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廖昱涵報導】中研院院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因涉嫌協助中國政府在美國滲透學術科技領域被捕。民進黨立委范雲先前質詢曾對此表示,雖中研院院士為終身榮譽,但仍應訂出最低限度的倫理規範、甚至退場機制,保護學術桂冠清譽。她也要求中研院針對外文名「Academia Sinica」竟直譯為「中國研究院」,做出改名討論。不過今(22)日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備詢時對此表示,今年會議僅排入院士選舉的法定議程,是否將倫理規範排入優先議程還要再討論;而變更外文名稱的內部會議,也還在研商中,相關討論進度緩慢、進展龜速。
范雲指出,中研院院士陳剛在今年一月被美國麻州聯邦檢察官以涉及詐領獎助(grant fraud)、通訊詐欺(wire fraud)等罪逮捕。逮捕的理由是,在取得聯邦學術資助時,未透露與中國政府的合作、職位與金錢關係,有 2900 萬美金的研究經費來自中國,涉嫌協助中國政府在美國滲透學術科技領域。陳剛出生於中國,入籍美國 20 年,同時也是第 30 屆中研院院士。
范雲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校長在逮捕事件後發出第兩封信。第一封信在事發當天,內容表示對此事的震驚,且強調學術研究的誠信是研究者核心的責任,也擔憂整個事件對美國學術研究的不當影響。過了一個禮拜,校長再度對校內發信,提到能理解大家的憂慮,也重申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重視國家安全、研究誠信,也重視所有華人的貢獻,並擔心有無辜華人被歧視。
不過,范雲質疑,陳剛同時身為享有終身榮譽的中研院院士,至今卻沒有看到中研院有對此的任何公開聲明。
其實,先前在中研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於港警進入校園攻擊學生時神隱的事件後,當時就有要處理院士行為是否有行為倫理規範,甚至退場機制的討論。不過,范雲指出當時恰逢院士會議後,還來不及處理。
不過,理論上 2020 年要開第 34 次院士會議,也是討論院士的行為倫理規範的時機,但去年因為武漢肺炎疫情,院士會議並沒有召開。她質疑,其實院士會議只要全體院士 1/4 出席,如此低的法定人數居然還開不成?
范雲指出,中研院正在籌備院士會議。中研院應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高度,以及表達對國家安全、研究誠信的責任。她質疑,今年院士會議何時要開?是否能優先處理此事?
廖俊智回應,早在兩年前,就有啟動院士準則的討論。當時由已經過世的院士、前臺大醫學院院長陳定信提案建立院士行為準則。會議當中,決議由各學組推派代表,組成委員會來討論這個院士行為準則。後續會議也有提出不同的建議與修正。於是便責成研議小組,修正之後再提到院會討論,但不巧去年院會沒開成。
廖俊智指出,今年確實會舉行院士會議,但考量疫情,會採線上及實體並行方式。也因為時差關係,無法排入太多議程,目前僅放入院士選舉的法定議程。他說,行為準則的討論預計放在院士會議後的國內院士季會再繼續。
范雲指出,這事情很嚴重,如果這次院士會議不處理,下一次的時間點就是 2023 年,到時陳剛的事可能都已經定案,中研院卻還沒個處理。廖俊智也允諾,會和院士會議籌備召集人討論。
范雲去年 3 月也曾質詢,中研院外文名「Academia Sinica」,直譯竟是「中國研究院」,讓外國學界往往發生誤解,或遭中國吃豆腐,要求中研院內部針對改名進行討論。她也說,很開心看到中研院在今年四月底參加的諾貝爾峰會,在名稱後面加上「臺灣」,以「ACADEMIA SINICA,TAIWAN」與會。雖然廖俊智澄清,僅是加註地名,若要改名還要內部正式討論。但范雲仍肯定這是好的開始,表示注重對外名稱。
不過范雲指出,今天中研院交來的報告,和去年所交的報告幾乎一模一樣。加上標點符號僅新增 25 字,表示多開了兩次會議,不禁讓人質疑中研院是否有推動誠意?
范雲說,她尊重中研院的內部民主討論,但民主要有進度,期待盡速建立新的研究倫理規範,保護桂冠的清譽,這是對所有院士、有誠信研究者的尊重,希望優先排入議程。至於外部名稱變更部分,也希望內部民主討論要實質推動。
最後,教育文化委員會也通過附帶決議,中研院需在 4 個月內提出院內民主討論期程規劃,持續進行外文名稱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