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性別做決策會產生盲點國防院學者杜貞儀國安領域也需男女平等參與

發佈時間 2022/5/20 10:28:09
最後更新 2022/5/20 11:04:10

【沃草】特約記者劉芮菁報導

臺灣長期受到中國入侵威脅,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很多人也開始思考臺灣人面對戰爭的準備。政府近期也推出延長與加強教育召集天數、強度的政策,甚至可能恢復一年期徵兵制等改革,但因為都是針對需服義務役的男性,未服軍事義務役的男性及女性在國家安全的角色也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國防部官方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杜貞儀表示,如果過於以單一性別來做集體決策,可能會產生盲點,因此國安領域也需要男性跟女性平等的參與,「我們需要不同的觀點來做平衡。」

「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杜貞儀。攝影:劉芮菁

「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杜貞儀。攝影:劉芮菁

國安領域以男性參與者為主? 杜貞儀: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黑熊學院上月底4月30日舉辦「Before D-Day - 台海防衛準備論壇」,邀請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杜貞儀、王立第二戰研所成員陳柏宏及台灣安保協會副秘書長何澄輝,從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入侵的經驗分析,台灣該如何提升民間防衛能量與抵抗意志。

對於國防安全以男性參與者為主的既定印象,杜貞儀以個人經驗指出,「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戰鬥位置」。杜貞儀身為生理女性,在國防安全領域工作看似比較特別。但杜貞儀強調,每個人都可以在國安領域找到自己的位置。例如美國至今位階最高的女性國防部官員克莉絲汀・福克斯(Christine Fox),是以數學碩士的專業加入國防部,參與運算分析工作。

在個人防衛能力上,杜貞儀在論壇中分享開放知識基金會在「#民防搞什麼」系列中推出能力圖卡,建議一般公民和後備人力都應建立「定位定向」、「觀測通訊」和「基本創傷處理」的通用能力,也就是能做地圖資料判讀與導航,使用有線電及無線電對講機做電話通聯,並學會基本的止血方式。另外,行有餘力時可以參加一些綜合演練及核生化應變。

王立第二戰研所成員陳柏宏。攝影:劉芮菁

王立第二戰研所成員陳柏宏。攝影:劉芮菁

建立「全民防衛」體系 陳柏宏:沒有人是局外人

陳柏宏則提出了「全民防衛體系」的概念,這是以全民安全為前提,動員的不只有軍事方面,也包含非武裝的動員,「我們要擴大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他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他能做的事。」

為了達到「全民防衛」的目標,陳柏宏建議在「社會」層次可以做分區、分類、分派任務的「三分計畫」,將公民分區,依個人特質或能力做分類後,再分派任務做訓練。而在「政府」層次可以透過行政區為單位進行編組,讓每個人回到熟悉的地區,結合義警消、鄰里等既有的社區系統從事非武裝任務,維持基本治安與民生運作。「整個系統的重點是,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沒有人是局外人。」

陳柏宏強調:「個人能做的很有限,但每個人盡力做的結果可以改變整個局勢。每個人能做的不是只有拿著步槍守海岸線。如果你期望有一天能拿著步槍上戰場,坊間有很多課程;但如果你就是不喜歡動刀動槍,坊間也有很多不需要動刀動槍的課程,教你怎麼做積極救護、準備糧食飲水。」

對於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日前推出《全民國防手冊》,遭學者批評「與現實脫節」。陳柏宏認為,這個現象代表《全民國防手冊》沒有辦法化解民間的焦慮,也反映出民間的認知與政府有落差。他樂觀地認為,政府被批評是好的,「這表示我們已經成為真正的民主社會,我們可以告訴政府我們要什麼東西。」

台灣安保協會副秘書長何澄輝。攝影:劉芮菁

台灣安保協會副秘書長何澄輝。攝影:劉芮菁

烏克蘭成立「國土防衛部隊」集結公民力量 值得台灣學習

何澄輝說,烏克蘭的「國土防衛部隊(Territorial Defence Force, TDF)」在對抗俄羅斯入侵時發揮很大的力量。國土防衛部隊是烏克蘭在2014年的頓巴斯戰爭後設立,開放境內18到60歲、不分男女的公民都可以參加,通過身體、心理評估者利用假日時間接受訓練,訓練完成的人會編入防禦營,有居留權的外國人也可以參加。

何澄輝指出,國土防衛部隊以「在地動員、在地訓練」來運作,主要功能是維護在地治安,保持在地城市的基本運作能力。他們在戰爭時接管城市的治安、設立哨所與檢查站,並藉著在地人的先天優勢提供軍方情報,他們可以指出地圖上沒有的小路來幫助正規軍作戰,也熟識在地人際網絡,可防止俄羅斯特種部隊的滲透。「開戰到現在烏克蘭的民生經濟還可以維持運作,國土防衛部隊發揮了很大的功能。」何澄輝說。

除了國土防衛部隊外,烏克蘭也集結民間力量來對抗俄羅斯。何澄輝說,烏克蘭的數位發展部召集了境內所有IT工程師來輔助資訊作戰、防止駭客入侵。同時,烏克蘭也大量徵集民間的無人機及其操作者,利用無人機來進行情報搜集、房區巡邏等工作。

何澄輝強調,烏克蘭集結公民社會的力量,讓俄羅斯的入侵行動吃盡苦頭。台灣應學習烏克蘭的經驗,思考如何動員所有經濟、社會力量來抵抗外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