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反共保臺做準備!民防自訓團聯合演訓 和「大罷免」如何產生交集?
【沃草】記者何宇軒報導
「在臺灣某處,因為不明原因發生武裝衝突以及隨之而來的火災,大量傷患需要急救、疏散、收容;在前線受槍傷的戰鬥人員需要送去醫療站、同時又有小朋友發生呼吸困難需要急救;在收容所中,有民眾因為挑食而大鬧,外面又有流氓要進來滋事;就在兵荒馬亂時,收容所收到不明包裹發生爆炸,在還來不及請軍警人員處理時,又發生第二次爆炸,讓收容所的組長當場陣亡,導致整個收容所沒有人可以下令⋯⋯」
上述嚴苛的情境,確實有可能在任何時間地點發生,但幸運的是,它目前並非真實發生過的事件,而是上(4)月 26 日起、為期 2 天,在位於南投的內政部消防署訓練中心,由公民團體福爾摩沙共和會(福和會)主辦、麥迪克急救小組協辦,集結來自臺灣北中南各地的民防自訓團,約 70 多位參加者投入演訓的「 2025 民防聯合訓練」,過程演練了包括結合搜救戰傷人員、處理突發疾病與騷亂、收容所應對心理恐慌等複合式情境。福和會強調,民防人員的目標是救災和救難,在非常時期配合軍、警、消等政府單位進行急難救助與社會穩定維持工作,不會直接參與軍事衝突。

複合式情境考驗自訓團應變
本次演訓的參加者、板橋自訓團成員喆學表示,他分配到警戒巡邏組,要負責守醫療站,以及巡邏附近建築物,例如要避免不明人士接近,或在傷患要送進醫療站前,先驗證身分,以確認對方不是敵方假扮的。這次情境中,收容所被放了不明爆炸物、造成連續兩次爆炸,讓他們組員,以及收容組、醫療組成員當場被判定陣亡;在人力更少、傷患變多的情況下,對於醫療站的量能是一大考驗。
本次演訓的副指揮官阿中也表示,像這種收容所遭到攻擊、發生大規模傷亡的情況,對指揮部也是相當棘手。他所在的指揮中心主要負責調度,必須集合各組的組長做討論、分配人力,針對有大量傷患的情境做應變;包括要怎麼盤點有多少人傷亡、怎麼同時維持適度的警戒,避免再出現更多的傷亡。對指揮中心來說,各種複雜的資訊都會匯集進來,讓他們必須去彙整,挑戰很大,也讓他覺得是很震撼的情境。
喆學說,這些內容在他們上各種類型的民防或醫療課程時都會提到,但實際操作的難度比想像中來得困難百倍,因為狀況很緊急、時間短暫,對參訓人員來說,面對的壓力非常巨大,但這也是演訓的用意之一。他認為,這次演訓的特色就是規模很大、能找到很多人來參加。因為當人數夠多,才能分成各種組別、設計情境,訓練不同角色的任務安排、分工合作。

淡化軍方 演訓強化民間自訓團角色
本次演訓召集人、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副教授、也是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委員的劉玉皙表示,福和會的核心價值是保守右派、抗中保臺,並反對共產主義;加上福和會有成員來自民防自訓團,因此就決定要來籌辦並資助這樣的民防訓練計畫。
事實上,本次聯訓也與協辦單位麥迪克急救小組在 2023 年起舉辦的聯合演練有關(《沃草》當時也前往現場採訪,詳見文末「相關連結」)。旨在向大眾推廣「戰術戰傷救護」(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 TCCC)等急救知識的麥迪克,2023 年 10 月在苗栗通霄海邊舉辦一場為期 3 天,結合後備軍人、民防等角色的大型聯合演練活動,邀請各個自訓團來參加,演練如何在混亂的戰場中,一邊維持戰線、一邊搭配後勤支援,藉以探索及熟悉軍人及民防戰時能如何配合。
麥迪克在 2024 年原本要舉辦第二屆演訓,卻因為遇到場地租借、颱風侵襲等因素,最後取消。而今(2025)由福和會主辦、麥迪克協辦的演訓,可說是延續了 2024 那次未辦成的演訓。
然而,與 2023 年首屆不同的是,今年的內容做了一些調整。在 2023 年的軍民聯訓中,演練的內容包括戰場上戰鬥的過程,會有雙方持槍交戰、民防支援投入、傷患救護、傷患後送等等,強調軍方與民防單位之間的互動。
而今年則著重在民防、淡化軍人的角色。劉玉皙表示,這是要呼應總統賴清德上任後設立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它的概念是全社會防衛。如果要讓全社會參與的話,就必須要強調:防衛不只是國防部的事情,而是社會每個部門的事情;為了讓大眾能夠更理解全社會防衛韌性的概念,就暫時把軍方的角色降低;畢竟大眾對於「防衛」,先聯想到的就是軍人,但這次則是沒有軍人,全都是民防自訓團參加,讓社會能有更明確的印象、更了解全社會防衛韌性的概念。

