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草】記者朱乃瑩報導
年底將舉辦縣市長、縣市議員與村里長選舉,新北市汐止區湖興里里長郭書成指出,村里長在戰時擔任「民防分團長」,職責繁重,但平常缺乏演練,也沒有相關資源,「沒有一個里長會這些事,也不可能突然做到!」以他所在的新北市為例,訓練內容有一年 4 小時的講座,除了「跟國中國防課很像」的全民國防概念之外,另有 30 分鐘的防災、使用心臟去顫器(AED)等救護知識,此外是「氣功、教你遠離癌症」的課程內容,「有用嗎?老實說完全沒有用!」
郭書成現場搜尋國防部製作的《全民國防手冊》電子版展示其中的問題,他指出,國防部手冊要求村里長做的事情多達 11 項,但卻並未發給里長,也有許多不實際的地方,「如果要執行這本手冊要我們做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基礎建設做好,也要縣市政府願意執行、縣市議會願意監督。」
他呼籲,政府應該要對每個村里的(民防團)人數和大小都明確編制,否則「有的村里 6 千人,有的 2 萬人,如何引導民眾避難?」此外,里長普遍高齡也是問題,全臺里長平均年齡是 60.4 歲,「如果里長是 80、90 歲的阿公阿媽,怎麼執行這些任務?」
郭書成說明,國防部手冊要求的里長職責,平時包括宣導空襲警報與避難地點,這些雖然可以在村裡的佈告欄上看到,但實際上沒有宣傳效果;戰時村里長則要協助引導避難,以及停電停水、建物倒塌、醫療急救等緊急情況的應處。
「沒有平時的人員訓練、物資準備,沒有一個里長會這些事,也不可能做到!」他舉例,里長在戰時要確保水源、分發包裝飲用水、但村里辦公室從來沒有「緊急物資採購」的預算,不可能在戰時突然變出來。
沃草《公民行動指南》主編蕭長展表示,國防部今(2022)年的《全民國防手冊》著重在「教民眾求助」,但沃草製作的《公民行動指南》則是將「自救」放在第一位,內容除了假消息辨別、身體防護、準備「防災避難包」等知識,也呼籲讀者實際練習避難路線、親自走過住家附近的防空避難設施。
「一般人有自救能力,才能讓國家資源投入作戰方面,不需要回頭來救你!」蕭長展指出,一名軍人約需要搭配 10 名後勤,臺灣 20 萬軍人就需要 200 萬左右的後勤人力,擔任戰時物資輸送、民防、敵情監視,或是互助、互救等角色。他強調,近年包括「臺灣民團協會」、「黑熊學院」、「壯闊臺灣」等團體都投入民防與自救技能推廣,如果民眾願意學習,「你就是這 200 萬分之 1!」
有軍隊為何還要民防?前臺南副市長王時思憶震災:在地自救力是存活關鍵
前臺南市副市長、「實現會社」創辦人王時思說,在規劃這場講座時,曾被質疑「如果我們(國家)要民防,那軍隊要幹嘛?」對此他回憶,自己在臺南市副市長任內,曾遇到維冠金龍大樓倒塌事件,「一棟大樓倒塌,就傾全市之力搶救了兩星期,更別提如果戰爭來臨,倒的不會只有一棟!」
「災難當下,有自救能力者最有可能存活!」王時思描述災難的「複合性」,包括現場可能因為救災行動,讓建築物加速倒塌,也可能因瓦斯外洩引起火災;屍體腐爛引起的衛生問題、支援隊伍的補給問題也都要注意,而當時大半個臺南市都停水停電,則讓情況更加複雜。王時思強調,如果在地沒有自救能力,外來的援救根本進不去,村里長在此時就發揮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