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關學者張國城俄羅斯利用烏克蘭族群矛盾煽動戰爭 中國正密切觀察學習

發佈時間 2022/2/24 09:16:08
最後更新 2022/2/25 15:37:54

【沃草】特約記者周永宸報導

俄羅斯今(24日)全面軍事入侵烏克蘭,其實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幾天前就已經承認烏克蘭東部2個叛軍控制區獨立,並下令俄軍進入「維和」。國際關係學者張國城指出,俄羅斯正是利用烏克蘭國內的族群矛盾、利用烏克蘭轉型正義之後,俄裔認為俄語被打壓、自認受到壓迫的心態,煽動頓巴斯地區親俄力量的分離意識,俄軍再給予叛軍安全保障;反之若西方派兵協助收復烏東,立刻就會變成「干預烏克蘭內戰」,使歐美難以反制。張國城指出,這是普丁聰明的地方,而哪個國家最有興趣學習俄羅斯呢?當然就是中國,事實上中國也正密切觀察美國和俄羅斯的一舉一動。

烏克蘭賣場陳列的電視出現俄羅斯總統普丁的畫面。圖片來源:烏克蘭戰略溝通中心(Centre for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烏克蘭賣場陳列的電視出現俄羅斯總統普丁的畫面。圖片來源:烏克蘭戰略溝通中心(Centre for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俄羅斯利用族群矛盾先煽動烏克蘭內戰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張國城22日主講八旗文化舉辦的「從烏克蘭危機看歐洲的困境:北約國家能硬起來對抗俄羅斯嗎?」線上講座,對於俄軍在攻擊烏克蘭之前先進入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張國城指出,頓巴斯是在蘇聯解體之後才併入烏克蘭的領土,加上烏克蘭在蘇聯時代被強加眾多民族遷徙,因此國內民族問題複雜,俄羅斯透過長時間激化烏克蘭國內的族群問題、醞釀親俄力量,為的是避免在國際法上完全理虧,因此目標是要烏克蘭國內先發生叛亂跟內戰,俄羅斯再予以「協助」。

張國城分析普丁的盤算,指出對西歐國家來說,介入任何一場戰爭都需要政府有充分的國際法根據,國會才會同意政府派軍,普丁正是利用了國際法規定中的空白地帶,逐步推進入侵烏克蘭。

2014年通過公投併入俄羅斯的克里米亞半島已經成為俄羅斯在歐洲的緩衝區,張國城預計接下來烏東的頓涅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gansk)共和國也可能舉行類似的公投,繼而成為俄羅斯新的緩衝區。

張國城指出,強權國家運用類似戰略「不乏其例」,二戰前夕日本也是為了本土安全,希望製造緩衝區,便進入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製造叛亂,成功策動末代皇帝溥儀到東北建立滿洲國、脫離中華民國;蘇聯也煽動外蒙古獨立脫離中華民國,二戰之後蒙古正式獨立。

俄羅斯全面武裝併吞烏克蘭 西歐各國應會大動作出手

能夠被外國勢力像這樣成功煽動分裂的國家,往往本身存在內亂,中央政府鞭長莫及,叛亂區域半獨立或是半自治,總之是與中央政府沒有緊密聯繫,加之本身有強烈分離意識,外部力量便可趁虛而入,給予內部分裂力量有力支援。

張國城分析,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戰爭,俄羅斯經濟確實可能承受壓力,但若僅是小規模支持烏克蘭內戰,「俄羅斯游刃有餘」,且如果俄羅斯全面武裝併吞烏克蘭,鄰近的東歐小國將出現唇亡齒寒的骨牌效應,因擔心自身安危而予以重視,連帶西歐各國也會大動作出手;但如果只是烏克蘭內戰,各國面對要制裁俄羅斯的代價:不買石油、經濟受影響、嚴冬受凍,想必會另有盤算,而只要戰爭規模不大,能夠威脅基輔當局但未實際動武,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就無法採取行動,普丁只需利用烏克蘭親俄力量對抗烏克蘭中央政府即可。

中國密切觀察俄羅斯一舉一動

張國城話鋒一轉,表示「某大國」經常煽動「某地區」的「特少數民族」受到迫害,當輿論談到大國對該地區的壓迫時,該國就會反擊稱,要先重視該地區的特少數族群被壓迫、不能講母語的問題,這個問題經常成為「大國」討論國際議題的主軸。像是立陶宛建國後實行轉型正義,境內的俄裔失去特權而離境、俄語不再通用之後,「俄羅斯就常常拿這個問題去跟其他國家講, 這是歪理但也是理」,在外交上有轉移注意力作用,而中國現在就很仔細的觀察俄羅斯的一舉一動。

俄羅斯目前在烏克蘭局勢中處於主動地位,原因之一就是其軍事優勢,因此學習俄羅斯的中國,加強軍備的腳步不會減緩,另一方面強調自己是二戰受害者的呼聲也不會停止,因此中國每年紀念南京大屠殺、九一八事變的活動只會越來越盛大。

張國城強調,就如俄羅斯利用烏克蘭國內的親俄分離力量,中國也要把臺灣問題「盡量扮成內戰問題」,如此一來不管臺灣的國際經濟地位多重要,各國都無法干預中國侵略臺灣。張國城嘆,從1981年的洛桑協議開始,台灣人就必須背上Chinese的名聲,外交上中國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封殺,中國「始終不斷努力把臺灣問題中國內戰化」,讓美國、日本、歐洲、任何國家,都不能干預中國內戰。

而烏克蘭情勢是否會使美國軍事力量轉往歐洲、減低對亞太的關注?張國城認為,北約自從蘇聯解體之後,因威脅解除而減少軍備,但西歐各國的軍事工業基礎與實力還在,「只要意識到有危機,再武裝是非常快 」,加上美國歷來將北約視為外交國防的重要支撐,不可能放棄北約,因此在美國的領導下,可預期北約軍事潛力的復甦,歐洲的未來雖充滿警訊,但也不是純然惡化,因此情勢不至於使美國需要改變印太戰略。

臺灣沒有疑美的本錢

張國城提醒,美國對此次烏克蘭危機的回應,將成為中國未來對臺戰爭的參考,中國最關切的安全問題一定是臺灣,但臺灣近年隨著美國大選、美軍撤出阿富汗、到如今的烏克蘭危機,「疑美論」的聲音不斷,中國正可趁此機會在臺操作疑美論。張國城再三示警,「臺灣沒有分美國分道揚鑣的本錢,沒有懷疑美國的本錢,要維持現在民主自由生活方式,沒有不跟美國合作的本錢」,他提醒,臺灣有很多人譏笑美國無能、拜登無能,然而此次美國沒有太多國際法基礎可以介入烏克蘭內戰,事實上「美國也沒有義務承擔其他國家成敗淪亡,美國只需為自己存亡負責」,充其量只是幫助其他國家,「其他國家不能完全己願他力」。

張國城也提及,2022年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副局長朱鳳蓮即將訪臺,這將會是臺灣人首要關心之事,中國在歐洲紛亂的此時,在臺海問題上遞出橄欖枝,國際上又將佔有一定程度的主動權。

八旗文化舉辦「從烏克蘭危機看歐洲的困境:北約國家能硬起來對抗俄羅斯嗎?」線上講座

八旗文化舉辦「從烏克蘭危機看歐洲的困境:北約國家能硬起來對抗俄羅斯嗎?」線上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