民防目的是應對天災人禍「境外敵對勢力」也是人禍之一
劉玉皙直言,目前外界對於民防或全社會防衛韌性,是有誤解的,例如就會有人把全民防衛曲解成「全民擁槍」,所以這次會降低軍人的角色,也是基於社會溝通的考量;在演訓的目標上,也會強調對接的對象不只是軍方,而是整個公部門,包括輔助衛福部、警方等。
劉玉皙也提到,民防最主要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面對天災及人禍,而人禍其實就包含境外敵對勢力,但目前社會或是藍白對於民防的曲解,對於要推動民防讓更多人接受,是很大的阻礙。所以現階段能採取的策略,就是淡化備戰的色彩,但事實上各國民防在做的事情,本來就是備戰的一環。

全民防衛=全民上戰場?劉玉皙:戰爭型態已不同
劉玉皙認為,外界也常把「全民防衛」曲解為「全民上戰場」,但其實現代戰爭已經不只是拿著槍面對面,而是總體戰,需要整個社會從各個層面做防禦。如果把它曲解為全民上戰場,會讓人民忽略現代戰爭的本質,也會讓民眾因為恐懼而放棄備戰,「這是一個修辭跟敘事的戰爭」。
對於在各層面做防禦,劉玉皙進一步舉例,臺灣最重要的防衛,除了軍事以外,就是產業。現代戰爭可能持續很久,它比的是一個國家能夠撐多久不投降,所以從經濟到產業到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心理,都必須要守住;如果臺灣的工業可以持續不斷運作,這也是非常重要的防衛,但一般人不會認為製造業是防衛的一環。
而像民防的訓練,有人可能會覺得這好像跟戰爭沒有直接關係,但這些搜救、醫療的訓練,是要讓一般民眾的生命與財產安全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讓整個社會可以運行下去,本身也是防衛的一部分。
外界對於民防的訓練,更會有「吊路燈」等惡意的曲解,劉玉皙強調,民防自訓夥伴都有共識,所有的處置措施都必須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例如像收容所一旦發生暴動,管理人員制止的方式是否合法、會不會太超過?大家在演練時都會非常注意這部分。

演訓原定於彰化中洲科大 藍委質詢批評後被迫改址
劉玉皙說明,這次演訓大概從去年 12 月左右開始籌備,原本要辦在目前已退場的彰化中州科技大學校地;當時已聯繫上內政部,內政部也承諾要出借該場地,結果後來中國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在立法院質詢內政部時,質疑該場地為何是作為民防基地使用,於是他們只好臨時換場地,而當時已經是 2 月了,很多籌備都必須重來,距離這次舉辦的 4 月底,更只剩 2 個多月,時間非常趕。後來才換到這次位於南投的消防訓練中心。
劉玉皙認為,雖然柯志恩當時的質詢並不是專門針對這次的活動,但確實造成本來要借用的場地不能使用、讓他們找場地更加困難,呈現出藍白立委對民防議題的不友善。
劉玉皙解釋,因為他們希望能與政府舉辦的「城鎮韌性演習」做對照,再加上今年 6 月之後,官方還將舉辦新型態的萬安演習,所以他們希望在那之前,民間能夠先演練過一次,到時候才能更全面地針對政府舉辦的城鎮韌性演習與新型態的萬安演習做觀察,並提出意見。所以堅持不延期,是希望能走在政府前面。

一樣訴求「反共保台」自訓團與大罷免成員重疊
而說到藍營立委對這次演訓造成的困難,事實上,目前如火如荼展開的「大罷免」行動,也與這次演訓產生交集。劉玉皙說,這次一開始招募參加者時,遇到的困難是很多自訓團成員因為都在協助大罷免,所以沒空參加。她發現,雖然參與大罷免的人不一定會參加自訓團,但很多民防自訓團成員,都有協助大罷免;她認為其中的關聯是,因為自訓團經常會強調保衛臺灣、反共,而目前大罷免主調也是反共,所以這兩群人會重疊是可以理解的。
由於演訓首日的 4 月 26 日當天,正好中國國民黨與民眾黨也在臺北凱達格蘭大道動員支持者集會,指控臺北地檢署針對國民黨發起的罷免綠委行動涉及偽造文書嫌疑而搜索、羈押相關涉案人員,是利用司法打壓在野黨。一位演訓參加者有感而發地表示,藍白的支持者可以自由地上街,針對根本不是事實的指控表達訴求,反觀他們正在從事的民防演訓,卻因為要顧慮可能會對民眾帶來戰爭的恐慌等原因,而不能大聲說出來,「但我們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我們正在為此做好準備。」