接等於環保理念的「政見」,而應視為黃偉哲如何因應衝突的處事邏輯。

儘管黃偉哲強調,他在擔任立委時期,就曾和前台南市長許添財一起提案,要求行政院退輔會暫緩掩埋場開發,不過本屆地方選舉前一個多月,環團曾要求候選人簽署「當選後承諾」撤銷龍崎歐欣掩埋場案水土保持計畫,在六位候選人中,只有他與林義豐兩人未簽署撤銷同意書。

細究黃偉哲當時的回應,仍將前市長賴清德的態度「該案已合法,但仍要里民同意才能動工」納入考量。黃偉哲進一步的作法是「會在程序合法、居民同意與第三方專業公正單位審議下,透過理性而審慎的態度,再作成結論」。

政治人物口中的的第三方專業公正單位審議,通常可預期是曠日費時的繁瑣程序,相較之下,黃偉哲當選後對此項議題的反應可說是快速許多。若分析其原因,應可歸功於長期關注的環保團體,以及牛埔里長陳永和以反對歐欣公司與龍崎掩埋場規劃為核心訴求堅持參選,選前創造出足夠的聲量,陳最終竟能獲得11萬7179票、得票率12.12%的第三高票成績。不再是強勢的賴神執政、民進黨在全台地方選舉潰堤的情況下,勉為保住台南版圖的黃偉哲,面對眼前環境價值的輿論浪潮,不得不快速清理戰場,則可說是意料之中的結果。行政院長蘇貞昌在今年2月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龍崎掩埋場開發案3月10日展延到期後不再延期,等同宣告此案永久終止。

黃偉哲上任簽署第一份公文即是宣布龍崎為暫定自然地景(圖片來源:黃偉哲臉書)

黃偉哲上任簽署第一份公文即是宣布龍崎為暫定自然地景(圖片來源:黃偉哲臉書)

面對民意壓力,決定房屋稅凍漲調降

除了掩埋場興建爭議,黃偉哲面對民意壓力,最後選擇凍漲房屋稅一事,亦是與前任賴清德高度相關,是無法單以「信賴選哲」口號回應,而能看出施政方式的重大政策事例。

由於台南市房屋標準單價自1984年後從未調整,屢遭監察院及審計機關糾正,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期間,於2016年公告房屋稅分三年調漲,分別為2017年調漲54%、2018年調漲65%、2019年81%,平均三年漲幅為67%。此政策一出,儘管市府強調稅收將投入新設公立幼兒園、提高2歲至4歲私立幼兒園補助、大林、大同平價住宅拆遷照顧及房舍耐震補強等重大計畫建設,但議員們炮火猛烈,質疑漲幅過高、起徵屋齡回溯至2001年是違反法律不溯既往原則等,這些反對聲浪也在選前逐漸發酵。

在去年地方選舉結果出爐前,龍崎掩埋場的民意聲量還沒有藉由陳永和的得票率反應成為話題,其實受關注還不比房屋稅議題突出。黃偉哲選前針對龍崎掩埋場態度看似有模糊空間,而對於房屋稅議題,黃偉哲則更明確定調若當選即凍漲。選舉結果出爐後,民進黨也把房屋稅視為選票流失的因素之一,後續包括南市議會民進黨團也傾向支持調降房屋稅,最終在今年三月不動產評價委員會決議明年房屋稅舊屋漲幅歸零,新屋標準單價調降到58%,成為六都最低。

這樣的整體政策大轉彎,其實還更多值得細緻討論之處。早在賴清德推行政策之初,曾提及房屋稅不調漲,稅入會不足,再來會造成房屋持有的成本太低,等於鼓勵游資再投資房屋土地,這樣以後年輕人買房子更加困難。

而在選後凍漲房屋稅方向底定後,今年2月黃偉哲赴議會進行專案報告時,亦提到自用住宅免稅及打擊囤房的區別,指出台南市有417戶納稅義務人繳了21%的房屋稅,可見他們擁有房地產眾多,當房屋稅降低,他們即是最大得利者。黃也表示,到底是實現了居住正義,還是幫助富人節稅,這中間是有差距的。「我們是民主的政府,如果大多數民眾覺得沒關係,要一體調降,不用排富,我們也是要依照大家的原則來做。」

值得注意的是,市府在最終公佈房屋稅調降結果時也提及,針對自住型購屋且單一持有的稅率,評價委員會的決議是的課稅現值折減16%,而市府也會儘速研議提案修訂台南市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希望制定差別稅率,針對多屋族的部分,訂定出稅率的差別性,避免造成擁有多棟房屋者也享有最低稅率。

從上述的種種事件分析,黃偉哲當選市長的價值,並不是根植在百日內「全面回應民意」的稅率調降,反倒是自治條例能否修訂,進而制訂差別稅率,才是檢驗黃偉哲施政理念,以及能否走出賴清德影子的一次試金石。而就目前觀之,其實關於差別稅率的討論能量還不足夠。

以迅速終止爭議為優先,是否會變成沒有核心價值?

黃偉哲未來能否帶動租稅合理與公平的討論深化,尚是未定之數,然而未來稅收下降則已是事實。財政稅務局也估算,2019年台南市房屋稅收約73億元,新制公告實施後,未來房屋稅收1年將減少約23億元。黃偉哲要落實政見,市府如何維持財政健全亦是不能迴避的問題。

例如黃偉哲上任百日之間,即兌現政見增編警消勤務繁重及危險加給,發放警察超勤津貼;但是另一方面黃偉哲也向中央哭窮,在行政院會上指稱中央撥補警政人力將造成地方財政負擔,此說法後續引起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質疑目前員警過勞事件頻傳,但台南市並未達設置基準的編制員額。

黃偉哲在一方面「回應民意」試圖給予某一族群福利時,其實又很理性地意識到市府財政有限,最後形成前後行動與發言互相扞格。也因此,當黃偉哲在房屋稅調降稅收減少時,對外宣佈決定以身作則,5月起市長公務車將從3500cc改為2400cc車款,每月租金可省3萬元。「勢必要勒緊褲帶過生活,儉約是必要的。」這種談話及杯水車薪式的象徵儉約,其實並起不了什麼作用。面對許多尚待實現的社福支票,黃偉哲還是有必要儘早弄清財政是否缺口等待補齊,才不會在推行政策淪為挖東牆補西牆。

「回應民意」有時是個雙面刃,從龍崎掩埋場廢止到凍漲房屋稅,我們看到新上任的市政府以迅速終止爭議優先,但假使遇上如去年公投的性別、能源等議題,若代表進步價值的聲量過小,即令人擔憂被棄置的風險。或者黃偉哲選前主張設置勞檢處、增加勞檢正式人力編制及資源,若面對資方群起反彈爭議,市府又會不會因此縮手。期待黃偉哲團隊未來能在多一點為自我政策辯護,至少形成更多的公共討論,同時而不致變成沒有核心價值的好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